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范围:必修三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王贵阳 审核:袁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3. 韩非子在论述“法”时指出:“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说明韩非子 A. 反对宗法分封等级制度 B.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代表社会底层民众利益 D. 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 ‎4.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 D.孔子韩非子老子 ‎5. 汉武帝在一些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用人上多用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者,在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儒家经学。这些现象表明了汉武帝 A. 无条件地支持“独尊儒术” B. 注重不同学说的相互制衡 C. 推动儒道释“三教合一” D. 奉行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立场 ‎6.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7.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8.当代一些学者特别推崇王阳明的一句话:“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们对阳明心学的关注焦点在于 A. “致良知”的理想 B. “知行合一”的主张 C. 解放思想的历史作用 D. 儒家道统的文化传承 ‎9.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 )‎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10.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11.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12.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 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13. 尼采说:“悲剧恰好证明,希腊人不是悲观主义者。”他还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遏而欢心鼓舞。”这反映出古希腊戏剧的悲剧创作 A. 表达了对人文主义的哀伤 B. 蕴含着人文主义情怀 C. 弥漫着现实主义情怀 D. 以悲观、牺牲为主题 ‎14. 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的宗教题材画《创造亚当》中,最显眼的是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此画的创作历史背景是( )‎ A.人文主义在欧广泛传播 B. 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 C. 宗教改革冲击了意大利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5.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死后安葬在巴黎的先贤祠,其棺木外形设计如图7,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这一设计寓意最合理的理解是( )‎ A.卢梭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B.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C.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D.卢梭背叛了基督教 ‎17. 1734年,流亡英国的伏尔泰将其在英国的见闻和思考写成《哲学通信》在法国出版。6月10日巴黎最高法院判决该书“危言耸听,反对宗教、美德和人们对政府权利的尊重”。当天,书被巴黎行刑者当众“撕毁并付之一炬”。这反映出 A. 法国与英国处于敌对状态 B. 启蒙运动的高涨令法院恐惧 C. 启蒙思想的传播冲击了法国社会 D. 伏尔泰以自由、平等为宗旨 ‎18.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19.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材料主要反映出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D.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21.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 )‎ A.屈原 B.李白 C.柳永 D.关汉卿 ‎22. 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并不标榜个人主义,个人的特征,描绘的再真实,哪怕是如何英伟、如何娇俏的人物,也只能是肖像,其意义仅限于为后人追思和供奉的对象,因此,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由此可知 A. 古代中国的人物画忽视人物个性表达 B. 古代中国没有个体人物的绘画作品 C. 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D. 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擅长创作人物画 ‎23. 沃尔夫在1935年写道:“(它)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他所指的著作是 A.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 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D. 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24. 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结构,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度在世界各地逐步消失。工业社会不需要奴隶劳动,从经济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 奴隶制度背离了民主自由精神 B. 自由劳动力更能构筑一个买方市场 C. 奴隶的投入成本过于昂贵 D. 奴隶因为能操作机器而改称为工人 ‎25.“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怀疑、反思批判意识和以具体的经验事实与严谨的逻辑推理代替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辨,以明晰的自然定律代替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产生了。”此处“科学”的典型代表是( )‎ A.经典力学 B.蒸汽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6.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 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27.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 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28.图2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 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 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29.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30.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在此,严复( )‎ A.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C.批驳了“中体西用”论 D.鼓吹民主革命 ‎31.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 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3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34. 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 A、引进西方学说 B、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C、倡导文学革命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35.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B.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6.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了民族民主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37. 一位考生参加大学招生考试,理化试卷只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为了集体生产而放弃复习功课。该生后被广泛宣传,两年后任某大学党委副书记,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这样的事情发生于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B.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38.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39. 下面这幅世界名画表达了 A. 现代主义的迷惘 ‎ B.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C. 歇斯底里的奇怪异想 ‎ D. 对法西斯的控诉 ‎40.有文学家在评论某一文学流派时说:“(它)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愿望。”据材料所知,此文学冢所评论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41题20分,42题20分)‎ ‎41.(20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受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授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钱穆《国史新论》 ‎ 材料三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 ‎ ‎ ‎ ‎ ‎ ‎ 京师同文馆旧址 中国的赴美留学生 材料四 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五 义务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教育必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2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在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上有哪些重要的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对古代思想文化有何重大影响?(8分) ‎ ‎(3)据材料三指出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大事件,它使我国教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 ‎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 ‎42.(20分)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有人说“中世纪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3分)‎ ‎(3)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理性”的理解。(3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近代科学发展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10分)‎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5分。)‎ ‎1-10 BAADD BACDC 11-20 DCBDA BCCAB ‎21-30 AAABA BBCDC 31-40 BCBBC CCAD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41题20分,42题20分)‎ ‎41.【答案】(1)贡献: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分)‎ ‎(2)举措:创建太学;地方郡国设立学校;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或推行儒学教育、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以儒学为选才任官的标准(或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配合行使)(答出任意2点即可,4分)。‎ 影响:使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3)重大事件:洋务运动。(2分)‎ 变化:设立新式学堂;开启留学教育。(或答出兴办洋务新学堂;培养各类实用人才;改变了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等(任意两点均可)(4分)‎ ‎(4)直接原因:“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极大破坏。(2分)‎ 重大举措: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任意1点均可2分)‎ ‎42.‎ ‎【答案】【答案】(1)理解:一方面中世纪处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之下,压抑了人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被看作是“黑暗的时代”。另一方面,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大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古代科学著作的翻译,这些都为文艺复兴的发生做了准备,因此被看作是“孕育希望的时代”。(4分)‎ ‎(2)影响: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3分)‎ ‎(3)理解: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3分)‎ ‎(4)观点:近代科学与人文主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分)‎ 论证: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印刷术的传播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特别是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4分)‎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