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必修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孟子》‎ D. 《韩非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民畏严刑,民恶重刑;以所畏、所恶,禁其衰、防其奸”;这样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这种观点赞赏用严刑酷法来治理国家,属于法家。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2.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察的是变法内容。从题干中可知其措施为“废井田、开阡陌”。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所以A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所以B错误。C从材料中可直接排除。土地公有化是1953年农业改造后才出现的,D错误。综上,本题选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内容 ‎3.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A. 重视农业生产 B. 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 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 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答案】D ‎【解析】“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反映了班固主张农商并重的经济思想,故D正确;“重视农业生产”说法过于片面,故A错误;“承认商业的重要性”说法也过于片面,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生民之本……食足货通”,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理解该信息的含义是农商并重,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 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 A. 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B. 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 C. 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 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A项正确;B、C两项体现不出“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应排除;三省六部制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不具备近代三权分立的特点,故D项错误。‎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本题容易错选B、C,B、C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5. 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宋朝的政治,防弊太甚。……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谓之三司,逐渐形成了三司理财的局面。……当时的人说: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中书门下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 B. 加强专制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C. 制度创新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 D. 过分集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宋朝的政治,防弊太甚。…”“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宋代加强专制的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材料的信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专制的弊端。‎ ‎6. 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A. 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 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 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 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市民阶层的逐步壮大,出现了以此为读者群,适合其需要的文学作品,其特点是通俗化.生活化,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是表现不是原因;D选项说法错误,明清时期思想控制更加严格。‎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小说 ‎7.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 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 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 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 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低迷是因为“在国内几无反响”,而不是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不再实行文化钳制政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细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于此产生。根据材料,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低迷,1862年,《海国图志》在日本畅销,但在中国已经绝版,中日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中国国民社会变革意识的淡薄。故C项正确。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属于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其较为符合中国当时实际需要。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8. “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白银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五车白银有可能来自于 A. 《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 《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 《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 《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及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限制“1843年”,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符合题意;《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马关条约》 签订于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ACD均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 ‎9.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 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 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答案】C ‎...........................‎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带喜色、皆喝彩”说明是欢迎火车的,是是具备接纳新事物能力的。‎ ‎10. 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5年 ‎1894年 增幅 进出口总值 ‎12019.7‎ ‎28605.9‎ ‎137.99%‎ 进口值 ‎6003.6‎ ‎14605.4‎ ‎143.28%‎ 出口值 ‎6016.1‎ ‎14000.5‎ ‎132.72%‎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B. 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 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 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答案】C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材料还反映了中国出口值增加,故“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说法片面,故B错误;材料反映当时中国进出口值增加,说明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故C正确;材料反映1894年中国进口值大于出口值,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注意当时中国进出口值增加与世界市场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据此即可排除说法过于片面或错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 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 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国货运动”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故A项正确。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属于义和团运动,故B项排除。义和团运动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故C项排除。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也属于义和团运动,故D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春天 ‎12. 《青年杂志》创刊号中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 A.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B. 改造国民的精神世界 C. 传播共产主义学说 D. 发起布尔什维克革命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当时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决心要以“科学与人权”来摆脱“国人”的“蒙昧”,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A项;《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还未涉及共产主义学说,更无从谈及布尔什维克革命,排除C、D两项。‎ 点睛:首先通过材料“《青年杂志》创刊号中”得出此次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然后结合“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和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即可。‎ ‎13.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直接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 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D. 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才成为了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所以A的说法不准确,图表没有涉及中国抗战与世界抗战的关系,所以B项也不准确,材料没有具体的时间指向,所以C也不正确,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名师点睛】‎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14. 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忠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 战略决战节节胜利 C. 基本消灭国军主力 D. 顺利渡江占领南京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故蒋介石有此忧虑,故B正确;1947年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故A错误;1949年初基本消灭国军主力,故C错误;1949年4月顺利渡江占领南京,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解放战争的各个阶段的时间,再抓住题干关键词“1948年的最后一天”,据此即可得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结论,据此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15.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 一边倒 B.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反映了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故D正确;一边倒指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故B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新中国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特权,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区分一边倒、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互不干涉内政等概念的不同点,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理解,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6. “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这是一首来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首民歌。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 C. 八字方针 D. 八大决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八字方针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不选C。这首诗描写了炼钢、突出了干劲,这与1958年的大跃进相符,故选B。三大改造和八大决策与题干中的“汗珠变钢水”不符,不选A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体制探索·大跃进运动 ‎17.‎ ‎ 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蚴蚴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同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C. 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成功 D.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文革的时间是1966﹣1976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是改革开放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成功是1973年,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成就.考查文革期间取得的科学成就.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时间“文革期间”即可做对此题。‎ ‎18.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 A.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提出“一国两制”‎ C. 坚持“九二共识”‎ D. 实现两岸三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告台湾同胞书》首先提出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但不是改善两岸关系的关键因素,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不是关键的前提条件,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坚持一个祖国的原则,是两岸相合的关键,故C项正确;两岸三通2008年实现,但不是两岸相合的关键因素,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祖国统一 ‎【名师点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的历史,高考中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复习时,要全面掌握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对重要的政治制度要分阶段把握其发展的历程,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优越性以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全面认识“一国两制”的内涵及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复习中国外交时,要把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经济建设成就、国际格局演变等知识联系,把握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三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19.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这就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故选C;A是1990年;B是1979年;D是1988年,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20. 下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 年份 ‎1979‎ ‎1980‎ ‎1983‎ ‎1985‎ ‎1988‎ ‎1992‎ ‎2003‎ 指数 ‎24.9%‎ ‎30%‎ ‎40%‎ ‎50%‎ ‎60%‎ ‎63.2%‎ ‎73.8%‎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B.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市场指数呈逐渐上升的态势,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逐步完善密切相关。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够准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1.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代表两种不同文明 B. 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 古希腊人的“一部分”是指雅典全体居民 D. 古希腊部分城邦实行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民主制主体范围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古希腊民主政治主体是祖籍在本邦,拥有一定财产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选项。A选项说法正确,中国与希腊的文明有典型的不同之处;B、D选项符合史实。‎ ‎22.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据材料,作为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通过文艺复兴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提高,由“观众”变为“演员”,并可以“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说明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故答案选择A项。其它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述资产阶级自己的思想,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种形式,不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古希腊文化的复兴运动。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文艺复兴作为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过程的一个阶段,与以后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联系与比较。‎ ‎23.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因为 A. 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 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 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 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殖民扩张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现象与西方的殖民扩张相关,实行三角贸易,将非洲黑奴贩卖至美洲,‎ 所以B符合题意。而A明显错误,C不是离开家园的原因,而是美国贩卖黑奴的原因。D错在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综上,本题选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 ‎24. 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惮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的德国 A. 宰相由议会选举 B. 宰相对皇帝负责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再现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紧扣题干关键信息“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政见不合而辞职”,从宰相对皇帝负责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正确判断。‎ ‎25.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符合上述流派的作品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可知,该技术是印象派画家特点。《日出印象》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印象主义 ‎26. 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A. 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 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革命胜利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故答案为B项。‎ ‎27. 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策略的是 A. 新经济政策 B. 管理权下放原则 C. 物质利益原则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和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来发展社会主义,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均排除。故本题选D项。‎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农业集体化政策 ‎28.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可见 A. 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 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西方各国逐步地进入垄断时代 D. 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B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支出增加,故B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故A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已经进入逐步垄断时代,故C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法英美三国的部分数据,无法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故D错误。故选B。‎ ‎29. 1961年6月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预备会议,就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制定了严格标准,如“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据此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 A. 反对参与美苏对峙 B. 反对与大国的交往 C. 以反对结盟为目的 D. 始终专注政治斗争 ‎【答案】A ‎【解析】材料“不得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反对参与美苏对峙,故A正确;不结盟运并不反对与大国的交往,故B错误;“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说明不结盟运动并不反对结盟,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不结盟运动始终专注政治斗争,故D错误。故造A。‎ ‎30. 下列是四个国际组织的标识。关于这些国际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的成员均由发达国家构成 B. ②是合作水平最高的经济组织 C. ③是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 ④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 ‎【答案】D ‎【解析】①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并非均由发达国家构成,故①错误;②是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水平最高的经济组织是欧盟,故②错误;③是欧盟,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故③错误;④是世贸组织,它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故④正确。故选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 宋朝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受政府监管。‎ ‎【答案】错误 ‎【解析】宋朝的商业发展虽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并不代表其商业不再受政府监管,故本题说法错误。‎ ‎32.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洪仁玕先后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追求。‎ ‎【答案】错误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并非由洪仁玕提出,且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张绝对平均主义,故本题说法错误。‎ ‎33.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答案】错误 ‎【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但并不是根本保证,故本题说法错误。‎ ‎34. 近代英国英国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答案】正确 ‎【解析】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还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故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故本题说法正确。‎ ‎3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对于各国来说,都面临着同等的发展机遇。‎ ‎【答案】错误 ‎【解析】经济全球化对于各国来说,并非面临着同等的发展机遇,发达国家是最大收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故本题说法错误。‎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 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科举之善良,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所说的“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魏晋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吏的?并据材料二分析该选官制度实行的原因。‎ ‎(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选官制度有何特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 ‎【答案】(1)实行察举制。标准:孝、廉(品行和才能)。‎ ‎(2)由地方官员负责;根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 ‎ 原因:地方骚乱,交通不便。‎ ‎(3)特点:选官权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按考试成绩录取)。‎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稳定。‎ ‎(4)特点:选官权力由地方转移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选官标准与方式日益相对公平公正。‎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下令招贤……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察举制的角度回答这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品行和才能等方面回答当时“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2)本题据材料二“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地方官员负责、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等方面回答魏晋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吏的。再据材料二“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地方骚乱,交通不便等方面分析该选官制度实行的原因。‎ ‎(3)本题据材料三“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选官权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等方面回答材料中选官制度有何特点。再据材料四“科举之善良,在能破朋党之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徇私舞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扩大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选官权力、中央集权、选官标准与方式等方面回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请回答: ‎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事件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是如何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一时期推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主导因素。‎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 特征:以欧洲为中心;雏形开始出现。‎ ‎(2)地位: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根源:工业革命的完成 ‎(3)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史实:美国人担任关键职位;或凭经济实力,拥有最大投票权。‎ ‎(4)因素:欧美国家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1)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航路开辟的角度说明“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再据材料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等方面指出这一事件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本题据材料二“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等方面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再从工业革命完成的角度回答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 ‎(3)本题据材料三“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方面回答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再结合史实即可从美国人担任关键职位、凭经济实力拥有最大投票权等方面说明美国是如何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欧美国家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回答这一时期推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主导因素。‎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8.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回答: ‎ ‎(1)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争”中形成的思想武器是什么?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它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3)20世纪90年代,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就“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怎样的阐述?‎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1)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2)思想:毛泽东思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目标:民族复兴或民族振兴 ‎【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而进行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主要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分别是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2)本题主要考察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知道中国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时期,主要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即工农武装割据。抗战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阐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重大价值就在于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民族复兴或民族振兴。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探索,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民族复兴或民族振兴。‎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思想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思想内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