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高2020级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A. 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 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 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D. 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可以看出秦朝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A项中的消亡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加强皇权,不是强调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和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故B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的分析理解。 2.谢国桢曾给“野史笔记”下过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的历史笔记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唐宋“野史笔记”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繁荣 B.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C. 印刷术发明 D. 科举制的推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野史”是“笔记”,写作者的目的并非出版发表,给其他人看,它与世俗文学的兴起,缘于市民读者群体的扩大不同,因此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无关,A项排除;专制统治整体呈加强趋势,政治环境宽松缺乏史实依据,B项排除;由于“野史笔记”不出版,与印刷术发明关系也不大,C项排除;材料明确表示,“野史”的作者是文人学士与贫士寒儒,这些人哪里来的呢?科举促进了全民向学风气的形成,但科举考试即使考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官,落选者及中举没能做官者的一部分,便成为材料中的文人学士、贫士寒儒,这个阶层在科举制之前虽不能说不存在,但其队伍肯定与唐宋时是没法比的,所以,D项正确。 3.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篆》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A.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 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D. 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采桑喂蚕活动属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反映出当时该地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故C项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反映,A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信息来看,农业生产结构没有改变,B项不符合题意;这一现象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4.宋代通俗文学中的女性,富贵者多不愿意屈尊为妾,糟糠妻亦不肯让出正妻之位;而到了明代小说中,女性柔顺谦让、姐妹相称共侍一夫的情节屡见不鲜,妻妾相睦不争之作蔚为风潮。促成明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世俗文学的兴起 C. 理学思想的炽盛 D. 社会风气的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明代小说中,女性柔顺谦让、姐妹相称共侍一夫的情节屡见不鲜,妻妾相睦不争之作蔚为风潮”,表明明代较之于宋代而言,男权色彩更为浓厚,反映出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主要是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B两项表述与材料的变化在逻辑上不成立,均排除;D项就是材料信息反映的社会风气的变化,不是原因,排除。 5.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 A.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 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 C. 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D. 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可知,太常不仅掌管祭祀,也要监管文化教育以及行政,结合所学,家国一体是以伦理秩序为政治本体所构建而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管理结构,故汉代太常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中央内部的关系,与地方无关,排除A;太常为汉朝九卿之首,而九卿之上还有三公,故“级别最高的官职”这一说法错误,排除B;太常负责引导天子祭祀祖先,这并不能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征,毕竟普通人每到清明也都会各自祭拜自己的祖先,排除C。 6.据史籍所载,元朝把没收来的契丹和南宋的官田全部分给蒙古贵族,少的二十顷、三十顷,多的五百顷、五千顷。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易寺院,元顺帝在位时,一次赐给大承天护圣寺的田,多达十六万二千余顷。这种行为 A. 消除了封建地方割据的基础 B.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 成为元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 D. 制约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易寺院”可知,元朝大量剥夺自耕农耕地,抑制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选择D选项;材料行元朝将大量的官田分给了贵族、驻军等,更加强了地方割据基础,故排除A选项;统治者收夺了大量自耕农的土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故排除B选项;元朝将官田分给贵族、驻军等并没有收取任何财产,不会成为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故排除C选项。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关键词、理解题目主旨并了解元朝对于土地的把控。 7.《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可以看出,人们从对先祖鬼神的尊敬变为对现实中的人本身的关注,体现出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宗法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D项中的“完全分离”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8.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弱小民族国家作品。在鲁迅等人的带动下,俄罗斯文学在五四时期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局面。这说明 A. 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 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 D. 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域外小说集》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北欧和东欧弱小民族国家的作品,目的是通过这类作品的译介,以引起当时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读者的共鸣,鼓舞着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排除A;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排除D。 9.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A.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B. 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C. 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D. 催生了实业救国的高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等信息来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维护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推动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并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为A项。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洋务运动开启,排除B项;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发展到高潮,排除D项。 【点睛】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特别是清末新政中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10.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这一规定意在 A. 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 D. 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电器工业和生活日用必需物品,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抗战需要,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国有化,以适应抗战需要,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C不是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排除;1938年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的国有化,意在适应抗战需要,D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11.在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罗明纳兹起草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认为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论”,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革命方针是“全国总暴动”。这一决议 A.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B. 高估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C. 增加了革命失败的风险 D. 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27年11月”可知,发生在“八七会议”后,八七会议的局限是滋长了“左倾”情绪;据材料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论”,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革命方针是“全国总暴动”等信息可知,这是“左倾情绪”,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它增加了革命失败的风险,C正确;据材料内容可以判断,当时还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没有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的社会矛盾,B错误;这一决议会给革命带来危机,因此不会加速革命高潮的到来,D错误。 12.下表是根据邹依仁所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研究》整理而得出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职业 所占比重 职业 所占比重 注 释 农业 0.1% 交通运输 1.25% 专门事业:工程师、科学家、律师、医生、记者、作家、会计等;杂类:传统服务行业(小商贩、洗衣、帮佣、理发等)和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 工业 18.3% 政府市政机关 0.7% 现代商业 16.4% 演员、运动员 0.3% 专门事业 1.3% 杂类 55.3% A. 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 B. 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C. 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 D. 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出现工程师、科学家、律师等专门事业的人,体现了华人从事职业的知识含量增加,开始出现演员、运动员等新生职业,工业人口与现代商业人口的比例有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华人进入租界政府供职;职业结构的多元化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因此C项说法正确;D项错在“农业经济走向衰退”,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下降,与经济结构变化有关,不一定就是农业经济走向衰退;B项错误,在租界政府供职的华人是为殖民当局服务的,不能说明政治权利得到保障;A项错误,杂类等大部分职业的文化要求较低。故选C。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谕令禁止;刊税例木榜于各关,“并商要往来之孔道,遍行晓谕”,对“私行滥收”的官吏“依律治罪”,以促进全国各地商品的流通。康熙中期以后,清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封建王朝垄断控制工商业的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但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不能超越作为地主制经济补充的界限,否则就要危及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因此清政府便用榷关、牙行和行会制对民间商业进行控制。允许适当发展,又不允许超过限度,清前期的主要手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据李绍强《论清代主要手工业产品与市场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前期工商业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的社会成因。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无业游民生计日绌……民不聊生,人心思变”。为此,清政府从减免赋税方面对各地推广和改良手工业的做法予以支持;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清朝中央和各省掀起了一股兴办工艺传习机构的热潮。各省工艺局传习科目不是适合于出口贸易的初加工手工业,就是具有本省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业,其主旨在于传授谋生手段、化除“游民”,达到教养兼施的目的。1905年11月,商部颁发《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参加国际赛会,对参赛货物免去关税。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晚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近代手工业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的地位和功能,从而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转化这一关键问题采取治本之方。 ——据彭南生《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晚清手工业政策的时代因素,并简要评价这种政策。 【答案】(1)特点:注重规范市场和税例(限制特权,促进商品流通);实行商专卖制,间接遥控;既加强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又允许手工业适当发展。成因:市场秩序混乱,官员随意增税;社会经济发展;重农抑商观念;君主专制强化。 (2)因素:列强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实业救国思潮;革命运动的兴起等。评价:推动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改良和传承);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扩大了对外贸易等;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稳定统治秩序的被动变革,未变革生产关系;无法实现手工业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型。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清初,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清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封建王朝垄断控制工商业的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重规范市场和税例;实行商专卖制,间接遥控;既加强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又允许手工业适当发展。第二小问“成因”,依据材料“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谕令禁止”等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情况、经济政策、政治等因素分析如下:市场秩序混乱,官员随意增税;社会经济发展;重农抑商观念;君主专制强化。 (2)依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1905年11月,商部颁发《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参加国际赛会,对参赛货物免去关税。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列强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实业救国思潮;革命运动的兴起等。关于评价:依据材料“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晚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近代手工业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的地位和功能,从而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转化这一关键问题采取治本之方”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与局限性两方面归纳如下:推动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改良和传承);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扩大了对外贸易等;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稳定统治秩序的被动变革,未变革生产关系;无法实现手工业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 影响因素 典型姓名 西汉 皇帝追求长生不老 严延年韩延寿耿寿昌车千秋陈万年 东汉 尊儒读经的传统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曹操(字孟德) 詹飒 佛儒道并行,文学昌盛 李义府狄仁房玄龄李白(号青莲居士)杜如晦(《诗经》风雨如晦)武三思 宋朝 重文轻武,理学发达,以老唯美 张择端(字正道)石守信包拯(字希仁)欧阳修(号醉翁,谥文忠)司马光(号迂叟) 清朝 起名立意假托玉器、青铜器等以避祸 和坤施琅姚鼐田文镜 1949—1976 重大重件 郑建国赵援朝尹互助张超英钟卫星 新时期 思想解放,价值多元 颜开乐田蜜蜜唐林婉儿杨柳娉婷张珍妮李享(谐音理想)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示例:①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或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如西汉初期,统治者在政治上吸取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同时也受道家养生之道的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上出现类似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在东汉时期,社会上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所以体现儒家思想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睐,如《三国志》中刘备张飞曹操的字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德”字。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在命名时,如李义府、狄仁杰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号“青莲居士”则体现出其受佛家思想影响;而房玄龄的玄字则是道家思想影响的体现。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取名偏爱美、德、善、行等字,如希仁、守信、正道等。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命名受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说明言之有理即可)③中国人命名体现了从遵循传统到追求个性的变化。(说明言之有理即可)④中国人的命名由古代多名制到现代的单名制。(说明言之有理即可)⑤中国人的命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提取姓名相关的信息;然后,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再次,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即可。如,通过东汉、唐朝、宋朝等材料可以得出特点一;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说明,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等角度分析即可。如,通过新中国材料得出特点而:中国人命名受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结合改革开放前的重大历史事件予以说明即可。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万历二年(1574年)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脸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贡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为了保证久任法的顺利实施,朝廷对久任有功的官员大加褒奖和破格提拔,对主动“乞罢”的官员也多“不允”或要求“照旧供职”,在官员的选任中,张居正也明确要求只看功过,不论资历,在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甚至出现了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的久任现象。但张居正死后的“清张运动”引发了更为复杂、持久且影响深远的朋党之争,在此情形下,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 ——摘编自展龙《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推行官员久任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官员久任法。 【答案】(1)特点:借鉴历史经验;延长官员任期;扩大久任官员范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2)评价:有利于官员熟悉政务,保证政策连贯性;有利于提高官员责任意识,树立务实作风;但也容易造成官员惰性,形成利益集团;未解决官僚体制的内在矛盾,未能长期实。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责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可知张居正久任法的特点主要有借鉴历史经验、延长官员任期、扩大久任官员范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 (2)根据“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等信息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张居正的久任法进行评价。该法一方面有利于官员熟悉政务,保证政策连贯性;提高官员责任意识,树立务实作风;但也容易造成官员惰性,形成利益集团;而且没有解决官僚体制的内在矛盾,未能长期实行。 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寿,1818年出生于手工业之乡江苏无锡。徐寿“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亦“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后遂潜心于科技研究。徐寿深受欧洲译著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科技思想的影响,自制机械时“必将究察物理,推考格致,始觉惬心”。1865年,徐寿等人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未假洋人之手,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被赞为“显示中国人具有机器天才的惊人的一例”。1868年起,徐寿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首创化学元素的音译方法,新造出如硒、碘、钙、锂、钠等汉字,大大降低科学著作的阅读门槛。徐寿晚年在上海开办我国第一所科技学校——格致书院,并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创办了中文科技期刊《格致汇编》。1884年卒于格致书院寓所。 ——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大学智慧》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寿进行科研活动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寿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1)条件:成长于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很早接触器械制作;工商业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近代自然科学的传播;洋务运动的开展(或洋务派的支持)。 (2)成就: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翻译一系列西方科技著作;创办科技学校,推广科技教育;创办科技期刊。 意义:推动西方近代自然科技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鼓舞民族救亡图存运动;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生于手工业之乡”、“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受欧洲译科技思想的影响”、“在曾国藩的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生长经历、近代自然科学、洋务运动等概括指出徐寿进行科研活动的有利条件。 (2)本题根据材料“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翻译工作17年,首创化学元素的音译方法,新造出如硒、碘、钙、锂、钠等汉字”、“开办我国第一所科技学校——格致书院,并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创办了中文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即可概括指出徐寿的主要成就。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近代科技、近代工业、救亡图存运动等方面概括其历史意义。 点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类材料题的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抓住题干设问的关键词,提取相关材料信息加以概括和归纳。本题设问词有“条件”、“成就”、“意义”,据此即可寻找材料信息,再从经济、科技、思想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