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高二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 A. 仁者爱人 B. 和而不同 C. 中庸之道 D. 克己复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可知孔子意图在质和文之间寻找平衡,体现了他的中庸之道,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仁者爱人、和而不同、克己复礼无关,排除ABD项。 2.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近五百年之久的跨世纪社会大辩论,各派纷纷发表本学派的思想主张。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主题是 A. 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 B. 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C. 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各家的主张各不相同,而在各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讲道,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从天命思想中摆脱出来,作为自觉的主体去面对世界、认识世界的趋向。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故C符合题意;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是其目的,而不是其主张,A、B错误;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是各自思想主张所产生的作用,与题意不符,D错误。 3.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主要目的是 A.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B. 为社会治理提供导向 C. 强调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董仲舒认为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导向,故答案为B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董仲舒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从表格来看,明显儒家思想的支派比其他派别的支派多,作品篇数也比其他派别多,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选A; “百家争鸣”在秦朝时已经结束,秦朝“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故C项错误;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故D项错误。 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 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 C. 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 D. 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为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从材料中的“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和“非汤武而薄周孔”,说明当时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者对于封建道德的态度,排除B项;当时只是一些士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排除C项;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魏晋以后,排除D项。 6.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此“妖术” A.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 B. 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C. 在唐末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 D. 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可知,这一“怪物”指的是火药武器,结合所学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等火药武器,故C项正确;火药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无关,故A项排除;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唐代,不是宋代的《梦溪笔谈》,故B项错误;火药通过陆路传至阿拉伯,不是海路,故D项排除。 【点睛】“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是解题的关键。 7.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其题材多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女爱情等方面,其叙述的故事多是“脍炙人口”之词。这反映了宋代 A. 文学没有任何意蕴可回味 B. 文学成就超越古体诗 C. 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倾向 D. 市民工商阶层的壮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市民工商阶层壮大,受其影响,宋词因为题材选择、叙事手法运用和故事“脍炙人口”等特点,适应了市民文化消费水平,迅速发展起来, D项正确;宋代文学雅俗共赏,并不是“没有任何意蕴可回味”,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新旧体诗的成就高下,当时并没有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其市民并不是资产阶级,BC两项错误。 8.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提出遵循古法,强调学习古人的用笔,重视“意”的作用。如图是他的书法作品,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B. 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 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D. 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是行书,C是行书的特点,故选C;A是小篆的特点,B是楷书的特点,D是草书的特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9.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 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知,王阳明该主张具有叛逆性,其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即每个人都可以发明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因此也体现了平等,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B选项排除。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不符合史实,理学自南宋以后,一直占主导地位,压抑了人性,C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心学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选项错误。 【点睛】心学强调的是人的一种主观力量,虽然心学也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心学强调人的主观力量,对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0.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技 A. 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 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C. 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 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是近代科学的特点,“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都体现了明代科学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故A项正确;一本《农政全书》不能表明明代科学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也不能体现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故B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明代科技特点 11.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指出:“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 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B. 专制腐败的王朝统治 C. 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 D. 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其思想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BC是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早在北宋时期市民工商阶层已经出现,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 关键信息是“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根源”,联系所学明末清初思想家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 12.“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出京剧( ) A. 已成为“百戏之祖 B. 经多种艺术融合而形成 C. 是古代戏曲的巅峰 D. 是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知,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艺术融合后而推陈出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百戏之祖”是昆曲,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京剧对多种艺术的融合,但没有体现出其在古代戏曲发展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元杂剧是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故D项错误。 13.观察如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 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 该漫画描绘的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漫画式选择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洋务派“中体西用”,故答案选D;抵抗派并未付诸实践,选项A排除;“新政”中提出了“预备立宪”的口号,在漫画中并未体现,排除B;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经济基础依然是小农经济,无法得出自然经济瓦解的信息,排除C。 14.康有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 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 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 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 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康有为声称……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称孔子为托古改制的先师,实行变法,减少变革的阻力,A正确;康梁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了,B选项排除;C违背史实;康、梁宣传的是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错误。 15.康有为宣称,孔子以“布衣改周之制,本天论,因人情,顺时变,裁自圣心”,孔子的“托古”,是为了“改制”;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是要“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 提高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B. 借孔子为宣传维新思想服务 C. 与革命派进行舆论斗争 D. 鼓动更多的人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康有为反复强调孔子的目的是为了改制,他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借助孔子来为自己宣传维新思想服务,选项B正确;孔子思想原本属于正统思想,因此康有为的目的不在于提高孔子思想的地位,排除A;材料中强调的是“改制”,并未涉及到反对革命的主张,因此不属于与革命派的舆论斗争,排除C;康有为在论述中未明确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其将孔子作为改制先锋,是为自己做思想宣传,排除D。 16.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A. 批判儒家传统道德 B. 理性选择西方文明 C. 效法英国立宪政体 D. 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表达了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时,要理性选择西方文明,把中国传统的“克己”精神与西方民主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 修养,不要盲目争斗,故B正确;材料“依吾儒忠恕之道”表明李大钊没有摒弃儒家思想,A错误;材料中的立宪泛指民主政治,理论上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D错误。 17.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 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 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表明无产阶级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我国国情决定的,故答案为C。AB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错误。 18.下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A. 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B. 开展扫盲教育 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D. 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949 年我国文盲人数占人口比例太高,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开展扫盲教育,故答案为B项;新中国成立后,需要逐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但不是“当务之急”,排除A项;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首先要解决的是文盲人数太多的问题,排除D项。 19.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历了长达26天的太空跋涉,终于登上了月球背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随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选项符合题意;原子弹和氢弹属于军事武器,与航天无关,AC选项排除;“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不符合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说法,D选项排除。 20.根据下图中的数据信息,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我国已实现普及高等教育 B. 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 高等教育类型呈现多样化 D.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我国自1978年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和毛入学率不断提高,这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相关,故B符合题意;我国目前还没有普及高等教育,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高等教育的类型多元化问题,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21.苏格拉底曾在法庭对审判官说:“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反对民主与法治 B. 追求智慧和真理 C. 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D. 追求财富和荣誉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并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世风日下政局动荡之时,所以当时的一些雅典人专注于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苏格拉底却为追求智慧和真理而献身,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面对审判官时强调一些雅典人作为城邦的公民追求财富和荣誉,而不关注城邦应该觉得惭愧,与苏格拉底无关,D错误。 22.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一书中将普通人称为“愚人”,对之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并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 开启理性的先河 B. 抗议君主的权威 C. 颂扬生命的激情 D. 批判世俗的享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伊拉斯谟对普通人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反对将人生活得“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他赞成人文主义,颂扬生命的激情和幸福,C项正确;材料对愚人的称颂,在于突破禁欲观,不是在强调理性,与君主的权威没有矛盾冲突,其对世俗的享乐持认可而不是批判的态度,ABD三项错误。 23.十四世纪以来,画家能够把自己的形象画入宗教作品中,一方面是生动地表明创作者的身份,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画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创作”权利,他们可以像赞助人一样出现在重大宗教场合,表现了他们与赞助人一样高贵的想法。材料表明了这一时期 A. 以人为中心自我意识日益强烈 B. 自画像成为普遍的艺术表现手法 C. 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日趋平等 D. 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十四世纪”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开始,“把自己的形象画入宗教作品”,享受着创作自由并提高个人社会地位,体现了西欧社会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复苏并日益强烈,A项正确;材料提到的是为赞助人创作的宗教画,不是自画像,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赞助人”影响绘画,地位高贵,而不是经济地位的平等,C项错误;绘制宗教题材的作品,不能说明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D项错误。 24.如图是反映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漫画。画面左边的天平托盘中站立着教皇和红衣主教。下边托盘中放着《圣经》一书,天平左边一端高高翘起。这幅漫画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教皇的权威地位被否定 B. 教皇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审判 C. 《圣经》的重量大于教皇和主教 D. 教皇的神权统治被推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漫画可知,《圣经》重于教皇和红衣主教,这表明了宗教改革中新教徒强调信仰上帝的重要性,教皇的权威地位被否定,A正确;B与题意无关;《圣经》的重量大于教皇和主教是材料的现象,本质是其权威被否定,C错误;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的权威,并没有推翻教皇的神权统治,D错误。 25.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 《权利法案》 B. 《论法的精神》 C. 《社会契约论》 D. 《天演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重要性,属于《论法的精神》的内容,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没有涉及权力制约与平衡的理论问题,故A项排除。《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精神,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进化论著作,故D项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论法的精神》 26.有学者高度评价伽利略,认为“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伽利略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 B. 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 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 D. 伽利略实现了众多科学突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可知,伽利略研究物理学具有使实验方法与学术思维兼备的特征,故C正确;材料映了伽利略研究方法试验事实与逻辑相结合的特点,A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未体现伽利略众多的科学发现,排除D。 27.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该理论的提出 A.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 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相对论的内容。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A项正确;B项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项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和实验研究法。D项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的是量子力学。排除BCD项。 28.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该书的发表 A.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B. 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 打破了牛顿力学绝对化思维模式 D. 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859年11月24日”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发表,这本书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世纪的神创论,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沉重打击了神学统治,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牛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C选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D选项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9.京东生鲜已与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达成战略合作。从“跑步鸡”到波士顿大龙虾,京东生鲜通过海外直采模式,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由此可知互联网 A. 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B. 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 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 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京东利用互联网“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可知,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选项C正确;社会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时间越少则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出互联网对时代的影响,排除B;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排除D。 30.下面两图反映是19世纪法国在文学与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 工业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 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人间喜剧》和《拾穗者》都属于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是工业化发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此现实主义注重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选项C正确;材料中的作品并未凸显人的价值,选项A排除;选项B是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排除;选项D是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排除。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材料三 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他信奉自然权利说,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 材料四 (启蒙运动)的“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的历史使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伏尔泰的主要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1)社会出现大变革;士阶层的兴起;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2)使命:解放思想,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促进社会转型)。 (3)抨击天主教会的统治,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承认财产权利的不平等;主张实行开明君主立宪制。 (4)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推动法国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解放了思想,促使人们觉醒;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等。(答任意三点满分)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 “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等信息,从总体到部分,从社会变革到经济、政治、阶级等的发展(或者需要),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使命:根据材料一中新兴地主阶级“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材料二中“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可知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历史使命是推动解放思想,促进社会转型(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3)主张:根据材料三中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可知其抨击天主教会的统治,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由“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和“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等信息可概括出伏尔泰在政治、经济和政体等方面的主张。 (4)影响:根据材料四中“砸烂可耻的东西”, “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破坏了欧洲社会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还推动了法国大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并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小说《时间机器》发表于1895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公元802701年。时间旅行者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地面人”,他们的智力已经严重退化,只具有相当于儿童的智力;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地下人”,他们智慧发达,惧怕亮,只能生活在地面以下。可描写的“地下人”偷走了时间旅行者的机器,经历了一番历险之后,时间机器失而复得。时间行者继续他的旅行,看到了几千万年之后的巨蟹、巨蝶、大海、日食等一些复古图景。他终于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到了“现在”,将旅行的经历告诉朋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情节: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 历史现象:19世纪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期,大量的新机器被研制和发明出来。 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机器的广泛发明和使用,使民众大多迷信和崇拜科学,认为机器和技术具有万能的本领。尽管小说创作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太空飞行器,作家的想象超越了当时的科学研发力,但这反映出机器发明时代人们对发明机器的渴望,有利于进一步促使人们探索新机器的研发。 示例2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 历史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全面阐述了生物进化学说。 概述和评价: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人类既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也会不断地进行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此设想明显受到了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作者将生物进化学说引入到作客观上反映了生物进化学说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认可。 【解析】 【详解】根据“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得出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 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上述情节体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概述和评价:联系所学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可知,达尔文认为,人类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并且不断地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