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承智班第2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至忠直疏远,馋佞辐辏”。他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王安石性格的偏执 B. 宋神宗去世 C. 用人不当 D. 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 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 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 ‎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4.“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 A. 青苗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募役法 ‎5.公元997年,北宋朝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政府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主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收入减少 B. 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C. 过度强化中央集权,机构庞大臃肿 D. 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6.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宋代实施的“恩荫”制( )‎ ‎①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②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 ‎③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 ④消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 )‎ ‎①农田水利法 ②保甲法和保马法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 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8.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 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9.北宋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上户自足,无假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州县散常平钱(即青苗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的现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官府强制推行官府贷款 ②青苗法危害了百姓的利益 ‎③青苗法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④青苗钱已成为农民的额外负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解决该问题他颁布了( )‎ A.保甲法和保马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市异法和募役法 ‎11.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 )‎ A. 主张儒佛合一 B. 注重经义策论 C. 抨击科举制度 D. 抨击当朝统治 ‎12.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 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 B. 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 C.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D.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13.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 )‎ A. 王安石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 王安石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 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14.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 A. 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 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 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 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15.‎ 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 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 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 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 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16.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 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1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 )‎ A. 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B.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18.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 人物 言论 王安石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苏辙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A. 青苗法 B. 保甲法 C. 均输法 D. 市易法 ‎19.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以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 ‎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20.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 )‎ A. 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 B. 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 C. 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 D. 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 ‎21.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方田均税法 C. 均田制和租调制 D. 宗主督护制 ‎22.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市易法 ‎23.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以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解决“恩荫”选官的弊端 ‎2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的措施是( )‎ A. 青苗法 B. 平籴法 C. 保甲法 D. 市易法 ‎25.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 急功近利 B. 动摇不定 C. 反对变法 D. 软弱无能 ‎26.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 A. 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 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 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27.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 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 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 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28.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A. 反对科举制度 B. 重视封建伦理道德C. 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D. 认为品行比学识更重要 ‎29.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诗中肯定的是( )‎ A. 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B. 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C. 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 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0.《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 B. 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 C. 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D. 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 年财政收入 年财政支出 ‎6300万缗-6800万缗 军费 约4800万缗 官俸 约1200万缗 皇室 约720万缗 祭祀 约325万缗 岁币 ‎75万两绢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 材料二 神宗下令从皇宫内库中拨出500万贯钱和300万石米作为周转经费,并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还规定要尽量了解京师的库存及所需物资情况,并遵循“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并可通过“变易蓄买”的办法,使“利权归之公上”。‎ ‎——叶坦《大变法》‎ 材料三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辩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由此王安石提出了怎样的理财观?‎ ‎(2)材料二反映的变法措施是什么?有何益处?‎ ‎(3)材料三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认为哪些因素制约了变法的实际效果?‎ 参考答案 ADBAC CCBCB BBDBD CBADC BBBDB BACBA ‎31.(1)财政状况:入不敷出。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2)措施:均输法。益处:打击不法商人,利于调整供求关系,稳定物价;节省政府开支,增加财政收入。 ‎ ‎(3)长处: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 因素: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变法手段简单粗暴;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