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集宁一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 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 可知体现佛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 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 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 选项排除。 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 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 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 C 项正确;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是道家的主张,故 A 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 B 项错误;天人 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 D 项错误。 为 【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 即可。 3.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 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 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 B. “以仁入法” C. “心即理也” D. “致良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可知,董仲舒的 断案体现的思想是“以仁入法”,故答案为 B 项。A 项,“兼爱”是墨家思想,排除。C 项, “心即理也”是南宋陆九渊提出,排除。D 项,“致良知”是王守仁的思想,排除。 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 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 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选 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 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 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 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 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 选项排除。 5.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 ①男女平等 ②议会至上 ③工商皆本 ④实行众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项正确,体现了近代平 等的观念;③项正确,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④项正确,体现的是近代 民主的理念,故选 C。②项错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并未提出议会至上。所以本题排除 ②,答案选 C 项,A、B、D 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6.“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 文观点相符的是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作 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主张只是做些诗文,弄些雕虫小计,有什么大的好 处呢?所以体现是经世致用思想,故 D 正确;A没有治学思想;B中“人民为主”没有体现;C 中属于作者反对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 【名师点睛】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 (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 (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7.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A. 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B. 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C. 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 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说明王守仁认为天理就是我内心的良知 (伦理道德),强调了伦理道德的主宰性,“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表明王守仁坚持“知 行合一”的学说,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 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故 A 项符 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三纲五常的合理性,故 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天理的 认知过程,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出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故 D 项不符 合题意。 8.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 理”的高度,强调封建伦理道德高于一切,形成统一的规范,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故①②③正确;宋明理学中并没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④是错误的;故 C 项正确, 排除 ABD 三项。 9.17-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 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 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国家统一”可知第②项的表述与 题意相符;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国的考试制度……欧洲应加以采用”可知第③项的表述与题意 相符。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第①项中“符合”、第④项中“推翻”的表述错误。 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大一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 治·选官制度 10.初唐诗人陈子昂率先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追求充实刚健 的诗风。他的诗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和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知 A. 齐梁文学表现出统一时代文化气度 B. 唐代是诗歌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C. 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 D. 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主义最为流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唐“诗歌革新”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对盛唐诗歌影响深 远,这是齐梁至初唐再至盛唐的历史变革在诗歌领域的反映,说明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 用信息,故 C 正确;齐梁时期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故 A 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唐代 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故 B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主义最为流 行,故 D 错误。 11.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 篇小说中,写到商人 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 50 多篇。“二拍”80 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 城市的有 40 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 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言两拍”以商人和 城市的商业为写作题材,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选 D 是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偏离材料的主 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古代中国由于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 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 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 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 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1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 化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不断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 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 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发展·发展趋势 13.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 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B 【解析】 材料是《唱脸谱》中的歌词。“蓝脸的窦尔敦”,蓝色在脸谱中寓意刚烈勇猛,所表现的人物 大都是绿林豪杰和勇猛剽悍的将领。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判断 B 项正确。脸谱来源于生活,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排除 A、C 项。D 项说法不 符合史实,如“白脸的曹操”,白色寓意奸诈自负,否定了曹操的历史贡献。 【考点定位】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京剧 14.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 讨论主题不同 B. 价值取向不同 C.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等级秩序打破,封建专 制的等级秩序正在形成的情况下出现的;智者学派的人文思想是在民主秩序下,当时正处于 雅典民主制度的高潮时期,因此二者背景的主要不同是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故 C 项正确。 AB 两项是内容,不是背景,应排除。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 想均处于奴隶社会,故 D 项错误。 点睛:题目问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的不同 点,属于否定选择题。注意题目问法中强调的是“社会背景”,排除内容的不同:讨论主题 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进而找出正确答案。 15.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 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表明 两人都 A. 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 注重对人的思考 C. 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D. 因犯罪遭到惩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 而不是传统的邦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 反映了其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都注重对人的思考,因此 B 选 项正确。A 选项错误,他们不信神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宗教神学;C 选项错误,以普罗塔哥 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D 选项错误,两者都因对神的怀疑而遭到惩罚, 不是因为犯罪遭到惩罚。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6.14 世纪末到 15 世纪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年轻的人文主义者萨琉塔蒂、布鲁尼等人 提出了“市民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共和政治观以“自由”为核心,世俗伦理观以“美德” 为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生活”为核心。市民人文主义的出现 A.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 推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C. 冲击了传统的宗教神学思想 D. 巩固了世俗政府的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市民人文主义以自由、美德和积极生活为核心,这明显带有文艺复兴的特征,根据 所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相关知识可知,市民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就冲击了 传统的宗教神学思想,故选 C;宗教改革发生于 16 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B;文 艺复兴时期反对宗教神学是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故、所以不可能推翻天主教 会的黑暗统治,故排除 C;当时世俗政府并没有居于主导地位,故 D 也不符合史实,所以 排除。 17.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 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 A. 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 B. 将世俗生活神圣化 C. 否定教会的权威 D.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提出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的主张,要打破教会对信徒的控 制。材料内容正是在强调人世间的一切工作都是神圣的天职,是在为神而工作,那么就从本 质上否定了教会作为上帝与信徒中介的地位。所以 C 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维护世 俗君主权威的内容,故 A 项错误;也不能解释为世俗生活的神圣化,只是现象不是本质。B 项错误;D 项中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改革的结果和影响,而不是实质目的,所以 D 项错 误。 18.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 24 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 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 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 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 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中“文艺复兴时期……在魔鬼的引导下……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强调的是魔鬼, 意指文艺复兴借助宗教外衣,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把灵魂抵押给魔 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突出了单个人的力量,故 A 项正确;启蒙 运动时期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而“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述不合史实,故 B 项排除; 启蒙运动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 C 项排除;材料不是两个浮 士德本身的阐释,而是借助浮士德来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故 D 项排除。 19.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 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 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 B. 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 C. 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 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 【答案】B 【解析】 【详解】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相对于论文来 说,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因此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故答案为 B 项。 A、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排除 C 项。 20. 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 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 蒙运动的口号。”材料表明康德 A. 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妨碍别人的自由 B. 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 C. 主张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 D. 对理性主义做了经典总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把握核心信息的能力。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理性”,是鼓励人 们运用理智,摆脱任何权威,故答案选择 D 项。A 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口号,故 B 项不正确;材料中不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排 除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点评:关于启蒙运动,(1)近年各地高考题目,考查较多的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学说、启 蒙运动产生的影响;(2)启蒙运动的考查角度有: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理性主义” 的内涵、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3)复习备考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思想家的主 张,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的具体表现,理解分析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 建立提供了一整套理论依据。 21.1734 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 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 A. 启蒙思想的传播 B.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 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D. 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说到人们对科学 热情空前高涨的原因是因为“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 根大学的建立”,这所大学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教学、研究自由”,而这是受到了启蒙思想的 影响,这本身说明启蒙思想大,故选 A;BCD 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22.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 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 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 了。”“科学时代”指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 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这是 19 世纪末开始的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 D 项正确;文艺复兴是在14—17 世纪,故 A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 革命是在 18 世纪六十年代到 19 世纪中期,故 B 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指的是 19 世纪 六七十年代,故 C 项错误。 23.朱铭在《外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 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 的有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向日葵》 的 的 ③《拾穗者》 ④《日出印象》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追寻光和色的美”这些信息, 可以判断出这一美术流派是印象画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象画派的代表作有莫奈的《日 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是德拉克罗瓦,是浪漫主义绘画的 代表作;《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画派。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④符 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项。ACD 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 意的①或③,排除。 24.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 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 精神 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1929 年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理解与运用 能力。材料中的时间是 20 世纪 30 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时期,这次 大危机是一战后二战前持续时间长、破坏性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其影响也十分 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出现了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质疑,对资本主义 失去了信心,所以 AB 两项错误。D 项为错误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的影响 的 的 二、非选择题部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 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 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 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 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 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 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 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 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 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1)价值观:忠孝之道。 途径:改革选官制度,将孝廉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制度化;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宣扬忠孝之道。 作用: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内容:提倡追求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 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人文主义价值观奠定了经济基础;新的价值观 念又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精神条件。 【解析】 (1)第一小问价值观,根据材料“树立忠孝风尚”即可概括价值观为忠孝之道。第二小问 途径,根据材料“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 化……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等信息可从选官制度和教育方面思考 作答。第三小问作用,可以从对当时和后世两方面考虑,当时来讲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 一,后世来说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 可以总结出追求物质财富和现世的享受;第二小问,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 济发展为双向促进,互相发展的关系,分别指出即可。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价 值观、途径、作用”“内容、关系”。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树立忠 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各 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 享受现世的快乐”等,运用所学知识可从汉代儒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等方面思考。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 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 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 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 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 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 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 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18 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 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 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其实质。 (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时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 观点有何不同? 【答案】(1)核心思想是理。 实质是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规范。 (2)在书法上更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体现出宋代文人更加注意内心道德 修养。 (3)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解析】 【详解】(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分别回答。核心思想:由材料一中的“夫天下之事, 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 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等信息可知其核心思想是理。 实质:由材料一中的“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 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等可知其实质是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规范。 (2)由材料二中的“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入神”、“离迹师神”等信息可知苏轼、黄庭 坚等书法家主张在书法上更强调精神气度,由“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 着笛子”、“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等信息可知当时绘画上更加 注重意境。这些注重精气神和意境的主张实际上体现出宋代文人更加注意内心道德修养。 (3)不同: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三中的“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再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思想可知,当时西方思想家注重人本身,提倡人性, 主张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而中国的理学家则是提出“存 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严格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27.中国古代科技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2 年 3 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特委派了一个由 15 人组成的 代表团赴黄帝陵祭奠,并带去了一篇气壮山河的祭文《黄帝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 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重要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 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 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 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来当饭吃。” (1)以两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祭文中“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观点。这些成就对于 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火药和罗盘针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都出现在宋代。 影响:推动了欧洲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举例答案不唯一,农学、医 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皆可。 (3)科学技术能否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或当时的经济、政治、 文化状况)。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发明认知的基础上,概括、综合 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两宋时期的科技很发达,说出几个我国领先世界的发明即可,同时推动了欧洲由封建 社会(农耕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的转型。 (2)从材料中可直接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 举例子可以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任意一个方面进行回答。 (3)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科学的利用受社会制度、社会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的制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