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渭南市尚德中学2021届(高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 A. 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战国中后期”、“最能体现”,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C项“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儒学思想, D项“选贤举能 ”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三个选项都没有体现题干“思想领域融合”。进一步可知,“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即体现儒家与法家观点相融合,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中后期的融合·荀子的思想主张 2.《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C正确;孔子作《春秋》,编订《诗经》,排除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3.有关明朝王阳明思想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②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 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 ④提出“格物致知”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①②③正确,故选B,排除A;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排除④,故排除CD。 4.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 A. 泰勒斯 B. 普罗泰格拉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项正确,排除A、B、D。 5.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B. 孟子“性善论” C. 老子“无为”思想 D. 墨子“兼爱”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也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与上天是相互感应的。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如果自然灾害降临,历代统治者都会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统治的不满,因此才会出现“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现象,A项符合题意。B、C、D三人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6.有关宗教改革符合史实的是 ①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②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③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肯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新教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①正确;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②正确;新教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C;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③错误,故排除ABD。 7.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 从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 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在秦朝统一之后,不是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也不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的结果,故B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属于思想家的个人主观因素,不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的主要条件和原因,故C项错误;经过汉初休养生息,武帝时国力增强,要求加强集权,故以思想大一统服务于政治大统,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等相关知识,从国力增强,要求加强集权的方面入手即可排除其它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哪位思想家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老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答案为A,是对孔子一生的概括。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老子主张无为。 考点:春秋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百家争鸣是考查的重点。有关各派的代表人物和学术思想需要掌握。 9.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D项正确。 10.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 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 中外思想冲突不断 C. 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 佛教的影响力较大 【答案】D 【解析】 材料涉及佛教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外思想冲突不断,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据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可知佛教的影响力较大,故D项正确。 点睛: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解题的关键。 11.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理”,B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A不正确;C是属于“伦理”方面的范畴;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不正确。 12.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 A.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 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使春秋战国时期生动活跃的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汉武帝时期虽然实行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不是所有的除了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消亡了,而是不再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了正统思想,所以D项是汉代文化局面。其实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所以C项说法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封建政权的思想控制·秦汉时期的儒学思想 1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孟子在此情况下提出了“民贵君轻”;汉武帝执政前期,地方诸侯王势力庞大,边境匈奴为患,丞相权势很大,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以巩固君王的权威;明末清初之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君主专制不断加强,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此三中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A正确。孟子不否定君主专制,B错误。董仲舒的思想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C错误。董仲舒时期,社会未发生转型,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孟子、董仲舒、黄宗羲的主张,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反映,题干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也是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产物。 14.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一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 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明清时期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C正确。 15.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 A. 教育发达的反映 B. 经济发展的结果 C. 文化繁荣的原因 D. 民主政治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修辞论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更加关注,衍生出“智者”知识技能的专业化。故D项正确。“智者”这一称谓的专业化并不能反映教育发达,故A错误。智者的知识技能变为修辞、辩论和演说等倾向于政治需要,与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智者的知识技能变为修辞、辩论论和演说等这些专业技能更多的是服务于政治,而非来源于文化繁荣。故C项错误。 16.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 A. 自然权利说 B. 公共意志论说 C. 社会契论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解析】 根据“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结合所学,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建立的,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权利说”“三权分立学说”,排除AD;卢梭没有提出“公共意志论说”,排除B。 17.“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该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 人民主权 B. 社会契约 C. 分权制衡 D. 天赋人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民主权否定主权在君,认为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人民主权遵循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 ,和题意无关,排除;社会契约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和题意无关,排除B;天赋人权指自然权利,即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和题意无关,排除D。由“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18.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B. 资本主义萌芽 C.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D. 思想家们的努力 【答案】B 【解析】 材料问的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本原因在于经济领域的发展。A选项说法错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阶段,资产阶级并没有完全形成。B 选项说法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是表面原因,并不是实质;D选项不能称之为“根本”。 19.中世纪的绘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宗教绘画技法的改变 B. 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 C. 绘画揭示了自然人性 D. 科学方法融入了艺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体现了当时关注人、肯定人性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宗教绘画技法转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最后的晚餐》内容上仍然属于宗教画,并没有摆脱宗教题材,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出科学方法融入艺术,排除。 20.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 项目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 启蒙运动得益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C. 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格可知,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有阅读能力的人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年均出版新书和普通人的藏书量都有明显增加,说明当时的文化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这十分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而非基础教育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而非“欧洲贵族”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推动力,出版业的发展是文化水平进步的表现,排除D项。 21.斯塔夫里网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A. 意图恢复古代文化 B. 迎合新兴阶级需求 C. 力求推翻教会统治 D. 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反对中世纪的……生活方式”、“创造与古典时代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学者和艺术家”是在借助古典文化宣扬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主张,属于文艺复兴的内容,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故选B项;这些“学者和艺术家”只是在借助古典文化,而不是意图恢复古代文化,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并没有力求推翻教会统治,构建美好理性王国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故排除CD项。 22.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由此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新教在文化政策上比天主教会更反动 B. 宗教和自然科学两者对立统一 C. 宗教改革是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元凶 D. 应理性地看待宗教改革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材料“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反映了宗教改革当中新教徒对科学研究者的迫害,这说明宗教改革也有其局限性,应理性地看待宗教改革的影响,故D正确;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新教在文化政策上比天主教会更反动,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宗教和自然科学两者对立统一,而是强调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的不利影响,故B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发展的不利影响,并不能体现宗教改革是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元凶,故C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的不利影响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3.北宋的《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说明 A. 北宋航海技术落后 B. 指南针已经被应用在航海中 C. 指南针传播到国外 D. 指南针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指南针已经被应用在航海中,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北宋航海技术发达,而不是航海技术落后,A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指南针在航海中的运用,材料不能证明指南针传播到国外,排除C;指南针是辨别方向的仪器,并不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联系所学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分析解答。 2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 《氾胜之书》 B. 《齐民要术》 C. 《农书》 D. 《农政全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魏晋南北朝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故B正确;《氾胜之书》是西汉的农书,不符合“最完整、最系统”,排除A;《农书》、《农政全书》分别是元朝、明朝的农业科学著作,但不符合“最早”,排除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联系所学我国古代的农学成就分析解答。 25.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A. 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B. 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C.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应为活字印刷术,故答案为C项。A项所述与印刷术的改进无关;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唐朝,从时间上看符合题意,但其效率不符合材料中的“神速”,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印刷术技术上的改进,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活字印刷术 26.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同时出现了 A. 百家争鸣和智者学派 B. 罢黜百家和智者学派 C. 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 D. 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古希腊出现了智者运动;此时的中国在发生了百家争鸣,儒家等学派纷纷开始重视研究人与社会,故A正确;罢黜百家出现在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启蒙运动出现在17、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文艺复兴出现在14-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27.“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台词。这段台词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 禁欲主义 B. 唯心主义 C. 人文主义 D. 蒙昧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哈姆雷特》中的台词“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表达了对人的赞美之情,蕴含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故C正确;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排除A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唯心主义,排除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联系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分析解答。 28.以下不属于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的是 A. “信仰即得救” B. 只要买赎罪券的钱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记挂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C. 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D. 不要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B是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劵是宣扬的思想,不属于马丁·路德的思想,符合题意,故选B;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得救”,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要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9.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 楚辞宋词唐诗汉赋 B. 楚辞唐诗宋词汉赋 C. 楚辞唐诗汉赋宋词 D. 汉赋唐诗宋词楚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学名句的能力,①项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是汉赋,②为杜甫的唐诗,③属于李煜的宋词,④是屈原的《离骚》,属于楚辞,四个名句一一对应顺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 30.反映民间风情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 民间文化的发展 C. 画家的性格 D. 统治者的提倡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导致风俗画出现,故A项正确;民间文化的发展,不属于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画家的性格显然缺乏史实依据,故C项错误;风俗画与统治者的提倡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故选A。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答案】(1)董仲舒的观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意义: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传统文化的主流。 (2)代表:程颐、程颢、朱熹。 观点:本原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道德观: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伦者,天理也”。认识论:“格物致知”。 【解析】 【详解】(1)董仲舒的观点:根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得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还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提出三纲五常。意义:联系所学可知,可从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分析回答。 (2)代表:结合所学可知,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有程颐、程颢、朱熹。 观点:根据“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得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根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 32.鲁迅在《关于中国的二三事》的杂文中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 (2)举例说明在思想主张上儒家和法家的对立。 (3)鲁迅所说的“兄弟”是什么含义? 【答案】(1)儒家:孟子或荀子;法家:韩非子。 (2)如儒家主张“仁”,法家主张“严刑苛法”。 (3)后来都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有孟子或荀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是韩非子。 (2)结合所学,儒家主张“仁”,法家主张“严刑苛法”,体现二者在思想主张上的对立。 (3)结合所学可知,从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后,几乎历代统治者的思想都是外儒内法。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级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 ——张卫、朱江《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摘编自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及其形成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1)主要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背景:雅典城邦奴隶制经济发达;公民直接参政促使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2)现象:文艺复兴时期造就了许多气势恢宏的建筑。主要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3)主要思想:天赋人权;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思想;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意五个就可以)主要影响:成为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鼓舞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其形成的背景要从经济方面雅典城邦奴隶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还要从政治方面雅典的民主政治使人的地位提高也会出现人文精神。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指高大、气势恢宏的建筑的出现,这些建筑物都是人建造的,体现的是对人的肯定,所以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要从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方面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等。 (3)“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其实就是回答出常见的启蒙思想即可,例如,天赋人权;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其实就是回答出启蒙运动的影响即可,例如,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鼓舞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描绘了理性的蓝图、设计好了社会方案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