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A)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A)试卷(解析版)

‎2017一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徐复观先生说:“可以断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的,不在今日所谓‘史学’,而是发挥古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可以说,这是史学以上的使命,所以它是经而不是史。”作者认为《春秋》( )‎ A. 史学价值仅限于儒学思想 B. 编写体例不合规范 C. 旨在发挥历史的教化功能 D. 选材记事范围狭窄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说明《春秋》改变了史学研究功能,可见,孔子修订《春秋》主要目的是发挥历史的教化功能,故C正确;A中仅限于明显说法错误;材料是从史学研究的功能角度阐述,不是编写体例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不是突出选材记事的论述,故D错误。‎ ‎2.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对武王伐纣的评价是“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孔孟尚不推崇君权至上 B. 先秦儒学倡导民本思想 C. 孔孟学说存在巨大冲突 D. 体现社会转型阶级变动 ‎【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君主对待臣下应以礼相待,孟子认为武王伐纣时因为商纣王的暴政,不是弑君,显然孔孟均不推崇君主专制,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突出民本的措施,故B错误;孔孟学说是一脉相承,不是冲突,故C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阶级变动的信息,故D错误。‎ ‎3. “制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这一观点是( )‎ A. 兼爱尚贤的墨子的思想 B. 礼法并施的荀子的思想 C. 外儒内法的董仲舒思想 D. “天下之法”的黄宗羲思想 ‎【答案】B ‎【解析】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礼与刑”“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说明礼法并用有助于国家统治,人民的安宁,故B正确;墨家思想显然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董仲舒和黄宗羲的思想均不符合题意,排除C和D。‎ 点睛:孔孟思想相同点,二人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同时两人都强调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4. 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天,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 A. 倡导儒家的愚孝思想 B. 重视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C. 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D. 借助人伦秩序维护其统治 ‎【答案】D ‎【解析】孝是古代伦理纲常必须遵循的原则,西汉时期注重孝,显然是重视人伦规范,故D正确;愚孝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A错误;B中统一信仰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汉武帝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 ‎5.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人苏川、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 从“劲歌狂舞”逐渐变为“浅吟低唱”。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商品经济的活跃 B. 世俗文化的不断发展 C. 主流思想的变化 D. 士大夫们喜好的推动 ‎【答案】C ‎【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导致适合市民阶层的宋词的兴盛,故A正确;世俗文化的发展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错误;当时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故C错误;士大夫们属于贵族文学,材料体现的是世俗文学,故D错误。‎ 点睛:北宋时期绘画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突出写意的文人画,二是绘现实、揭现实的风俗画。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北宋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 ‎6. 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虽有弊端但仍具有重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 ‎“价值”王要体现在( )‎ A. 提出三纲五常,构建社会道德 B. 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C. 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D. 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答案】B ‎【解析】宋明理学把伦理道德规范上升到天理的角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B正确;A和C是董仲舒时代思想观点;D是北宋时期儒学特点。‎ ‎7.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 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这种现象( )‎ A. 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 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儒家学者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材料中“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说明儒家学者注重追求理想社会,故B正确;A属于黄宗羲等人批判的对象;该思想主要是规范社会秩序,不会导致思想专制,故C错误;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D错误。‎ ‎8. 朱元璋即位不久,即“昭中书省令礼官定官民丧服之制”按照汉民族传统对丧葬活动进行重建,力图恢复儒家传统伦理纲常。这说明( )‎ A.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儒家传统伦理压制传统习俗发展 C. 政治变革影响社会习俗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答案】C ‎【解析】元朝是蒙古族统治,民俗都是按照蒙古族的习俗进行,材料中“按照汉民族传统对丧葬活动进行重建”说明政权变革导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C正确;A是内阁制设置意义;传统习俗是元朝实行蒙古族习俗,故B错误;材料中明显是政权变革导致,故D错误。‎ ‎9. 《九章算术》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这表明其成果( )‎ A. 源自使用经验的总结 B. 涉及领域较狭窄 C. 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D. 服务于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的科技属于经验的总结,材料中“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说明传统经验对于科学的影响,故A正确;材料涉及的范围广泛,故B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中国科技和世界的比较,故C错误;材料中没说明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故D错误。‎ ‎10. 据统计,清代马国翰所辑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所载,历代可考作者年代的佚书(泛指散失的书籍)中仅有一种是宋时所著,其余皆为先秦至唐的作品。这表明( )‎ A. 图书制作方式影响文化遗存 B.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又化遗存 C. 思想控制程度影响图书亡佚 D. 社会文化氛围影响图书保存 ‎【答案】A ‎【解析】北宋时期使用活字印刷,隋唐时期实行雕版印刷,隋唐以前使用石刻,说明图书制作方式变化导致文化的遗存,故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经济发展水平信息,故B 正确;思想控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错误;社会文化氛围不是材料提及的信息,故D错误。‎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唐朝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 B. 文化的发展其有多样性 C. 政治局势影响文化走向 D. 汉字书写体系开始成熟 ‎【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书法注重规范和法度显然鱼唐朝政局稳定有关,故C正确;书法审美与材料中政治因素不符合,故A错误;材料反映政治变化对于文化走向,不是文化的多样性,故B错误;汉字书写体系成熟是魏晋时期,故D错误。‎ ‎12. 明代中后期,书坊推出了各种形式的版本,如绣像本、简本、选本,大部分图书还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这反映了当时( )‎ 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 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 活字印刷术得到推广普及 D. 通俗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 ‎【答案】B ‎13. 明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绘画艺术的日渐繁荣 B. 小说戏剧的繁荣 C. 城市商品经济的兴盛 D. 政治的腐朽黑暗 ‎【答案】C ‎【解析】明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发展,通俗小说不断出现,故C正确;A和B属于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原因,政治腐败会导致批判现实主义出现,不是世俗文学发展,故D错误。‎ ‎14. 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迈、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口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 A. 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 B.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 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热 ‎【答案】B ‎【解析】京剧中的人物体现出个性的特色,“寓褒迈、别善恶”说明京剧借助表演形式宣扬善的一面,体现出京剧的教化功能,故B正确;京剧并不能正确评判历史人物,故A正确;处理体现的是社会教化功能,不是伦理规范,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艺术的成熟,故D错误。‎ ‎15.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有人类的七情六欲,只不过神青春常驻、最有智慧和最为健美而已。这反映出古希腊( )‎ A. 人文主义精神缺失 B. 封建迷信思想特别浓厚 C. 宗教神权意识淡薄 D.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答案】D ‎【解析】古希腊学者把神和人的统一性,实际上是宣扬人的个性,突出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故D正确;材料中思想正是人文主义思想体现,故A错误;此时古希腊是奴隶社会,封建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古代注重宗教,并不是宗教意识淡薄,故C正确;‎ ‎16. 智者运动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发端,马克思·韦伯认为它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指( )‎ A. 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 道德观念的重视 C. 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D. 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答案】C ‎【解析】智者运动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注重对人自身的探索,智者运动之前主要是人受制于自然和神灵的控制,故C正确;A属于智者运动之前哲学家思考范畴;智者运动忽视了道德观念,故B错误;D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点睛:人文精神的含义: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其包含三个元素:一是人性,即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二是理性,即对科学的思考和追求;三是超越性,即对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实质上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17. 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A. 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主张因信称义否定外在权威 C. 以“人性”反对“神性” D. 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宣扬人性,是用“人性”来反对“神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是智者学派而非人文主义者,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的是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8. 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圣经》被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并大量选用人们热悉的日常用语,人们可以枚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这一行为( )‎ A.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 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C. 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B ‎ ‎ ‎19.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试图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 )‎ A. 分权制衡必须成为建制原则 B. 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C. 权力的运用须体现人民意志 D.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答案】A ‎【解析】启蒙思想家追求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安全,他们认为必须限制君主权力以及实现司法独立,因此启蒙思想家主张分权制衡应当成为建制原则。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 ‎20. 维尔·杜兰特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面貌。”材料中“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诞生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宗教改革的进行 D. 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D ‎【解析】启蒙运动提倡自由、民主和科学,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以及宗教特权制度,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思想模式,故D正确;A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工人阶段的斗争;B和C都没有改变传统欧洲思想模式,排除。‎ 点睛:因为欧洲封建统治是神学与封建专制统治相结合,没有民主和自由,压制了思想。“理性的阳光”指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1. 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每年提供上百万美元供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事研究。这种做法( )‎ A. 提高了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 B. 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C. 稚动了美国垄断组织的产生 D. 有利于美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美国公司提供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把研究成果运用与生产,以便提高生产能力,故B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科学研究,不是教育,故A错误;垄断组织属于企业的联合和兼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此时仍然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22. 进化论被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于社会,提出人种差别和阶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战争不可避免,牛顿力学为唯物土义哲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 )‎ A. 社会科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B. 科学研究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C. 自然科字成果能指导人类社会发展 D. 社会科学研究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答案】D ‎【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属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属于社会科学,材料中“牛顿力学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说明社会科学受到自然科学影响,故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关系,故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科学与宗教关系,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故C错误。‎ ‎23. “年轻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心灵敏感的人开始反思个体追求与集体制度的矛盾,……亲近自然,以人的情感为审美标准,追慕中世纪的骑士传统……”材料的阐述符合哪一流派的特征(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浪漫主义强调的是抒情和想象,注重内心情感的描写,材料“以人的情感为审美标准”符合浪漫主义的特征,故B正确;古典主义强调的是理性,故A错误;现实主义关注下层民众,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故C错误;现代主义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达自己心情,故D错误。‎ 点睛: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24. 下图为郑板桥的《兰竹芳馨图》和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两者共同点是:( )‎ A. 注重意境,栩栩如生 B. 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C. 大胆创新,逃避现实 D. 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答案】B ‎【解析】郑板桥的《兰竹芳馨图》属于文人画,主要是表达作者内心感受,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属于现代主义,注重作者内心的感受,二者共同点是表达作者主观感受,故B正确;A是文人画特点;C不符合文人画风格;D属于印象画派的特点。‎ 点睛:中西绘画比较 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 ‎25. 2016年11月8‎ 日,外形美丽、气质出众,知性大方的特朗普的大女儿伊万卡为其在纽约电视台发表助选演讲,这场演讲极富感染力,争取到了众多美国中下阶层的支持。外媒认为特朗普当选,他美丽女儿伊万卡的这篇演讲,功不可没。这一现象表明( )‎ A. 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B. 科技发展开始影响政治生活 C. 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D. 影视对政治的影响日显突出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特朗普女儿利用电视台的研究为父亲精选赢得了民众的支持,说明影视对于政治的作用,故D正确;A中决定作用说法绝对,排除;此时是21世纪,科技开始影响政治生活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出现,故B错误;材料没有比较电视与传统媒体的信息,故C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从儒学的发展工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 材料二 韩愈是儒学复兴的首倡者,最先提出儒家的“道统”:“无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将孟轲视为孔丘死后的唯一真儒,而与大禹等量齐观,并将孟轲学说视为进入儒家儒道的唯一门径。……在韩愈看来,“道统”自孟子以后就失传了,其原因在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破坏和汉儒对“大义”的不明,他在《与孟尚书书》中说“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而唱佛老于其阁,股天下之众而从之。”……因此,要复兴儒学,就应该抛弃汉唐儒生的那套学风,“《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遣经究终始”。韩愈的“道统”,以及其对“道统”失传原因的分析,包括他对整个汉儒的基本估计,为后来的宋儒全盘接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子时代的儒学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对儒学的认识,并概括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突出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 ‎ ‎(2)汉代(或答汉武帝时)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融合佛、道思想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关于董仲舒思想特点并结合所学从孔子思想主张和董仲舒思想强调的主旨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无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并结合所学从政治教化和伦理道德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汉代和宋朝儒家思想特点回答即可。‎ ‎27. 计量史学史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精确。下表为明崇祯年间主要流行戏剧剧目分类统计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闸述(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阐述:明代崇祯年间戏剧剧目中忠义、节孝、功名类占大多数,说明当时戏剧注重以封建思想教化民众;作为明代官学的理学极力倡导忠孝思想,以忠孝为主体的戏剧剧目正体现了这一点;这种通过艺术形式宣传封建思想并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固化民众的价值观,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 ‎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是月图片并从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如本题依据材料图片从“明代注重伦理道德教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明代崇祯年间戏剧剧目中忠义、节孝、功名类占大多数以及理学注重民族气节以及未化封建统治的角度阐述回答。‎ 点睛:探究开放型非选择题一般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性、设问的开放探究性、、问题设置难度较大、答案的不固定性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在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基础上,分析、思考、质疑、批判与探究历史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类试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表格,让同学们通过识图或分析表格、材料完成相关问题。解答这类题时经常需要利用一些原理和史学常识解答。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政府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学会的院士都是选举产生的,1847年,学会决定将来院士的获选提名必须根据他们的科学成就来取决。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社团,不对政府任何部门正式责任,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密切的,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时政资助,皇家学会共分两大学科领域,下边又分设12个学部委员会。皇家学会成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验来促进自然知识,所以实验成为皇家学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此后英国皇家学会一直延续下来,为英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材料二 ‎ ‎ 1713年前后,康熙帝在颐和园建立如意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盒机械器物”。传教士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 ‎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皇家学会与清“中国科学院”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皇家学会与清“中国科学院”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1)英国: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组成人员由选举产生;研究重视实验与创造;研究领域 广泛;影响深远。 ‎ 中国:皇帝主导;组成人员主要是工匠和来华传教士;满足于皇帝个人对新奇制品的追求;研究领域狭窄,少创造。‎ ‎(2)政治上: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逐步确立和发展,而中国君主专制达到了空前强化的 程度;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而中国则是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 文化上:英国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国家具有重视科技与人 才的社会氛围,而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儒家思想轻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社团,不对政府任何部门正式责任,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密切的,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时政资助”并比较“中国科学院从科学主导者、研究组成人员、研究的目的以及研究范围思考回答。‎ ‎(2)结合所学中西社会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阶级”等角度分析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是历年高考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提供材料(史料)‎ ‎,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图表,通过材料设计出新情景、新问题,让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论证。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李贽(1527-1602年)生活的时代,社会危机不断加深,李贽针对当时官学盒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认为《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 李贽还充分肯定“人欲”,根本不承认有所谓与人欲”相对立的“天理”。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之“天理”,并非在此之外别有一“天理”存在。他还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针对儒家鼓吹的圣人处于至尊无上地位这个谬论,李贽提出了圣凡平等的观点。‎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认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可以通过《圣经》直接盒上帝对话,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这就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马丁。路德海翻译德文版,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 ‎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的相似之处。‎ ‎【答案】(1)相通:敢于挑战正统思想,反权威;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具有平等观念;强调人的 心灵自由。‎ ‎(2)背景: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社会发展。(6‎ ‎【解析】(1)依据材料一“李贽还充分肯定“人欲”“圣凡平等的观点“以及材料二“这就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信息从挑战权威、重视个人作用以及平等思想”回答。‎ ‎(2)依据中西社会特征从新经济因素、社会危机以及传统思想束缚角度分析回答。‎ 点睛:纵向比较型非选择题旨在考查比较和辨析事物的能力,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要求考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鉴别,并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方法是:.在解读是史料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