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        2017.11‎ 一、选择题(共有24个小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3.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 A.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 B.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C.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4.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的自然欲求 C.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5.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6. 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A.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 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C. 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D. 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7.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8.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 ‎ C.《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9.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最能说明 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 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 D.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 ‎10.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11.《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12.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下图所示)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书体是 A.甲骨文 ‎ B.小篆 C.隶书 ‎ D.行书 ‎13.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戏曲   B.小说 C.说书   D.绘画 ‎14. 弗洛伊德说:“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第一次是地球中心说破除……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剥夺了人自以为是的尊贵地位。”造成这两次“打击”的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达尔文 B.伽利略、赫胥黎 C.牛顿、达尔文 D.爱因斯坦、赫胥黎 ‎15.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16.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7.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里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 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 D.平等与博爱 ‎18.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民族主义的高涨 C. 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9.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20.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21. 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 ‎22.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23.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 ‎24. 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有4个小题,共52分。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三: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8分)‎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影响。(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690 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 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一一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技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现在的故宫藏有数台计算器,就是康熙年间制造的改进型帕斯卡计算器。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 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材料二 1666 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 ‎ 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科学院”、 法兰西科学院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国“科学院”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崩塌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成长的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材料二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断失败的过程,同时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并最终确立主流地位的过程。‎ 材料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流地位、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的时期。‎ 上述观点能否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请结合史实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二历史答案 ‎1——5BAACB 6——10BCDDC 11——15CDAAD 16——20AABDC ‎21——24ADAB ‎25.(1)主要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4分,任两点即可)‎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4分)‎ ‎(3)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4分)‎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2分)‎ ‎26.(1)主张“美德即知识”;人要认识自己;教育造就治国人才(2分,两点即可)‎ ‎(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1分)实质: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1分)‎ ‎(3)内涵: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8分)‎ ‎(4))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任两点可)‎ ‎27. 【答案】(1)特点:‎ 中国:皇帝主导;满足于皇帝个人对新奇市物的追求;研究领域狭窄,少创造。(3分)‎ 法国:国王支持;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有较成熟的运行机制;研究重视实验与创造;影响深远。 (3分,任三点即可) ‎ ‎ (2)中国: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儒家思想轻视科学的社会氛围;皇帝 独断的随意性。(3分)‎ ‎ 法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重视科技与人才的社会氛围。(3分)‎ ‎28.答案:示例一 观点:材料一观点能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2分)‎ 论述: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一系列的失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想在华传播,中国的精英、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和价值体系产生怀疑,探讨新的发展道路。以康梁维新派、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逐渐成为主流思想。(8分)‎ 结论:总之,材料一的观点正确反映了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2分)‎ 示例二 观点:材料三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2分)‎ 论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之前,主要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继续完成土地改革等民主革命任务。1953—1956年,新中国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开始占主流地位。(8分)‎ 结论:总之,材料三的观点未能正确反映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的思想发展历程,不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