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2017

六安一中2017-2018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1.老子认为“无为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 ‎2.战国时期,孟子猛烈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着缘于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A.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B.代表平民百姓利益 C.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D.过于追求实用功利 ‎3.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 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 C.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 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5.《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6.“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  ‎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7.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和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祥做的目的是 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 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8.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9.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始终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10.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1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2.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作者认为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界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13.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D.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 ‎14.有学者提出,“夫天下之民物众矣,若必欲其皆如吾之条理,则天地亦且不能……是故圣人 顺之,顺之则安之矣”。该观点 ‎ A.继承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主张对人性加以束缚 ‎ C.挑战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D.质疑了封建君主专制 ‎ ‎15.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16.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17.对“人”相关主题的探讨是中外思想家关注的话题,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②“‎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此天意也。” ③“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8.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19.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  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 A.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B.反对述信,强调自由 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D.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20.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21.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 B.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C.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 D.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 ‎22.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 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 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 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 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 ‎2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提倡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4.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第Ⅱ卷(材料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3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 ‎   ——李贽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12分)‎ ‎(2)根据材料四,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9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各具特色。‎ 中国文化的特征:重和谐与统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注重实用。‎ 西方文化的特征: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推崇理性精神;个人至上。‎ 请从中西文化特征中各选其一作简要说明并加以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 亚里士多德 教育思想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氛围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行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2分),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4分)。‎ ‎(3)综上,你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怎样流传和发展的(3分)?‎ 参考答案 ‎1-5DCCBD 6-10BDACA 11-15DBCCB 16-20BCBAA 21-24BADB ‎25. (1)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促使儒学新活跃。(每点4分,共12分)‎ ‎(2)集体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4分)‎ ‎(3)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9分)‎ ‎26. (25分)必须从中国文化特征中各选其一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2分)‎ 中国文化特征: ‎ 重和谐与统一: ‎ 说明: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贵和尚中”“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二为一”。宋代张载,程颢,朱熹等都主张:“天人合一”、“天人一物”。(2 分,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 评价:人在天地间需要调整、引导自然地功能,又必须遵循自然地变化规律。这种关系协调说不失为一种全面而辩证的观点。(2 分)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自身的和谐。(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 说明:儒家倡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存天理,灭人欲。(2 分,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 评价:这种文化特别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和谐。(2 分)这种文化特别强调家长的权威,强调子女对父母、妻子对丈夫、 家庭成员对家长的绝对服从关系。把这种家长制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就是君主专制,君主是有绝对权威。由于以家庭和社会为单位,个人权利容易被忽视,容易压抑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利于个人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地发挥。(2 分,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 注重实用 ‎ 说明: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言之必可行也”。《中庸》说:“是故君子耻有其言而无其行”。朱熹说:“理在事先,,故人须先“穷理”,王阳明针对理学偏离“现实”倾向提出“知行合一”。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2 分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 评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四大发明”即是“实用技术”高度发达的证明。(每点 1 分,共 2分)在造就有效的人生哲学和先期发达的实用技术的同时,也阻碍了思辨理性的发展和理论科学的进步,限制了竞争和冒险。(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 西方文化特征 ‎ 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 ‎ 说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注重对自然的探讨,主张“天人相分”,注意深入事物的内部,探讨本质上的东西,尤其是重视理论上的总结思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展体现了西方人敢于冒险、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到 18 世纪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9 世纪雨果的《海上劳工》、20 世纪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都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主题:人怎样在自然的征服中证明自我的价值。(2 分,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 评价: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于人类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促使了自然科学的诞生。18 世纪的工业革命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引起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与价值观的剧烈变化。(每点 1 分,共 2 分)对自然界的 探索欲,征服欲,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 推崇理性精神 ‎ 说明:西方自古希腊起就发展出了鲜明的理性精神,它是西方哲学的起点。古希腊的哲学,即“爱智慧”,是对知识对理性的追求。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是向传统宗教神权、封建专制宣战的有力武器,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启蒙运动时期康德则把纯粹理性推向了极致。(2 分,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 评价:理性精神的主轴是向自然索取,以技术为手段,以人与自然互动的每一轮先进认识,发达新一轮挑战。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哲学是人的理性发展的产物。(每点 1 分,共 2 分)推崇理性精神容易导致自大与傲慢的增长,利己主义和物质利益驱动下的竞争意识泛滥。(2 分) (其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 个人至上 ‎ 说明:古希腊文化中对人类力量极为崇拜。形成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则重新举起“以人为中心”的大旗,宣传科学、反对神学,倡导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现世利益为原则,呈现出科学、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本精神。启蒙运动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特征。(2 分,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 评价:个人至上强调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体创造价值的实现有积极地意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 分)个人至上使人与人之间缺乏友爱互助和亲情,以自己为出发点,人和人的关系是僵硬的、机械的。(2 分)(其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 ‎27.(1)共同:国家应该重视教育,重视道德。(2分)‎ 价值: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任意两点,共4分)‎ ‎(2)关系:借古代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思想。(2分)(继承与发展1分)‎ 需求:摆脱神学束缚,追求现实生活和解放思想;发展资本湖中医,追求财富。(4分)‎ ‎(3)认识:继承、吸收和借鉴、创新(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