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第I卷(客观题 共60分)‎ 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 国主若欲征税纳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2. 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 )‎ A.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B.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C.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的地位 D.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3.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 A.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B.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C.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4.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5.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6.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D.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7.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9.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10.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1.“它为各省树立了独立的旗帜,推动各地纷纷起来进行推翻满清统治的斗争;它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先河,为共和政府建立了雏形,是中华民国最初的开端。”材料描述的是(   )‎ A. 广州黄花岗起义          B.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C. 颁布《临时约法》         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2.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 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    ‎ 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 ‎1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这段材料揭示了(   )‎ A.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 B.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日减 C.近代中国最重要历史使命是近代化 ‎ D.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下面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 B.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15.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 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 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D. 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第Ⅱ卷(主观题 共40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宪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以前的政体模式。共和政体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就已确立了,并由政治家在以后的世纪里加以发展。总统制部分地基于英国宪制。《人权法案》是从《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和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演化而来的。但是,将自治、民主且具有主权的各州联合为一个联邦统一体,则是美国对宪治作出的新的、创造性的贡献。‎ ‎——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 材料二 吾人行宪政之难,犹在此理念与制度皆出自西域而非生于本土,是中国之宪政理念源于传播,中国之立宪始于模仿。在此过程中,绍介迻译之事功莫大焉。然而,概览此一百年间迻译之西文典籍,相比于历史、哲学诸科,法政之书仍嫌太少,宪政名著更寥寥无几。吾人推行宪政之历程多蹇,究其因由,此或为其中之一端。近十数年,国人倡言法治,谈论民主,虽精神可嘉,终因游谈无根,不能成就系统之理论,更难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之影响。‎ ‎——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来源。(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宪政推行难的原因。(10分)‎ ‎17.(2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10分)‎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6分)‎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 高一文综月考答案(历史)12月 ‎1-5 CACDD 6-10 CBABD 11-15 BBCAD ‎16.‎ ‎(1)来源: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共和政体。②英国的宪政。③《独立宣言》。④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⑤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⑥美国政治家的智慧。⑦启蒙思想。(答出5点得10分) (2)原因:①中国宪政理念源于西方,中国之立宪始于模仿。②在翻译西方书籍中,宪政书籍少。③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缺乏实施宪政的经济土壤。④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宪政推行举步维艰。⑤民众缺乏对宪政的认识,宪政推行缺乏群众基础。(5点10分)‎ ‎17.‎ ‎(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4分)‎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答出3点得6分)‎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6分)‎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答出2点得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