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历史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1. 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 多 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 ) A.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C.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 2. 春秋后期,礼乐制度崩坏,太史乐官流散,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 转而各家自立说。据此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 )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周王室衰微 C.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 D.礼乐制度被破坏 3.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材料反映了该学派( ) A.主张严刑峻法 B.认为道德与法律界限分明 C.主张礼法并用 D.认为法律须以刑罚为基础 4.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 ) A.贵族阶层 B.地主阶级 C.游士阶层 D.小生产者 5. 《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材料理解最准确 的 是 ( ) A. 主张遵守“义”,自律自制 B.反映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C.阐明了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念 D.体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主张 6. 秦汉时期,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高祖、汉文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尊儒”且 “尚法”。这反映出( ) A. 思想价值取决于形势需要 B.君主专制影响了学术走向C.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演变 D.汉承秦制的说法有待商榷 7.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打破了原来“形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由此可知,当时法家( ) A. 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要求 B.具有建立社会新秩序构想C.吸收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D.要求实现国家政治的统一 8.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1.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也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它与“君权神授”共同构成古代天命哲学的基础,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 入人心。这表明( ) A.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神学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2.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 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 一缺陷的是( ) A. 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3. 宋明时期家具的设计开始从隋唐的张扬壮美,逐步走向内敛简约,严谨优美,追求秩 序和法度,追求家具的使用功能和美感。这折射出宋明时期( )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受经世致用观念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理学思想趋向社会化 4. 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 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 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 ) A.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B.迎合君主专制集权需求 C.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5. 他,理学的集大成者,还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在阐述理与气的关系时,他说“先有 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他是 ( ) A. 董 仲 舒 B. 朱熹 C. 周 敦 颐 D. 张 载 6. 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个十分精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求 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一。” 这说明王守仁的心学是( ) A.背离理学的基本思想 B.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 C.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 D.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 7. 朱熹在《补〈大学〉格物致知传》中提出:“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 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材料体现了朱熹( ) A. 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8. 许纪霖在《儒家孤魂,肉身何在》中指出,“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无一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下列属于“传统的儒家政治”“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史实是( ) A.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君权神授” B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与“正君心” C.王守仁“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D.黄宗羲“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与“公其非是于学校” 1. 吕思勉认为:“宋学是不适宜于竞争的,而从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却受其指导, 那就无怪其要迭遭外侮了。”作者意在强调( ) A. 理学本身有内省性和收敛性 B.理学在宋代成为官方哲学C.理学导致了宋代的内外交困 D.理学造成宋代科技的落后 2. 明末清初,学术界出现一股重证据、讲逻辑的实学思潮。学者阎若璩运用西方推算日 食月食的方法,倒推古代日食月食时分,与《古文尚书》中有关文字对照,从而确证此书 为后人伪造。由此可知,实学思潮( ) A.注重对经典义理的阐发 B.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C.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流 D.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3. 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 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 倡 ( ) A. 事异则备变 B. 无为而治 C. 仁政 D. 制天命而用之 4. 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 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一观点( ) A.深受传统礼法束缚 B.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说 C.反对盲目迷信孔子 D.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5. 中国当代学者陈明 2015 年在北京创办了原道书院,书院中有对联“尊改良在启蒙救亡外,通经权于即用见体中”。这体现出书院办学( ) A.宗旨是实现救亡图存 B.目的是恢复传统经权 C.原则是追求经世致用 D.有利于推动社会改革 6. 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离欲而别为理,其唯释氏 为然,盖庆弃物而废人之大伦矣。“这一思想在当时( ) A. 抵制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B.彻底否定了朱熹对儒学的改造C.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性 D.适应了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7. 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 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 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 核心是( )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 8.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 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程 颐 B. 朱熹 C. 李 贽 D. 王 阳 明 9. 苏格拉底认为:“理性不应该首先沉思宇宙和自然的运转,而应该沉思我们的道德观 念,从而让自己过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知道真正的自我。”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忽视“道德观念” B.强调“认识自我” C.反对“禁欲苦行” D.推崇“理性主义” 10.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 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11. 他们在古希腊哲学史上被冠以“感觉主义、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 标签。以下思想中,符合这一群体思想主张的是( ) A. “美德即知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2. 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 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 派相比,苏格拉底( ) A. 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C.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D.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3. 英国学者罗素认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否认教会的威信比承认科学的威信开始得 要早”,而且反对教会“在人们的心念里和古代文明分不开,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而是 比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据此推断,文艺复兴( ) A.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借助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C.以科学作为反教会的武器 D.彻底推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4.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时期的文人( )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 C.以圣神主义为文艺核心 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5.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普遍使用制作繁琐、绕颈而立的拉夫领。且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显威武、雄伟的特征;而女性服装上身用紧身胸衣, 下部穿有宽大裙撑的裙子,突现人体曲线美。这反映了当时( ) A.人文主义对服饰的影响 B.倡导个性自由解放 C.复兴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D.女性地位不断提高 6.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井主张《圣经》是 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 1534 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 ) A. 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7. 有学者指出:“17 世纪正是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开始改变人类的认识和思想的时期。”此时“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主要归功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34.15 世纪,意人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35. 加尔文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 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这表明加 尔文教( ) A.旨在变革现行政体 B.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 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6.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 ‘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获得精神自由和信仰的自主权C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沉重打击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 35.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 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 “信徒皆为祭司” B.对上帝提出质疑 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36.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 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 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B.“德主刑辅”、“大德小刑”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37.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 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 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 ) A. 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 B.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C.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 D.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断裂 38.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 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2 小题,共 40 分。 3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 分)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 “修已以安百姓”。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 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1) 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 分) (2) 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 分) (3) 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4 分) (4)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8 分)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 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性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和感性欲求的排斥、贬低和压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坚持灵肉一致。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 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 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恩格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6 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6 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6 分) 郑州一中 21 届高二上期入学测试历史答题卷 题 号 选择题 非 选 择 题 总 分 41 42 得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2 小题,共 40 分。 41.(22 分) (1) 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 分) (2) 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 分) (1) 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4 分) (2)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8 分) 42.(18 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6 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6 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6 分) 座号 21 届高二上期入学测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A A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C B A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D B B B D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C B B A B D B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41.(22 分) (1) 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4 分)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 分) (2) 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2 分)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2 分) (3) 共同点:强调社会责任感。(2 分)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2 分) (4)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4 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4 分) 42.(18 分) (1) 核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 分)根源:①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②民主政治的发展。(4 分) (2) 特点:①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②反对宗教神学耐人性的束缚;⑧肯定人的价值并追求现世的幸福。(6 分) (3) 影响:①冲破基督教神学桎梏,促进了思想解放;②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⑧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6 分) 高一 历史答案 第 1页 (共 2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