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Word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 B.士以下不再有宗法制 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 ‎2.(2017贵州省平坝一中)董仲舒为发掘大义做了很多研究,他把自己的见解与儒家经典相附会,并把这些观点当作上天意志,劝皇帝接受,并告诫皇帝,如果不采纳这些见解,就是违背天意,迟早要招致祸患。可见,“附会”的结果是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使帝位合法化 C.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使儒学法律化 ‎3.(2016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中涉及到的选官制度分别是 A.世官制和科举制 B.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和科举制 D.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制 ‎4.(2017攀枝花市十二中学)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5.(2017山西省汾阳市)按照史学家陈锋、张建民的观点:“宋代至清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明清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①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 ‎③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④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7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皇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常俸禄。雍正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 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 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 ‎7.(2017新干二中)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准省及省外之人来采”。这表明他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17新干二中)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9.(2017玉山一中)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B.百团大战的战况 C.抗战进入战略反攻 D.正面战场国共合作抗战 ‎10.(2017新干二中)‎1945年8月28日,《大公报》记者子冈在报道中说:“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以下各项中,与报道中的“喜讯”关系最密切的是 A.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B.毛泽东抵达重庆参加谈判 C.国共两党达成了和平协议 D.中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 ‎11.(2016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校,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2.(2017玉山一中)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我国逐步纠正不切实际的经济政策 D.对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 ‎13.(2017新干二中)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2017烟台二中)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15.(2016厦门一模)古雅典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屡屡在作品中批评和讽刺当权人物,晚年他夸耀自己因此而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据此可以推断,当时雅典 A.城邦民主陷入危机 B.法制建设尚未完善 C.名人享有一定特权 D.创作自由不受限制 ‎16.(2017新干二中)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所以恩格斯说“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 A.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B.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 C.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 D.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 ‎17.(2017新干二中)阅读下表,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600年 ‎411‎ ‎33.5‎ ‎8.25‎ ‎1700年 ‎506‎ ‎85‎ ‎17.0‎ ‎1750年 ‎577‎ ‎121.5‎ ‎21.0‎ A.商业革命推动 B.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 C.工业革命兴起 D.圈地运动的进行 ‎18.(2018鲁山一高)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的微光”。这里的“微光”指的是 A.理性主义冲击着法国的封建专制 B.法国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 C.伏尔泰葬入思想圣殿巴黎圣贤祠 D.波旁王朝正处在法国极盛时期 ‎19.(2017山西省汾阳市)随着妇女更多地参与到工业化生产中 ‎,至19世纪70年代,英国已经有503000名妇女符合地方选举的资格条件,并且已有妇女开始当选市长之职了。到1890年英国共有100名妇女在竞选学校委员会中获胜。1895年有近839名妇女当选为济贫法委员会委员。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 B.工业领域走入近代化 C.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 D.广大妇女的不懈斗争 ‎20.(2017平坝一中)《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首相和官员,首相向皇帝而不是国会负责;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国会;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这说明了德国民主制的 A.虚假性 B.彻底性 C.独特性 D.半封建性 ‎21.(2017烟台二中)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2.(2017山西省汾阳市)阅读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由此表推出的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成员国数量增长具有非均衡增长的特征 B.20世纪6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C.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与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关 D.世界政治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6分。第23题、第24题、25题为必考题,第23题15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4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6题~第28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做答。‎ ‎23.(2017都匀一中)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24.(2016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12分)‎ 以下为有关某段历史的关键词语。‎ ①工业革命 ②英国 ③明清时期的中国 ④禁烟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明确写出论文主题,论述需有史实依据)(12分)‎ ‎25.(2017新干二中)阅读以下材料:(14分)‎ 材料一 1961年2月2日,肯尼迪向国会提交经济复兴与增长计划,建议通过下列法案:(1)对失业津贴增加13个星期的临时补助;(2)在为期15个月的时限内,把救济金扩大到失业工人的子女;(3)重新开发萧条地区;(4)增加社会保险金并鼓励提早退休;(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扩大最低工资法的实施范围;(6)给生产谷物的农民提供紧急救济;(7)为全面的房屋建筑和贫民窟的清除计划提供经费。1961年6月底,这些法案虽经国会作了某些修正,但基本上获得通过。‎ 材料二 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6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材料三 ‎ 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由于放松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根据1996年通过的耕作自由法,联邦政府不再扮演农场主的最终保护角色,它还将向农场主提供固定的款项,但逐年减少,使农场主种更多的土地,并且自己决定种什么……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肯尼迪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论依据。(5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果,并分析该成果的时代原因。(5分)‎ ‎26.(2017攀枝花市十二中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901年1月,清政府下诏变法。翌年5月,“上谕”下达:“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中国法律近代化由此起步。晚清法律近代化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 从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先后出台。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来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9分)‎ ‎27.(2017宾阳中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1940年6月,日本当局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7月26日,日本内阁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是:“建立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新秩序。”“皇国目前的外交是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1940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从窘境看,想孤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近卫也好,松冈也好(二人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和外相),对中国事变都灰心了……他们说,解决中国事变的道路,应该把面向中国的力量转移到南方。”‎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声称“不辞对英美一战。”‎ ‎——上述材料均引自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当局为什么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为此而确立的基本方针和重点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9分)‎ ‎28.(2017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联考)(15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山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 官场生活并未改变汤显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结果激怒了当朝皇帝,被贬到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在《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在《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8分)‎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士相对于卿大夫是小宗,所以排除A;宗法制囊括西周社会,所以排除B;士不一定与周王室同姓,排除D;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C正确。故选C。‎ ‎【答案】C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把自己的见解与儒家经典相附会,并把这些观点当作上天意志,劝皇帝接受”可见其结果是皇帝权力的合法化,正确的选项是B项;A项不符合题意;秦朝时期文化专制,就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法律化”的意思,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汉代的选举”指的是察举制,排除AD;“唐代的公开竞选”指的是科举制,所以选C,排除B。‎ ‎【答案】C ‎4.【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许覆板”是强调版权意识,说明书商版权意识明显的增强,A、C两个选项均是偏离材料的主旨的,另外,南宋绍熙年间通俗文学作品尚未普及,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答案】B ‎5.【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大商帮,故②正确;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故③正确;①④是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所以答案选B。‎ ‎【答案】B ‎6.【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是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排除A;根据“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可知,耗羡归公不是增加政府收入,排除B;因为清代官吏正常俸禄较低,耗羡归公就是要以合法途径增加官吏俸禄,从而一定程度上澄清吏治,故选C;耗羡归公是从正常税收中抽取养廉银,故排除D。‎ ‎【答案】C ‎7.【解析】平均主义分配方案是《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出的特点,与《资政新篇》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的“兴银行”“请雇工”以及材料表现出的主题,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全面,排除;排除含有④的CD项。‎ ‎【答案】B ‎8.【解析】结合民国初年到1920年和1927—1936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1920年和1927—1936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1920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所以选择A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 ‎【答案】A ‎9.【解析】根据图示,在华北战场作战的既有国民党军队,也有共产党军队,抗战初期太原会战时期华北战场属于正面战场,因此图片反映的是正面战场国共合作抗战。故答案为D项。根据图片反映的是抗战初期的太原会战,可以从时间上排除ABC项。‎ ‎【答案】D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投降时间为‎8月15日,A错误;C属于《双十协定》的内容,时间不对;D更与材料中的“民主自由”关系不大;根据重庆谈判的时间与材料的时间信息吻合,且符合国人对民族自由的向往,与报道中的“喜讯”相符,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代中国教育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促进全国人民学习俄文,但A项不如D项表述全面,故A项错误;我国借鉴苏联经验实现计划经济,会导致全国各地学习俄文的现象,但B项不如D项表述全面,故B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是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会引发“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习俄语的热潮”,故C项错误;建国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D项正确。‎ ‎【答案】D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9年至1961年中国经济遭遇了严重的灾难,既有客观的自然灾害因素也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直接相关,1961年开始党中央试图纠正“左倾”错误影响,所以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正常进行调整,至1965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得以恢复,但“左”倾的严重错误并未彻底根除,所以答案选C。A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 ‎【答案】C ‎13.【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民获得的土地经营权,土地所有权归国家,①表述有误,排除所有含①的选项,B项正确。ACD三项都含有①,均排除。故选B。‎ ‎【答案】B ‎14.【解析】依据题干“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可以看出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门当户对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但是不能说明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 ‎【答案】B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古雅典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屡屡在作品中批评和讽刺当权人物,晚年他夸耀自己因此而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被告了75次,主要是因为当权者的滥用职权,表现出城邦民主陷入了危机。材料不能体现法制建设是否完善,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制法律至上,不存在名人特权和自由不受限制,故C、D项错误。‎ ‎【答案】A ‎16.【解析】根据题干中“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规定”等关键句可知,题干体现了适用商品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内容仍然拥有持久生命力,C项正确。题干强调罗马法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表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而是强调罗马法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排除B。题干主要强调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但没有强调其代表法学最高成就,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1600——1750年城市人口比例上升,结合所学这主要是由于圈地运动,导致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故本题答案选D项;ABC与表格中的时间不符合。‎ ‎【答案】D ‎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可知,伏尔泰逝世于1778年,这是法国大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B;在大革命以前法国处于封建统治时期,但题干史料“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可以看出不是对旧的传统的肯定,而是对新的制度或者思想(理性主义)的赞美;故排除C和D,选A。‎ ‎【答案】A ‎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随着妇女更多地参与到工业化生产中,至19世纪70年代,英国已经有503000名妇女符合地方选举的资格条件,并且已有妇女开始当选市长之职了”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可以分析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化的发展,A、C、D不是根本原因。故本题选B。‎ ‎【答案】B ‎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民主制,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德国皇帝有权任命官员、召集解散国会、统帅军队等权力,可知德国皇帝大权在握,专制独裁是实,民主是虚。正确的选项是A项。‎ ‎【答案】A ‎21.【解答】依据题干“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以看出苏共中央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涉及集体农庄,没有涉及城市,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集体农庄”可知,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已经实行,故D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22.【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格局多极化尚未形成,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AB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出来。‎ ‎【答案】C 第II卷 ‎23.(15分)‎ ‎【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2分)‎ 特征:大一统。(1分)‎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每点1分,任答三点3分)‎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2分)‎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3分)‎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2分)‎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2分)‎ ‎24.(12分)‎ ‎【答案】写作思路示例:‎ 主题: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不是偶然现象。(3分)‎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英国迫切需要尽可能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英国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对外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出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9分)‎ 示例不作为唯一答案,仅作为阅卷的参考。‎ ‎25.(14分)‎ ‎【答案】(1)内容: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开发落后地区;扶持农业。(3分)‎ 理论:凯恩斯主义。(2分)‎ ‎(2)变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2分)‎ 原因: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失灵;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每点1分,任答两点2分)‎ ‎(3)特征: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1分)‎ 表现:连续十多年的经济增长。(1分)‎ 原因:新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两极格局的解体;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3分)‎ ‎26.(15分)‎ ‎【答案】(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法制观念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的开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特点: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曲折反复;具有总结性(每点1分,任答三点3分)‎ 影响: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立法提供借鉴。(6分)‎ ‎27.(15分)‎ ‎【答案】(1)日本要乘德国闪击西欧成功之际,侵占东南亚。(2分)基本方针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2分)重点是先结束中国战事。(2分)‎ ‎(2)说明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日本已不可能先结束中日战争再南进,不得不背上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冒险进攻东南亚,对美英开战。(4分)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摆脱美英的贸易禁运;建立亚太地区的霸权;美英无暇东顾,使日本在太平洋的军力暂时占优势;切断国际援华通道,早日打败中国。(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5分)‎ ‎28.(15分)‎ ‎【答案】(1)特点:以情格理,深受理学影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揭露弊政,反对封建礼教。(每点2分,答对四点得满分7分)‎ ‎(2)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理学思想的束缚。(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