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阜阳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一调考试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3小题,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约翰•霍布森认为,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的形成间接地受到了中国某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这里的“中国某一传统思想"指的是( ) A.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 B.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D.墨家的节俭苦行思想 2.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 故宫天安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面的蹲兽名“犯”,又名“望君归”,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犯就劝诫他回官。这一设计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这与董仲舒的哪一主张相近( ) A.君权神授 B.大一统 C.正君心 D.天人感应 4.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说“人肉治羸疾”,中唐以后割股疗亲成为普遍现象。孝子们割股千年,清代《江南通志》记载了 2000 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其中有过割肉(含割肝,剜眼等)疗亲行为的在 500 个以上。导致材料所述孝子行孝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推动 B.儒家思想尊崇孝道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影响 D. 政府、社会鼓励 5. 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下列有关“天理”解释的最恰当的是( ) A.天理是指天体运行法则 B.天理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C.天理证明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合理性 D.天理实质是天人感应理论的发展 6. 据《旧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民间多私自印制历书。在四川、淮南等地,官方历书尚未颁布,私印者已大量贩卖于市,故朝廷专门下令予以禁止。这反映出( ) A.活字印刷术在民间的应用逐渐广泛 B.民间所印历书比官方更受欢迎 C.印刷术促进了天文历法知识的进步 D.政府对民间私印书籍加强管理 7. 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8. 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 ) A.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B.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融合了其他剧种的特长 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9. 《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 B.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 C.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 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 10.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 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 C.经济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 D.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11. 苏格拉底主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从而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他的这种认识基于( ) A.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B.雅典道德沦丧,政治腐败 C.教育可以发现人的内在美德 D.辨证的逻辑方式具有科学性 12. 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 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 C.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 13.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 14. “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 观 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15.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16.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 A. 封建社会 的腐朽没落 B. “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 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 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17.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18. 著名历史学者王安庆指出,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于是探求伦理思想,从思想改革入手,这就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 B.积极应对西方挑战实现文化自强 C.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D.希望改造传统文化挽救民族危亡 19. 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文学革命” 20.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1. 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 ) 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 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 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22.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 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23.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 A. 《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主张 D.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4分 (本大题共3题,第24题21分、第25题12分、第26题21分,共54分。) 24、(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反映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在当时的社会地位。(10分) 材料二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6分) 材料三 柳永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的革命者,他开拓了一种新的题材,就是对于繁荣的都市生活的描绘,当然,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一类题材在很多阶级之间都有了很大的接受度。柳永长期浪迹社会下层,因而能用当时的口语来进行创作,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他悲叹自己的遭遇,同时也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融入到了对其他人群的同情之中。《雨霖铃》中所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在“别离”这一特殊条件下的表现。当时连市井村妇差不多都会吟唱柳词。 ——摘编自文章《北大国学课》 (3)根据材料三概括柳永词的特色,并分析这一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25.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上述材料反映了学界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现代化演变进程的认识,请围绕“思想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6.(21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近代国家观念。(3分)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异同,并说明造成中国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不同的原因。(10分) 材料三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请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史实分别说明中共“十八大”提出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的来源。(8分) 1——5CADDC 6——10DDDDD 11——15BABDA 16——20CCDDD 21——23BDD 24(1)发展历程及地位:①春秋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使儒家思想更家完整,但儒家思想备受冷落(或未被重视)。(2分) ②西汉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汉武帝大力推推崇,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2分) ③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思想发展,使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分) ④宋明时期程颢、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2分) ⑤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形成具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想,儒家思想受到批判与挑战。(2分) (2)内涵: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每点1分,2分) 评价: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进步性: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2分)局限性:民本思想为专制统治服务,“君本民末”为实,民贵君轻为虚。(1分) (3)特色:描绘都市生活;以口语入词;注重真情实感;传播广泛。(3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原因: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1分,任意答出1点即可)柳永个人的生活经历。(1分) 25示例:观点:中国思想的现代化由被动吸收西方文明到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实用科技;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 结论:中国近现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从简单照搬外来思想到结合本国实际的艰难发展历程。 26(1)国家产生: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分权而治(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3分,任答3点) (2)相同之处:兴民权,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2分) 不同之处: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4分) 原因: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通过学习西方转变国家观念,探索强国之路。(4分) (3)道路自信:中国不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和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之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出现历史性飞跃;文化自信: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等),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