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学考模拟二)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学考模拟二)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有一青铜器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候。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分封制 B.礼乐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建立三公九卿制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废丞机,设内阁 D.设立军机处 3.下列制度中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遂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5.“大兵来杀妖,全为穷乡家。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秋收起义 6.“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段文字应该出现在 A.《大朝田市制度》 B.《资政新篇》 C.《临时约法》 D.《双十协定》 7.王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一国两制” B.“ 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九二共识” 8.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占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农业利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重农政策 B.抑尚政策 C.海禁政策 D.锁国政策 10.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l1.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最能体现洋务派“求富”思想的是 A.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1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大跃进”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 1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首批解放牌大卡车是在 A.改革开放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 大跃进”运动期间 D. “文化大革命”期间 14.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老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A.社会习俗趋问简约文明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马车及不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通讯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5.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异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已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克已复礼 B.人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16.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二种”东西指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17.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 18.《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体现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9.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向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0.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似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老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美国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争取民族独立 B.推行三权分立 C.实行联邦制 D.两党交替执政 21.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2.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户党的著作巾抄来的。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C.调整农产品结构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3.1931年斯大林说:“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长失独立吗?……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据此可知,斯大林认为 A.应该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 B.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 C.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优越性 D.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4.“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其中“安全网”是指 A. “福利国家”制度 B. “新经济”出现 C.第三产业的兴起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5.下列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多极格局已经确立 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形成 D.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30分,其中26 题15 分,27 题15 分) 26.(15分)制度设计影响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三 1954 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1)材料一图一体现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分)图一序号所示者哪一位可以继承王位?(写出序号即可)(2分)图二这一架构奠定了古代中国两千多年什么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分) (2)材料二所说的“新的政治制度”是通过什么法律丌始逐渐确立起来的? (2分)18世纪这一制度又是怎样完善的? (2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会议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分)这一会议后全国政协的地位有何变化? (3分) 27.(15分)经济政策影响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材料二 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 ——引自《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苏俄(联)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2分)试举一例说明这一政策是怎样把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 (2分) (3)材料三所涉的国有企业治(管)理模式反映了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2分)这一体制是在什么会议之后逐渐确立的? (2分) (4) 上述材料所涉及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 (3分) 三、简答题(10分) 28.思想解放往往是政治变革的先导。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2分)在这次运动中涌现的哪一流派顺应了秦国政治变革的需要? (2 分) (2)启蒙运动提出的哪些思想观点顺应了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确立的历史潮流? (列举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3)近代中国发生的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分)参加这运动的人物有哪些? (举出其中两个即可)(2分) 四、探究题(10分) 29.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的航海家们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乘飞机沿哥伦布的航线来到了印度,却发现“世界是平的”。 请回答:(1)新航路开牌对全球化有何影响? (2分) (2)两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化各有何促进作用? (4分) (3)请你说说二战后影响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別写出一个即可)(4分)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1-10:ADDCA CAABA 11-20:BDBBB BDCAC 21-25:CDBA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30 分,其中26 题15 分,27 题15 分) 26.(1)宗法制;(2分) ③;(2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2)《权利法案》;(2分)形成了责任制内阁。(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成为统一战线组织。(3分) 27.(1)市场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夜市较普遍,政府对商业不再直接监管。(4分) (2)新经济政策。(2分)农业上改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粮食可以到市场上出售;工业上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部分领域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举出其中一例即可)(2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中共十四大。(2分) (4)都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多让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3分) 三、简答题(10分) 28.(1)百家争鸣;(2分)法家。(2分) (2)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列举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3)新文化运动;(2分)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举出其中两个即可)(2分) 四、探究题(10分) 29.(1)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完全形成),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4分) (3)有利因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或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世界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写出其中一个即可)(2分) 不利因素:“冷战”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贸易保护主义等。(写出其中一个即可)(2 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