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一、选择题 ‎1.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以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财主因为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就被判火刑,但他疏通关系后被释放。很明显,该故事把斗争矛头指向教会,讽刺其腐败,选C项。‎ ‎2.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历史知识时引用了下面的诗句作补充:“她的步履轻盈/她的姿态优美/很像飘飘欲仙的天使/她的声音像仙乐一般优雅/委婉、清脆。”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应该是(  )‎ A.古希腊神话 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 C.宗教改革 D.浪漫主义文学 解析:选B。材料明显歌颂人性之美,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本题容易错选D项。我们只要认识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含义,它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建立之初,对社会失望而不绝望。‎ ‎3.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与“圣像图”明显不同,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  )‎ A.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反动 B.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 C.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D.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解析:选D。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创作的人物,都被刻画成现实生活中的人,所有人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每个人的表情都很真实,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新艺术的到来”“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等,可知该词最有可能是文艺复兴。‎ ‎5.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 B.使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选A。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作题干中各种“心情的结束”,选A项。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6. “15世纪以后,这个地区逐渐从千年的冬眠中苏醒过来,可以与某一国在数学、艺术上相竞争。”推动该地区开始“从千年的冬眠中苏醒”的因素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工业革命 ③文艺复兴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从时间信息“15世纪以后”看,该崛起的地区是欧洲,推动欧洲开始“从千年的冬眠中苏醒”的因素有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运动,选C项。“千年的冬眠”指欧洲中世纪,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之时,欧洲早已经苏醒了,②④不选。‎ ‎7.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解析:选B。布鲁内莱斯基生活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时期,其设计理念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8.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维新派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 A.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B.弘扬传统文化 C.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D.主张政治变革 解析:选C。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康有为等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为其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减少阻力,故C是两者的相同目的。‎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分析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 ‎(3)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中的哪一则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实际上是当时力量不是很强大的资产阶级的旗号。理解了此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第(1)、(2)、(3)问逐一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1)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 ‎(2)文学:《神曲》、《十日谈》(任选一部)。艺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大卫》(任选一例)。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 ‎(3)与材料三矛盾。表现: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说是“恢复古代传统”。‎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50~P51)‎ 请思考:人文主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1)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文学、艺术等创造的桎梏,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3)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对宗教改革运动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自我测评(教材P51)‎ 为什么说《十日谈》和《哈姆雷特》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提示:薄伽丘的《十日谈》面对现实,描写的是完完全全的世俗生活,着意刻画的是“人”,而不再是天堂幸福和梦幻似的虚无缥缈的“神”。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他通过讲故事,描绘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把人间的百态、人间的欢乐和幸福、形形色色的人物,作为自己描写的中心,塑造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揭开了以“人”为中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序幕。‎ 中世纪对人的内心世界,对人们复杂、活生生的、有时是互相矛盾的感情不大感兴趣。文艺复兴时代才使“人”变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如同那个时代的航海家们发现新海洋和新大陆一样,作家们也发现了人的内心世界的新深度。《哈姆雷特》的悲剧也就是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的悲剧。《哈姆雷特》不可能解决问题。他的伟大在于他提出了问题。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创作的这部天才的悲剧一直激励着人们去思考,召唤着人们去实现人文主义的光辉理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 提示:人文主义思想主要通过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对话、故事情节的发展、绘画、雕刻作品的艺术特色、构图和色彩等表现出来。‎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