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第五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第五次月考(2017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8届)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 ‎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46.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异彩纷呈。其中主张“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 ‎47.董仲舒认为,“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以持一统。”为此,他主张 ‎ A.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天人合一 D.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48.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灏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 A.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 ‎ B.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分 ‎ ‎ 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 D.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49.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 ‎ A.美德即知识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50.“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运动 ‎ C.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51.翻阅西方思想史,我们会发现“人文精神”‎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D.“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 ‎52.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 ‎①《玄秘塔》碑 ②泥活字板 ③《四书集注》 ④《全宋词》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3.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说 B.法律平等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论 ‎54.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翻译内容的变化说明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5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56.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谈到:“‎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见,他主张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 ‎57.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A.《论联合政府》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58.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井冈山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论》‎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新民主主义论》 《论十大关系》‎ ‎ C.《井冈山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 D.《井冈山的斗争》 《论十大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 ‎59.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60.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61.《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62.右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 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 ‎ 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 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 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 ‎63.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冯太后聪颖惠达 ②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 ‎ ③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6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65.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 ‎ A. 保甲法 B. 均输法 C. 农田水利法 D. 免役法 ‎66.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 青苗法 ② 募役法 ③ 将兵法 ④ 市易法 ‎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7.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德国 生铁(19世纪中叶)‎ ‎ 26万吨 ‎ 385万吨 ‎367万吨 铁路总长(1861年)‎ ‎1 500俄里 ‎15 000俄里 ‎ 10 000俄里 ‎ A.农奴制盛行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 C.俄国资本缺乏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68.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69.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70.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71.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发展 B. 日本富商的政治地位高于地方诸侯 C. 商人成为日本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D. 日本富商的实力和地位都有所上升 ‎72.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催化”主要是指日本 ‎ ‎ A. 中下级武士破产 B. 天皇不掌握实权 ‎ C. 受到西方殖民侵略 D. 资本主义基础薄弱 ‎73.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 ‎ 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B.要向西方学习 ‎ C.发展近代教育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 ‎74.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75.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题22分,第2题18分,计40分)‎ ‎1.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一一受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2分)。“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6分)‎ ‎2.阅读下列材料(18分)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上请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掳除,众嚷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2分)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3分)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3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6分)‎ 高二第五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A A D C C D C D B B C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D D D A A B B D C B C C 二、材料题 ‎31. (1)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否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童心说。(8分,每点2分)‎ ‎(2)共同特征:尊崇理性。(2分)‎ 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权力分立、社会契约等。(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6分,每点3分)‎ ‎32.(1)①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②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认为是沙皇赐予的,感激统治者;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赎买份地。(每种观点2分,理由4分)‎ ‎(2)措施: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倡导“文明开化”。(3分)‎ 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3分)‎ ‎(4)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力量对比悬殊。(6分,每点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