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平遥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考试(3)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3、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以及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变化 4.阅读下表《1870-1900年美、德、法、俄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的比例(单位:%)》,数据说明,这一时期: 时间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3.3 13.2 10.3 3.7 1887-1895 28.6 13.9 8.6 3.4 1896-1900 30.1 16.6 7.1 5.0 A.美国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B.德国的增长速度始终要低于美国 B.俄国已经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D.法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严重负增长 5.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6. 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 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化的水平大大提高 B.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 D.中国已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7.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由此可以判断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C.经济危机助长贸易保护主义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8.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 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9.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神灵,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神,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C.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10.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朝所沿用 B. 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 C. 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D. 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思想支持 11.有学者认为:“ 中古时代,天下佛寺无处不有,僧尼有数百万人,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此虽为普通事实、人物,亦足以为历史事实;如多数碑碣之广泛叙述忠孝仁慈,千篇一律,虽为史家斥为毫无价值,但可看出社会心理趋向,亦可具有历史意义。”这说明了 A. 存在数量多是社会现象成为历史事实的前提条件 B.能反映社会重要趋向的普通事实可成为历史事实 C. 历史学家是普通事实能成为历史事实的决定因素 D. 反复出现但未经考古验证的文字记录无历史价值 12.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 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13.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以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元帝时国势衰 弱,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亲,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这说明 A、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体现社会思想 B、元曲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元曲的兴起促进了封建社会瓦解 14.哲学家罗素认为,“16世纪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时代,但在科学上则是一个不毛的时代!”他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A.文艺复兴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B.文艺复兴承认宗教神权思想存在 C.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在文艺领域 D.文艺复兴没有崇尚思想的科学化 15.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0年—1384年)指出:“依《圣经》之言, 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 C.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 D.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 16.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17.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18.某种文学形式被定义为:“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下列言论中符合这一定义的是 A. 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 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主张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 C. 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 D. 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 19.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 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 维新派认识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 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 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 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潮流 20.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力。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 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走向文明的最大阻力 B. 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 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 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22.郭嵩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 A. 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 B. 批评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 C. 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 D. 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3.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译著《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发17版。这表明当时 A. 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 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24.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A. 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 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C. 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 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25.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非选择题 26.(25分)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15分) 26.(1) (2) 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考试3 历史答案 1—--5 BDCAD 6-—10 ACBDB 11—15 BBACA 16—20 CCDAB 21—25 DDBDA 26.(1)权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措施: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各2分,共10分) (2)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 启示: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改革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各3分,共15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