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缺答案
新化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试题 时 量:90分钟 总 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韩非子说:“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这说明韩非子 A.认为法、术、势缺一不可 B.主张推行开明君主制 C.认同“君权神授”的说法 D.用封建迷信蛊惑群众 2.《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其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同时又宣扬“一则治,异则乱”。由此可知,该书的创作意图在于 A.取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B.实行文化高压,加强君主专制 C传承百家思想,保留文化精髓 D.实行礼法并治,实现思想统一 3.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降,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纾解。”秦汉以降,“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周身流转",最早得益于 A.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B.“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C.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4.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儒学推动 B.理学的求理精神推动了当时的科技创新 C.开放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古代科技的繁荣 D.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源于文化的缺失 5.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此等论调”应该是 A.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思想 B.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 C.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思想 D.康有为的“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观点 6.古代雅典学者普罗泰格拉在《论神》中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 A.否定神性,摧毁神学禁锢 B.提倡怀疑,肯定人的价值 C.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D.肯定人性,主张认识自我 7.右图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西斯廷圣母》。后人评论这幅画时说:“圣母好像在说:‘请你们抱去吧,他不是我的。’但同时她又把他紧贴在怀里,好像如果可能,她就带着他逃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奶来喂养这个并非‘救世主’,而是自己儿子的普通婴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作品 A兼融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B.歌颂了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C.显示了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 D.抨击了基督教会的黑暗腐败 8.“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这“一系列革命的原则”的突出特征是 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打破对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D.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9.右面为宋朝画家崔白的《寒雀图》,此画以几枝寒干枯木和九只形态各异的麻雀,突出地表现了冬季的“寒”。画中栖枝的麻雀呈现出向、背、俯、仰、正、侧、伸、缩、睡、鸣、倒挂、理羽等各种姿态,充满了生动的情趣。该画意在 A.表达文人情怀 B.控诉黑暗社会 C.通过写实传神 D.描绘山河之美 10.元末明初的《水浒传》称赞聚义于梁山泊的英雄好汉,无论是帝子神孙、富豪将吏,还是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反映出 A.对传统艺术的巨大挑战 B.对平等平均的精神诉求 C.对英雄主义的高度赞扬 D.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11.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马文·佩里认为此“普遍法则” 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B.科学地解释了物种进化原理 C.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 D.同样也普遍适用于人类社会 12.有学者认为:“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他为生物学带来全新概念,将自然世界看作一个运动中的有序物质体系——人类不需要借助任何超自然力量,就可以解释这个概念。”这一认识是基于达尔文的研究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竞争意识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D.用证据解释了物种的进化 13.从理论上来说,虫洞(一种假说,是指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不仅可以切割空间,还能切割时间。近期,有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发表文章,提出了利用虫洞或可能穿越回过去。其可能利用到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相对论 B.量子论 C.牛顿力学 D.太阳中心说 14.雕版墨印本《汉西域诸国图》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的分布以及交通路线。该图对研究西域地理沿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该图表述正确的是 A.该图是西汉时期已经发明造纸术的佐证 B.该图绘制技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C.该图是西汉政权有效管辖西域的历史依据 D.该图应该是根据更为古老的文献翻印而成的 15.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只有把人研究透了,才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界 B.从思想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实现突破的原因 C.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D.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16.下图为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的局部。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这说明 A.“三教合流”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 B.中外文明间的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 17.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用,强调用诗来培养君子“威仪”和“气志”,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个体人格修养路径,从而形成了作为儒学“六艺”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这表明中国古代诗歌 A.是由孔子开创的文学体裁 B.是儒学内容丰富性和完备性的体现 C.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 D.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 18.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而是包括各种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市民形象。宋话本人物形象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B.商业的发展和市民的增加 C.社会教育的普及 D.文学平民化的发展趋向 19.徽调、汉剧、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学艺术在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0.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一观点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 21.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并以痛苦的实验予以矫正,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这表明 A.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 B.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 C.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 D.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2.英国学者皮尔森指出:“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这表明达尔文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用大量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B.全球科学家的大力支持 C.首次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科学论断 D.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23.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24.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据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 A.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世界局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的传播更快捷 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25.“关公战蚩尤”是流传较广的一则神话。据考证,该神话以片段形式散见于御祭文、类书、道藏经、笔记小说、盐法类政书、地方志书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由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这说明 A.神话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追求 B.神话因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 C.佛道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 D.研究神话叙事必须溯源而循 26.在明清小说中,人们总会发现一些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吴用等;英勇粗犷的张飞、牛皋、程咬金等;还有大量的才子佳人、妒妇、三姑六婆等形象。鲁迅也曾指出《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人物“ 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以上材料表明 A.鲁迅否定了《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 B.明清小说对人物性格塑造简单化和浅显化 C.明清小说的创作存在类型化的弊端 D.明清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不够 27.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世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使人们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 B.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8.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煤烟把树干熏成黑色。原先可以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这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到19世纪末,黑色类型的桦尺蛾已由不到1%上升至90%以上;而灰色类型的桦尺蛾则从90%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情形可以论证进化论中的 A.自然选择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D.遗传和变异 29.19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察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这里的“大大推动”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形成 C.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 D.推动人们对潮汐现象作出科学解释 30.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短的一首现代诗——《人生》,这首诗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一张叫作互联网的网,充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有人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这表明互联网的发展 A.使北岛的预测变为现实 B.已经取代传统的“网” C.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 D.使人类生活完全处于互联网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对君臣关系的定位和论证一直是孔子及其后世儒家学者面对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成果影响着儒学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孔子所主张的君臣关系的依据,并评价其有关君臣关系的论述。(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所提倡的君臣关系。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10分) 32.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其实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1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