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05+明治维新-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05+明治维新-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4.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权。‎ 二、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1.政治:彻底破除旧政治体制。‎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3)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先是大力发展官营企业,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培养高级军事人才。‎ ‎(3)建立近代化海军。‎ ‎(4)扶植军事工业。‎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1)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2)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 ‎(3)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1.积极作用 ‎(1)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 ‎(2)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3)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局限性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2)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多视角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比较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更是注重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016—2017学年海南海口模拟)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化,同时注意继承本国文化传统的特点,故③④正确。故选C。‎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及局限性 ‎1.历史地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1)政治上:明治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改革后形成的藩阀专制引发了“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被迫进一步进行政体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2)经济上: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劳动力。“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3)文化上: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4)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力量。‎ ‎(5)国际地位: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2.局限性 ‎(1)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3)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4)军事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扩张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2016—2017学年河北冀州中学月考)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它投产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据此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①日本政府大力发展近代企业 ‎②日本的钢铁行业已经出现垄断 ‎③日本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对外侵略和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项均排除,即A、B、C三项排除,故D项正确。‎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相同点 ‎①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都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 ‎③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⑤对外影响相似,都为本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都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 同 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政 点 的前提下而实行的改革 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进行改革 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①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③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1.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 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 ‎2.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 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3.日本明治维新的元勋大久保利通称:“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4.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5.明治政府继承了幕府末期的富国强兵政策,但随着国力的强大,对其弱邻心怀叵测,“失之于欧美,取之于邻国”的打算日益膨胀,企图充当“东方鹰犬”。这表明,日本的富国强兵政策逐渐变质为 A.天皇专制政策 B.“脱亚入欧”政策 C.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D.“文明开化”政策 ‎6.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1.明治维新是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1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新政府于同年9月又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也必须依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自己 拥有的统治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鹿鸣馆现象引发的西化主义泛滥达到了文明开化的顶点。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而主张人种改良。总之,是言必谈西洋,西洋人不穿和服,所以要穿西服。甚至竟然出现文盲海员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奇闻。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 ‎——摘编自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立基。”‎ ‎——1868年明治政府《五条誓约》‎ 材料二 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材料三 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 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立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摘自《涩泽子爵·话论语》‎ ‎(1)材料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哪些有关明治维新的历史信息?扼要谈谈其对日本发展的积扱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评价?‎ ‎3.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初年的日本统治者和知识界激起奋发图强,迎头赶上的决心,并极力推进“西方化”进程。甚至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对“洋学”崇拜不已。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使落后的日本在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日本人又不得不把眼光放低下来,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消化、吸收、运用西方教育模式与教育文化。‎ ‎——贾红霞《浅论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欧化之路》‎ 材料二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杨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三 1879年颁布的《教学大旨》中规定:“教学之要务在于阐明仁义忠孝,”强调日本教育要根据祖宗的训典,培养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完成对臣民的教育任务。1890年,天皇下达《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 ‎——安秀玲《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 ‎(3)对日本近代化而言,明治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2015年上海卷)1868年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新政,新政的首要举措是 A.展开“修约运动” 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C.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D.推行教育改革 ‎2.(2015年江苏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1.【答案】A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封建等级制度,规定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民平等”,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可以使用自己的姓氏,出现了日本人大多数的姓氏,故选B。其他三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表明日本政府认识到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所以决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故答案为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从题中用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样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可以看出,这符合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中信息不符,故排除。‎ ‎5.【答案】C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增强,觊觎弱邻,大肆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充当“东方鹰犬”,对中国和朝鲜侵略扩张的野心已昭然若揭,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故答案为C项。‎ ‎6.【答案】D 主性、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相结合,最终酿成了“二战”的悲剧,故D项正确。‎ ‎1.【答案】(1)政治措施:废藩置县;加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确立代议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2)特点:自上而下推行;盲目西化;学习西方庸俗化;发展不平衡。‎ 改革启示:提高中央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在坚持开放的前提下,立足传统创新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文化方面措施的相关问题。‎ 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也必须依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自己拥有的统治权”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措施。‎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而主张人种改良。总之,是言必谈西洋”“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概括;第二小问,综合两则材料中对明治维新政治、文化改革措施和特点的认识,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学习西方文化正确态度等角度得出启示。‎ ‎2.【答案】(1)表达了日本学习西方、实行改革、以图富强的决心。‎ ‎(2)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 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逐渐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3)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他主张义利并重,既要发展经济以富民,又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利益,同时又应该注重必要的伦理道德,关注人的社会责任,值得肯定。‎ ‎3.【答案】(1)特点:向西方学习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2)变化:内容由儒家经典到科学技术。对象由士人到普通国民。‎ ‎(3)说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促进近代化。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专制色彩浓厚,阻碍近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第(1)问,由“并极力推进‘西方化’进程。甚至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可知日本的教育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由“由于当时日本生产力水平低下……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消化、吸收、运用西方教育模式与教育文化”可知,日本的教育改革又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所以日本的教育改革呈现出向西方学习和本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 第(2)问,由“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宣杨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等内容可知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上由儒家经典到科学技术转变,在对象上由士人向普通国民转变。‎ 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向西方学习,在教育内容上学习西方的科学技 术,推动了日本的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促进近代化。由“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可知日本的教育改革中也灌输了忠君思想,封建专制色彩浓厚,这些又阻碍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由所学知识可知,“展开修约运动”、“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殖产兴业’政策”以及“推行教育改革”等都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但是首要举措是废藩置县、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排除A、C、D三项。‎ ‎2.【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第(3)问,由材料信息“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虚饰了一国之文明”等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