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白秦以后,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 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 ‎2、 下列中国古代主要行政区划的示意图,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这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4、 1937年,中国共产党把设在西安的“红军联络处”改为“办事处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又改为“革命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上述变化有利于 A.协调国共合作抗战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C.促成国共合作实现              D.积聚城市革命力量暴动 ‎5、 邓小平曾说过,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打出去”‎ A.实现了革命中心的战略转移 B.奠定了台儿庄大捷的基础 C.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D.扭转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6、 下表为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据表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屋子”打扫干净了,但“客人”却迟迟不来的理由是 A.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束缚 B.西方国家采取封锁包围政策 C.中苏结盟严重威胁西方国家 D.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不够壮大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前制定的方针是: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我国政府即将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大 ‎8、 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世俗王权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教会势力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 ‎9、 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A.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0、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11、“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12、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地域上有明显扩大 B.纺织、制瓷、矿冶等生产技术均有突破性进步 C.雇佣劳动制企业在行业、区域和规模上呈扩张趋势 D.全国性的商业市场和城乡商业市场体系形成和发展。‎ ‎13、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14、在20 世纪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进入市场 B.日常用品使用“洋货”‎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15、在上海,钢铁、猪鬃、桐油、棉花、生丝等物资在市区移动须经批准;3码(1码=0.9144米)以上的丝绵毛织物、0.5千克以上的糖或盐,由上海外运须经许可;2千克以上的米面、5千克以上的豆类、20个以上的蛋由外地运入上海也须经许可。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6、1952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 B.社会主义改造已开始 C.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D.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1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中评价20世纪5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任意追求一种理想的结果而导致如此重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这一事件最有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 B.反右派斗争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8、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        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19、1960~1963年中国政府先后三次精简职工,调整合并学校,压缩办学规模。对农村职业 教育,文件规定“农业中学应该改为业余学校,或者利用农闲季节一年学习三个月到五个月,其余时间回生产队劳动。”出台此政策的背景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 B.“大跃进”导致了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C.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 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经济严重困难 ‎20、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1978年2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国家计委提出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提出到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这表明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B.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克服 C.思想解放大大调动了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D.党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认识符合实际 ‎22、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崛起 A.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C.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 D.成为农民致富主渠道 ‎23、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格列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下列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举措是 ‎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24、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2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6、有学者表示,古代的中西贸易,实以丝绸贸易为开端。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丝绸运抵西方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但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结束长达千余年丝绸中外贸易中的主角位置。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西方市民阶层崛起发展 ‎ C.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西方封建贵族走向衰落 ‎27、上世纪30年代,很多欧美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造成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西方国家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28、“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就是国际经济学界有名的“‎ 特里芬难题”,它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的缺陷。据此理解错误的是 A.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不利于“二战”后各国发展国际贸易 B.国际储备资产美元的供应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C.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就会不足 D.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就会过剩 ‎29、《全球通史》是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在其中第三编《西方优势地位时的世界》这样写到:“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对应的时段是 A.1500~1600年  B.1600~1763年  C.1763~1914年   D.1945~1991年 ‎30、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①主张“爱人”②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主张变法革新④有强烈的使命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其中“博爱”主张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的思想最为接近?‎ A.孔子          B.苏格拉底         C.墨子          D.普罗塔戈拉 ‎32、《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33、“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 ‎34、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35、周敦颐在《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C.存天理,灭人欲   D.先天下之乐而乐 ‎36、《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37、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39、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 A.心学          B.理学           C.阴阳五行       D.佛教 ‎40、明清王朝社会新旧交替,文化承古萌新。其中体现出“萌新”特征的是 ‎①《红楼梦》 ②《儒林外史》 ③《明夷待访录》 ④《农政全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16世纪后期,传教士利马窦来到中国,他说汉语、穿儒服,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感。他得到士大夫好感的主要原因是 A.带来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符合了士大夫经世致用之学 C.天主教有利于新儒学发展 D.借天主教冲击儒学统治地位 ‎42、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的“知书达理”一词最为接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43、“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C.路德教派的教徒 D.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清教徒 ‎44、18世纪哲人们的批判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绝 们倡导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哲人们的批判和倡导 革命的原则所表现出的主要共性特征是 A.主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B.利用人类的理性力量 C.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的传统信仰 D.提倡“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 ‎45、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46、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1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47题17分、48题14分)‎ ‎47、 (17分)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3分)‎ ‎48、(14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全书》‎ 材料二:西方哲学界提出的七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1)自然动力论(古希腊);⑵ 神学动力论(中世纪);(3)人性动力论(14世纪);(4)理性动力论(18世纪);(5) 竞争动力论(19世纪)(6)民本动力论;(7)合力论。‎ ‎—一根据徐伟新、刘德福的《社会动力论》 ‎ 材料三:在中国史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发展动力观的认识,“文革”前和“文革” 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阶级斗争动力论,近20年来,影响较大的是生产力动力论。实际上,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与生产力水平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社会前进的 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看法,可以概括为“制度动力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看法》(2009年)‎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朱熹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3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人性动力论”、“理性动力论”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4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近20年来“生产力动力论”影响力超过了“阶级斗争动力论”,其国内原因有哪些?(7分)‎ 参考答案 ‎1-5:ACCAC 6-10:AAAB 11-15:CBDDB 16-20:CCABA 21-25:BBACC ‎ ‎26-30:BBACD 31-35:CDBCC 36-40:CDADD 41-46:BBDBCD ‎47、(1)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角断。 (3分)‎ 影响:冲击了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2分)‎ ‎(2)理想:天下大公;从政为民;君臣平等。(6分)‎ ‎(3)表现:倡导个性解放;讲究经世致用;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6分)‎ ‎48、答案要点:(共14分)‎ ‎(1)动力:“天理”(或“理”);(1分)(答“三纲五常”不得分)‎ 实质:指儒家的伦理道德(或三纲五常);人性:规范人的行为、道德。(答出任意1点给2分)‎ ‎(2)①人性动力论: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2分,其中史实1分,分析1分)‎ ‎②理性动力论:启蒙运动,宣扬理性精神。(2分,其中史实1分,分析1分)‎ ‎(3)国内: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实行全方位多边外交,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等具体史实,给1分,但不要重复给分。)‎ ‎(评分说明:考生也可从两方面论述:一是论述为什么放弃阶级斗争;二是论述为什么重视生产力。)(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破坏;十—届三中全会,停止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