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重庆市大学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重庆市大学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重庆大一中学高2018级半期测试 历史试题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 ‘世异则事异’。”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辩证”观念 B.孟子的“仁政”学说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韩非的“变革”主张 ‎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5.清末章太炎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 所恃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 C.《藏书》 D.《明夷待访录》‎ ‎6.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 A.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 B.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C.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 D.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7.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8.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9.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10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关于统一文字的,下列字体哪种最有可能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 ‎ ‎ ‎11.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造成元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 B.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 C.戏曲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2.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13.元代杂剧《窦娥冤》描述一位叫窦娥受害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这种描写 ‎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②折射了劳动人民的正义呼声 ‎③反映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 ④表现了封建法制的阶级属性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 ‎ C.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6.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17.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18.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19.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D.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20.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 A.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 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 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21.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2.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党急需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毛泽东针对科学文化工作提出了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文艺工作者接受“再教育” 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题16分,26题22分,27题14分。)‎ ‎25.(16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德】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 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在中国,新儒学……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主张君主应该实施怎样的统治,(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宋代的儒学“新”在何处?(2分)分析说明20世纪初儒学的地位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冲击(4分)‎ ‎26.(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0分)‎ ‎27.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 材料一中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4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4分)‎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 ‎1-5DDBDD 6-10DCCCC 11-15 ADDAC 16-20 BBCCD 21-24 BCBB ‎25题:(20分)(1)主张:实施仁政,倾听“人民”的呼声(2分)‎ 原因: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崇。(2分)‎ ‎(2)措施: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教育上,创办太学,传播儒家思想;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推崇;与教育密切结合。(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3)“新”:吸收佛教的哲理化成份。(2分)‎ 冲击:辛亥革命等政治领域变革的冲击;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思想的冲击;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冲击。(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合理表述可酌情给分)‎ ‎26(1)顾炎武:社会问题:文风浮华;主张:文章事业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应该有益于世。‎ 魏源:社会问题:中国缺少学习精神;主张:向西方学习。‎ 陈独秀:社会问题:不讨论时政;主张:关注政治。 (2)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7题:(16分)(1) 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2分) 毛泽东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2分)‎ ‎(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2分) “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分)‎ ‎(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2分)基本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