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成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 历史试题 ‎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 A.变革进取的精神 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推行刑罚的原则 ‎3.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知,两者都(  )‎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4.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5.“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6.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段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7.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 A.黄宗羲提倡“法治” 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8.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9.“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②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④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11.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人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的意图是(  )‎ A.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 B.宣扬迷信思想强化伦理纲常 C.利用天人感应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 D.干预史家对历史的客观记录 ‎12.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13‎ ‎.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都主张通过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 B.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 C.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 ‎14.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作坊各为一个,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时“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表明当时(  )‎ A.战时武器以火药武器为主 B.火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 C.政治重视新式武器的研发 D.火药武器生产组织严密 ‎15.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这可以佐证( )‎ ‎①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②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③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④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 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17.亳州被誉为中华药都,享誉全国,下列“亳”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18.“张颠(张旭)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斯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宗元 D.怀素 ‎19.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yánchī,美和丑),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此人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马远 D.张择端 ‎20.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民间文化的发展 B.统治者的提倡 C.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D.画家的性格 ‎2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文中说道:(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此时期文化市民化的特征主要表现是(  )‎ ‎①人画 ②宋词 ③京剧 ④元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下图说明( )‎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23.《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 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D. 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4‎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 ‎25.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B.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6.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批判。”该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国民革命 C.中共一大 D.五四运动 ‎27.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C.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D.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2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29‎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30.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 ‎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来源(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14分)‎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①‎ 梁启超 号称“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⑤‎ 林则徐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②‎ 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⑥‎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③‎ 魏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⑦‎ 李大钊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④‎ 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者 ‎⑧‎ 曾国藩 创建了“湘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4分)‎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8分)‎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2分)‎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5 AADBA 6---10 ADBBD 11---15 CDDBC ‎16——20 BDDAC 21——25 CDCAC 26——30 ACCBC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1)君权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天理,去人欲”。(8分)‎ 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五行家等具有神秘色彩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教等学说。(2分)‎ ‎(2)原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继承、发展传统思想并予以创新;符合世俗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等等。(4分)‎ ‎32. (1)变化:从地区性到全国性并流传至海外,从民间流传到政府推崇,各阶层普遍信仰;关羽奉祀规格不断提升,作用不断扩大,不断被神化圣化。(6分)‎ ‎(2)原因:关羽自身的忠义勇武品质;封建统治者基于政治目的而推崇利用;佛教、道教借助利用关羽而对其神化;戏曲小说等市民文学对关羽形象的再塑造和广泛传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6分,3点即可)‎ ‎33.(1)A类:⑤③;B类:⑧②;C类:⑥①;D类:④⑦.(4分)‎ ‎(2)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8分)‎ ‎(3)提示: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