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 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统考 ‎ 高二历史 ‎ 命题: 审题:‎ ‎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这家思想:“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共同批判的是 ( )‎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 ‎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 ‎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最主要的原因是 ( )‎ ‎ A.儒学自身的改造  B.统治者的提倡   ‎ ‎ 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它学说的衰落 ‎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 ‎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 ‎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 A.①②  B.①      C.②     D.③‎ ‎5.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 )‎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三言二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6.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7.“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 ( )‎ ‎ 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②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 ‎ ③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④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8.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文化热。很多启蒙思想家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他们“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及王权,因而进人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表明 ( )‎ A. 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 B.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 C.儒家学说与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 D.中国文化蕴含自由平等与理性的特质 ‎9.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对下列著作的成就或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的是 ( )‎ A.《农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B.《授时历》——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D.《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10.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 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 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1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的主张 ‎ 孔子的思想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 B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等书籍 ‎ 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 ‎ C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得到了弘扬 ‎ 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 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成为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运动 ‎ ‎12.“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国破山 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上材料体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 ( )‎ A.由平民文学向宫廷文学发展                ‎ B.由宫廷文学向平民文学发展 C.由汉赋向宋词、唐诗、元曲等发展    ‎ D.由地主阶级文学向农民阶级文学发展 ‎13.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材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 )‎ A.寻求物理规律    B.重视实用性    C.是经验的总结   D.领先于世界 ‎14.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 ( )‎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 ‎15.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 ‎ ‎ ‎ A.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       D.中国军事工业的前世今生 ‎16.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考察时感慨:“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对这段感慨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总书记感慨的“事”是指包产到户 ‎ ‎②“贴着身家性命”的原因是,这次改革自发探索有风险 ‎ ‎③小岗村的改革率先取消人民公社体制 ‎ ‎④“中国改革的标志”含义是使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 ( )‎ A.理学世俗化的影响深远       ‎ B.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 C.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    ‎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项目 ‎ 中国 ‎ 日本 ‎ 国 ‎ 力 ‎ 工业总产值 ‎ ‎13.6亿美元 ‎ ‎60亿美元 ‎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10% ‎ ‎80% ‎ 军 ‎ 力 ‎ 总兵力 ‎ ‎202.9万人 ‎ ‎60余万人 ‎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 ‎ ‎50万人 ‎ ‎409.7万人 ‎ 飞机 ‎ ‎600架(作战飞机305架) ‎ ‎2625架 ‎ ‎18.上表是“七七事变”前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据此可推知 (   )‎ A.日本具备有迅速战胜中国的一切基础 ‎ B.中国抗战拥有持久作战的先决条件 C.抗战胜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 ‎ D.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 ‎19.1954年,在一届人大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964年,三届人大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 A.经济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制定的首要任务 B.实现国家富强是探索民族发展的重要目标 C.四个现代化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D.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 ‎20.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 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 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 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 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 ‎21.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 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2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选项 史    实 推    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 苏联工人成为西方工人羡慕的对象 C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欧洲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开始 D 上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23.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英国成为“现代社会”的代表是因为( )‎ ‎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③新教成为国教  ④成为殖民帝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 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 )‎ 代表 ‎ 土地投机者 ‎ 高利贷者 ‎ 工商航运者 ‎ 持大量公债者 ‎ 奴隶主 ‎ 人数 ‎ ‎14 ‎ ‎24 ‎ ‎12 ‎ ‎40 ‎ ‎15 ‎ A.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25.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 ‎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6.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如下),表中体现的经济变化及其影响 是 ( )‎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各国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各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27.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 )‎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C.注意经济管理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28.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舒中高二统考历史 第6页(共8页)‎ ( )‎ ‎①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 ②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③工业化带来严重阶级分化 ④工业化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纪念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0.“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 )‎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发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40分)‎ ‎31.(23分)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 谚语一: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清明请,六畜兴;清明雨,百果损。‎ ‎ 谚语二: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材料二  从烟台入口的洋布除少部分在本埠附近及山东东部、南部消费外,大部分进入山东北部、 西部地区……。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就此谈到:“棉布货物由运输商人们运到这 里,……‎ 有八分之六的棉布运往内地,八分之二的棉布可能留下来就地出售……。 ” 在90年代,济南府的商人每年购进大约200万海关两的洋布 ,这几乎全部包揽了烟台 进口的洋布。     ‎ ‎  ——《19世纪山东的洋纱洋布输入与运销(1860-1900)》‎ 材料三  1897年,张謇在《请兴农会奏》一文中指出:立国之本不在兵和商,在于工与农,“而 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所固然”。‎ ‎             ——《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     类别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山东的洋布、洋货的消费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4)材料四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认识。(4分)‎ ‎32.(17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 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 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 在的前提和条件”。 ‎ 材料二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 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 天理,天人欲”。 ‎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 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 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 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 ‎——文池《思想的灵光》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相同点。(3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2分)它对后世产生 了哪些消极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建议”来改革国家、政权机 构的。(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 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8分)‎ 参考答案 ‎1-5BDACC 6-10BDBCA 11-15DBBCA 16-20BADBD 21-25CBACB 26-30CDADB ‎31.(1)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4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 (2)趋势:从沿海向内地延伸。(2分)问题: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2分)‎ ‎(3)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对洋务运动和中外商战的反思。(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得4分)‎ ‎(4)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3分)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4分)‎ ‎(5)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是曲折的;列强的经济侵略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最大的障碍。(4分)‎ ‎32.(1)共同: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3分) ‎ ‎(2)发展: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将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2分) ‎ 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分) ‎ ‎(3)建议: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民主共和制。(2分,答出两点即可) ‎ ‎(4)背景:西学东渐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4分) ‎ 实践: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任 2 点,4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