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11讲 二战后的世界——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局势的演变(学案)
第 11 讲 二战后的世界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局势的演变(1945 年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全世界的力量对比。以美苏两极为 主的世界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和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 家经过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经济 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新变化; 两种社会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 折前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 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1)政治上 ①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西欧普遍衰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主 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了冷战局 面的出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 年北约 成立、1955 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②多极化趋势出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 发展,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 化趋势出现。 ③多极化趋势加强。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 形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期。 (2)经济上 ①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分别确立了资本 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 发展。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演变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显示 了目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成果和前景。 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两次工 业革命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尽管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 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 秩序,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④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苏联: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十四大(确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1 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西方国家: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以市场经济 体制为基础,加强政府干预模式)→70 年代后的经济调整(减少政府的 干预)→90 年代后“新经济”(高新技术带动的知识经济)。 (3)科技文化上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物工程等。 ②文学上,以贝克特《等待戈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兴起, 呈现出与以往文学不同的特点。 ③现代主义音乐、美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1.[2017·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 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 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 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 D 项。其他三项时间上不符,排除。 2.[2017·全国卷Ⅰ]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 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 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 A 解析 七国集团原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组织,后来发展为八国集团, 再到二十国集团,与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说明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选 A 项。二战后 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就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到 贸易金融领域,排除 B 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 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广大亚非拉国家被纳入其中, 排除 C 项;七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排除 D 项。 3.[2016·全国卷Ⅰ]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 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 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 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内容。由题干信息中“先拟 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在促进欧洲经济复 兴的同时也有助于欧洲的联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项。二战 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而欧洲则走向衰落,美国力图控制欧洲, 所以欧美之间没有形成平等伙伴关系,B 项错误;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和德国分裂的根源都在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而不是马歇尔计划, 所以 C 项和 D 项错误。 4.[2016·全国卷Ⅱ]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 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 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 安排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迁移当时的时代特征 ——美苏争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故选 D 项。材料中的做法未必能争取到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排 除 A 项;这一做法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排除 B 项;不结盟 运动兴起于 1961 年,故 C 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5.[2017·江苏高考]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 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 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 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答案 B 解析 目前,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故出现题干所述情 况,B 项正确。人们使用“全球化”时,是没有进行明确区分的省略 称呼,而非理解上逻辑混乱,也并非刻意淡化其政治意图或刻意彰显 其经济意义,排除 A、C、D 三项。 1.[2017·福建四地六校二联]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 欧洲国家大多进口急需的日用品。截至 1951 年中期,在提供的共 130 多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 34 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 亿 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 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 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 16 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该统计数 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 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恢复西欧社会经济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答案 B 解析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欧洲国家大多进口急需的日用品”以 及各项统计数据可知,马歇尔计划最初只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改善 民生,因此 B 项正确。A、C、D 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2017·湖南六校联考]1976 年 4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 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通过了《IMF 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 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 IMF 继续 对各国货币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 B.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 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 D.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答案 B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原本的固定汇率制难以持续下去, 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新的修正案,允许固定 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这就意味着各国将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 故选 B 项。A 项错误,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但其仍有一定 的影响力;C 项说法显然错误;D 项错误,美国仍然是当时的世界经 济霸主。 3.[2017·玉林调研]有学者说,在现代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当 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 越现代化的新动向”。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阶段“新动向”的是( ) A.工业生产比例显著降低 B.西方优势地位完全确立 C.社会生活世俗化城市化 D.现代经济模式趋于定型 答案 A 解析 材料所提西方国家的新动向一定是相对于原来的西方工 业化而言的,二战后西方国家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飞速发展, 使工业生产比例显著降低,故 A 项正确;西方优势地位完全确立是 在近代,故 B 项错误;“社会生活世俗化城市化”和“现代经济模 式趋于定型”都属于原有的现代化模式,故 C、D 两项错误。 4.[2017·西安八校联考]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 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1964 年,法国冲 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66 年,法国正 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材料主要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北约组织丧失了对内约束力 C.法国是欧共体的积极推动者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法国要摆脱美国控制,退出北约,说明资本主义阵 营出现分化,故 A 项正确。法国的退出不能说明北约组织丧失对内 约束力,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欧共体的信息,故 C 项错误; 法国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挑战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故 D 项错误。 5.[2017·潍坊统考]有学者认为,由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回 老路,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共产党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了,这样 的病人需要慢慢调养,结合良药治疗,才能获得新生。这表明,该学 者认为(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激进 B.改革的重点应转向政治体制 C.应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 D.应坚持赫鲁晓夫的改革路线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采取了从经济 到政治全方位的激进的改革措施,由于改革步伐过大,最终导致苏联 解体。材料的意思是苏联病入膏肓,需要慢慢调理,才能获得新生, 而戈尔巴乔夫违背了这一原则,故 A 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