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泸州市2020届(2017级)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2019.11‎ ‎1.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尚圆”观念,讲究圆圆满满、团团圆圆、花好月圆,重视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影响这一观念的是 A. 家国体制 B. 君主专制 C. 礼乐制度 D. 分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重视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这一观念是家国体制影响的结果,故答案为A项;君主专制是指以君王为核心的君主掌握一切权力的政治体制,排除B项;礼乐制度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制度,排除C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 ‎【点睛】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 ‎2.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破坏,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个体家庭和作坊手工业生产普遍存在。这主要反映了 A. 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 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C 全国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D. 商品经济逐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商业繁荣的现象,故答案为D项;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材料没有直接反映,排除A项;这一时期政府没有实行“重商”政策,排除B项;全国统一市场还没有形成,排除C项。‎ ‎3.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A. 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B. 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C. 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 D. 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始皇采取的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的措施,是为了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局面,故答案为D项;秦朝信奉法家思想,没有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将法家和儒家思想进行融合,排除B项;秦朝时期实行文化专制,没有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排除C项。‎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A. 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 B.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D. 三教合流趋势已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等信息可以看出,佛教徒如此主张是为了让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利用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力传播佛教,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适应儒家思想,没有反映传统价值观的变异,排除A项;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道教与儒、佛的关系,排除D项。‎ ‎5.如图为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状况示意图 A. 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B. 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不大 C. 经济重心变化趋势 D. 南方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示意图可以看出,长江流域人口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在宋朝时期超过全国人口一半以上,反映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趋势,故答案为C项;北方人口所占比例减少,不能反映北方经济严重衰退,排除A项;南方人口比例提高较快,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的土地兼并状况,排除D项。‎ ‎【点睛】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特别是不同图片中变化的因素。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本题中数据的变化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6.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 社会改革引起观念变化 C. 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D.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以看出,人们不再注重宗族家世,反映出社会变革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贵族政治开始瓦解是在秦朝时期,排除C项;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排除D项。‎ ‎7.有学者粗略估计,在1540一1644年的一百年间,从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有7500吨左右,约占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在1570—1644年间,美洲白银总共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约占美洲产量一半。白银流入中国反映了 A. 明朝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B.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C. 明朝商品经济成为主流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日本和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大量增加,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密切,故答案为B项;明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明朝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流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排除D项。‎ ‎8.修昔底德认为雅典进入全盛时代,是因为有伯利克里的指导。他死后,他的继承人彼此平等,但都想居于首要的地位,所以他们笼络群众,却使民主政体由盛转衰。这表明雅典民主政体 A. 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B. 未体现出人人平等的理念 C. 存在不合理的多数人统治原则 D. 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但都想居于首要的地位,所以他们笼络群众”等信息来看,雅典民主政体已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伯利克里的继承人对雅典民主政体的破坏,不是公民对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也不是反映多数人统治,排除A、C项;在雅典民主政体下公民人人平等,非公民与公民不平等,排除B项。‎ ‎9.大约从1350年兴起的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辉煌后开始衰落,运动的中心向北欧和西欧转移。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欧洲经济格局的变化 B. 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C. 西欧社会转型的完成 D. 意大利宗教迫害的加剧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衰落下去,故答案为A项;欧洲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是16世纪末的尼德兰革命,排除B项;这一时期属于封建社会后期,社会转型没有完成,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一些商业城市衰落了,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城市发展起来,从而对文艺复兴的进程也产生了影响。‎ ‎10.据统计,在1831年英国有选举权的人约占成年人口的4.4%,英国符合选举资格的农村选民约占农民总数的4%,城镇选民约占城市居民总数的1%多一点。这说明英国 A. 君主仍然掌握实权 B. 议会下院掌握实权 C. 民主改革势在必行 D. 工业革命受到阻碍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有选举权的人占成年人口太少,以及城镇选民占城市居民总数比例更少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民主改革势在必行,工业资产阶级应当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利,选民的城乡分布应当更为合理,故答案为C项;这一时期责任内阁制早已形成,君主不再掌握实权,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没有受到阻碍,排除D项。‎ ‎11.1848年7月,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庞奇》刊登了一幅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见如图),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该漫画说明 A. 工业发展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B. 先污染后治理的文明历程不可以逆转 C. 工业化必然伴随着环境破坏 D. 作者对工业革命持否定态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漫画《肮脏的“泰晤士老爹”》反映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说明工业发展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故答案为A项;B项本身说法错误,且漫画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项中的“必然”说法绝对,排除;作者指出工业革命对环境的污染,并非全盘否定工业革命,排除D项。‎ ‎【点睛】漫画类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信息解读、分析理解、比较辨别、归纳推理等能力。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 ‎12.南北战争后到19世纪末,历届美国政府基本上实行了高关税政策。棉纺织品的进口税率由35%提高到60%,棉线进口税率从30%提高到60%,亚麻税率从30%增为60%,另外对钢铁、玻璃和马口铁都课以重税。这反映了美国 A. 南北战争的需要 B. 工业竞争优势不足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种植园经济的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是为了保护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的产业,说明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业竞争优势不足,故答案为B项;南北战争是在1861年—186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高关税政策,没有涉及垄断现象,没有反映种植园经济在美国的发展状况,排除C、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商君书·赏刑》‎ 材料二:《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时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 ‎——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鞍的立法理念,并简析其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不同规,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理念:君主专制下的平等观赏罚分明(功善不抵过)严刑峻法。‎ 价值:对当时: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的统一。‎ 对后世:为当今依法治国提供借鉴。‎ ‎(2)差异:①《唐律疏议》注重法律与儒学结合;《法学总论》注重法律与宗教结合。②《唐律疏议》既强调法律规定又强调法律责任;而《法学总论》只强调法律规定。③《唐律疏议》侧重公法,物权法简洁;而《法学总论》更侧重私法,物权法发达。‎ 原因:①思想:《唐律疏议》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礼入法);《法学总论》受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影响。②经济: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罗马商品经济发达。③政治:中国是高度专制中央集权;罗马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商鞅的立法理念、《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不同规定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历史事物的比较辨析能力。‎ ‎(1)商鞅的立法理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刑无等级”“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刑及三族”等信息分析得出。其价值应当联系所学,从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的统一、为当今依法治国提供借鉴等方面来回答。‎ ‎(2)《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不同规定,根据材料中的“《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可以分析得出《唐律疏议》注重法律与儒学结合,《法学总论》注重法律与宗教结合;根据材料中的“《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可以分析得出《唐律疏议》既强调法律规定又强调法律责任,而《法学总论》只强调法律规定;根据材料中的“《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唐律疏议》侧重公法,物权法简洁,而《法学总论》更侧重私法,物权法发达。其原因应当联系各自国家的社会状况,从思想、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不同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 中国 西欧 作者 著作 成书时间 作者 著作 成书时间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578年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543年 徐光启 译《几何原本》‎ ‎1607年 哈维 ‎《血液循环论》‎ ‎1628年 徐光启 ‎《农政全书》‎ ‎1639年 霍布斯 ‎《利维坦》‎ ‎1651年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1642年 威廉 ‎《賦税论》‎ ‎1662年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1663年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年 顾炎武 ‎《日知录》‎ ‎1670年 洛克 ‎《政府论》‎ ‎1690年 从表中提取中外相关信息,自拟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论点:16—17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具有差异性。‎ 论证:16—17世纪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思想束缚文化专制,《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一系列科学著作更多是对古典科技的总结,缺乏创新性,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渐确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思想不断解放,《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科学著作体现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推动西方近代化进程。‎ 总结:16—17世纪中西方截然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科技发展的差异性,这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 ‎【解析】‎ ‎【详解】本题的解答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根据《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些科学著作更多的是对古典科技的总结,缺乏创新性,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而根据《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以看出,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渐确立,这些科学著作体现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推动西方近代化进程。本题的解答应当根据材料信息,理清科技发展状况和当时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论证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性。解答过程要做到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5.材料: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为确保地方稳定,鄂尔泰提出:“若不视有无过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既无以善后。”对改土归流之土司,“虑其住居本地,有党羽相助为非,故远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时必定会兼顾尚未改流地区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区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归流之后,都会辅之以“减免赋役,选用循良,善加抚恤,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等善后措施。清政府重视善后,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体化。‎ ‎——摘编自李世愉《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的意义。‎ ‎【答案】(1)特点:切合当地实际改流具有灵活性;革除土司异地安插具有强制性;改流地区的体制与内地一体化具有统一性;流土并治具有不彻底性;重视善后具有渐进性。‎ ‎(2)意义:加强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确保了地方的稳定;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若不视有无过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既无以善后”“虑其住居本地,有党羽相助为非,故远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时必定会兼顾尚未改流地区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区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归流之后,都会辅之以‘减免赋役,选用循良,善加抚恤,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等善后措施”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清政府重视善后,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体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加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等方面来回答。‎ ‎16.‎ 材料:1968年,学生反战运动达到全盛期。受到巴黎“五月风暴”的影响,美国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由激进的抗议走向激烈的反抗,政府和军警的镇压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暴力反抗倾向。在青年学生反战运动时期,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嬉笑怒骂的语言,说出了深刻的反战道理,在反战青年中广为流传。“黑色幽默”反映了美国60年代激进、反叛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社会理想的幻灭和失望。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参加的人数多·….这场反战运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蔚为壮观,各种运动互相影响地交织在一起。青年学生的反战运动呼唤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使其个性得到张扬,并使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到了美国社会文化里,形成一种潜在的反战力量。‎ ‎——摘编自朱光兆、张素青《试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20世纪60年代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们对战争应持的态度。‎ ‎【答案】(1)特点:具有时代性;手段由温和走向激进;持续时间长,参加人数多,与其他社会运动交织一起;个性张扬,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2)态度:坚持和平,珍爱生命,反对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坚决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决反对殖民主义侵略行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20世纪60年代青年学生反战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美国20世纪60年代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受到巴黎‘五月风暴’的影响,美国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由激进的抗议走向激烈的反抗”“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参加的人数多”“这场反战运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蔚为壮观,各种运动互相影响地交织在一起”“青年学生的反战运动呼唤了人文主义精神”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我们对战争应持的态度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坚持和平反对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坚决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决反对殖民主义侵略行径等方面来回答。‎ ‎17.‎ 材料: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慢。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海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为了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 ‎——陈克进《略论皇太极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太极的施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皇太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答案】(1)措施:仿明制,中央集权;调和民族矛盾;务本安民;加强边疆管理。‎ ‎(2)评述:皇太极仿明制,建立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等,加速了满族的封建化进程;用汉人管理,汉族奴隶取得“民户”地位等,缓和了满汉矛盾,加速了民族交融;统一漠南蒙古各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版图的拓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皇太极的施政措施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皇太极的施政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为了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评述皇太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慢”“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等信息分析得出。‎ ‎【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对“概括皇太极的施政措施”的回答,就应当在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将材料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分析得出具体措施,从“仿明制”“调和民族矛盾”“务本安民”和“加强边疆管理”等来回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