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玉门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1.我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是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来命名的。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兼爱非攻 C. 以法治国 D. 无为而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故 B 项正确。A 是儒家孔子思想主张。C 是法家 思想主张。D 是道家思想主张。 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柔和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家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吸收了 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思想。所以选 C。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伦理道德规范 D. “天人感应”学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但被后天的 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答案为 C 项。朱熹所说的“天理”的主旨并 不是天体运行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排除 A、B 项;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排除 D 项。 4.一位明清之际的学者,自青年时代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一生走遍许多州县,实地 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位学者是(  )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李贽 【答案】B 【解析】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代表作,所以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下郡国利病 书》不是黄宗羲、王夫之、李贽所写的,选项 A、C、D 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 B。 5.“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 观点是谁提出的?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 多德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主要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普罗泰格拉提出的核心思想,一 下子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CD 没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不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概括出题干的核心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选择判断。 6.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他们通过自己 作品来宣传新的思想。其中薄伽 丘的代表作是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十日谈》 D. 《最后的晚餐》 【答案】C 的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A 选项《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 故排除;B 选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故排除;C 选项符合知识,故正确;D 选项《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故排除。 7.“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C.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答案】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说只要虔诚信仰,不需要中间人和上帝对话,故 A 正确;宗教改革不反对神 学,故 B 错误;C 和 D 与材料中主张不符合。 8.“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 A. 智者学派 B. 人文主义者 C. 宗教改革家 D. 启蒙思想家 【答案】D 【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在 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故答案为 D 项。智者学派属于古希腊, 排除 A 项;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家的理论没有推动革命的开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C 项。 9.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是 A. 指南针 B. 火药 C. 造纸术 D. 印刷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 证,故 A 符合题意;火药将人类带入到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级创造了条件, 故 B 不符合题意;造纸术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故 C 不符合 题意;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 D 不符合 题意。故选 A。 10.宋元时期风俗画是最大的亮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A.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B.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C. 展子虔的《游春图》 D.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北宋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著名 的风俗画,故 D 符合题意;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属于唐代的人物画,顾恺之的《女史 箴图》是东晋的人物画,展子虔的《游春图》是隋朝的山水画,故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1.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 纲目》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A 项正确。 12.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站在那些巨人 的肩膀上,牛顿才建立起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 《基督教原理》发表 B. 《物种起源》发表 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D. 《纯粹理性批判》发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 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是伽利略的作品,进一步论证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物种起源》的 作者是达尔文,涉及到的是生物学的领域;《纯粹理性批判》的作者是康德,涉及到的是哲 学领域。故C项正确。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成就·物理学成就·经典力学 13.“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 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文中说的是 A. 蒸汽机 B. 内燃机 C. 电动机 D. 珍妮纺 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 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并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良的联动式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把汽缸和冷凝器分离,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提高了八倍至十倍,结束了人类对畜 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故 A 正确;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汽车诞生了,汽车行业随之建立起来。此后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 现,与材料不符,B 错误;电动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材料不符,C 错 误;珍妮纺纱机是纺织业的变革,与材料动力革命无关,D 错误。 14.“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 飞机的广泛使用 B. 电话和电报的使用 C. 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D. 航天事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地 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故答案为 C 项。A、B 项都是传统的交流渠道;D 项与材料无直接关 系。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最重要”的要求,排除。 15.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A. 魏源的《海国图志》 B. 徐继畬的《瀛寰志略》 C. 姚莹《康輶纪行》 D.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答案】A 【解析】 【详解】魏源的《海国图志》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 侵略,故 A 符合题意;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属世界地理志,姚莹的《康輶纪行》对英法 历史,英俄、英印关系等问题都有所阐述,尤其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建议清政府加强沿 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故 BC 不符合题意;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 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6.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派别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B 【解析】 【详解】洋务派针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 B 符合题意;顽固派反对一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 A 不符合 题意;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且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故 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7. 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 《敬告青年》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 是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 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故 D 项正确;ABC 项错误。所 以答案选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名师点睛】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 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 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18.“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 的 行者”指的是 A. 洪秀全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废两千年帝 制”等信息可知 C 项符合题意,因为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皇帝制度。洪秀全 并没有推翻清政府,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主张推翻清廷,故 A、B 错误, 选 C。毛泽东之前,皇帝制度已被推翻,故 D 错误。故选 C。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实践 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 科学与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 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故 B 符合题意;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 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彻底反对封建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差距较大, 故 A 不符合题意;“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是实现 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故 C 不符合题意;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旗帜,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0.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新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 D. 邓小平理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 论成果,故 B 正确;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主 义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故 A 错误;“三个代表”和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 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但不符合“第一次飞跃”,排除 CD。 21.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 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王道和民主政治 B. 仁政和道德教育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和法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 善”,要用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重 要性,故选 B。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故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A。加强专制是法家思想,不符合孟子的主张,故排除 C。D 项法治不符合孟子和苏格拉底的 主张,故排除 D。 2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 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 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 A 项符合题意;保护环境并不是董仲舒的目的, 且材料中没有体现保护环境这一说法,故 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分别为“天与天子即 君主的关系”“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没有强调“天与民众”的关系,故C 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体现儒家学说政治地位是否因此提高,故 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3.《梁书儒林传序》记载,曹魏开始,“乡里莫或开馆,公卿罕通经术。朝廷大儒,独学 的 而弗肯养众;后生孤陋,拥经而无所讲习。三德六艺,其废久矣”。这表明魏晋时期 A. 儒学出现了危机 B. 崇学风气的衰退 C. 朝廷不重视办学 D. 经学为世人诟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在曹魏时期儒学在民间的教育荒废了,而且朝廷的大儒也 不再肯接受别人,而是自己独立的学习,所以导致了儒家的三德六艺被荒废,在整体上反映 出当时儒学出现了危机,难以继续适应时代要求,故选 A。材料只是提到人们不再怎么学习 儒学,这不代表崇学风气的衰退,当时玄学可是非常盛行的,排除 B;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历代统治者、学者对儒学教育都非常重视,排除 C;材料没有提及经学的弊端,排 除 D。 24.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 知行合一 B. 本心即天理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要通过每日接触、了解事物,多思考,才能把握理而 有所得,故强调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故 D 项正确;AB 两项是心学的内容,C 项是明朝李贽 的思想,故排除 ABC 三项。 25.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 (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 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 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 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 化的氛围浓厚,D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 A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 B、C。 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 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 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 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 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 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 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 律、趋势。 26.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即 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 艺)”。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 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 A. 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 B. 妇女地位低下 C. 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 D. 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答案】C 【解析】 中国古代“三从”“四德”的内容体现着男女不平等以及对人性的束缚,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对妇女的要求不仅仅在德才两方面;B 选项说法没有错误,但是没有挖 掘出事情的本质问题;D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我们不能从材料中就得出女服没有人身自由的 结论。 27.“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该思想主张灵魂的得救不能转向教会 购买赎罪券,也无需教士作为中介,只能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该思想的提出 A. 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B. 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 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 实现了教徒的思想自由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基督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在信徒和上帝之间有一个教会;材料 中“灵魂的得救不能转向教会购买赎罪券,也无需教士作为中介,只能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表明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人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打击了教会的宗教权威和思想 专制。故答案为 C 项,A 项排除。B 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矛头并非民众,不会动摇民 众的宗教信仰,排除;D 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实现教徒的思 想自由,排除。 28.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民贵君轻”等儒家伦理赞 不绝口。由此可推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B. 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 C. 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 D. 批判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作为启蒙思想家,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不是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排除 A;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不符合伏尔泰思想目的,排除 B;材料不是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 排除 C;材料表明伏尔泰采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攻击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启蒙思想, 即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发展自己,故选 D。 29.下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A. 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B. 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C. 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干政的局面 D. 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简牍是中国古代用来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根据材料中的“简牍”并结合所学可知, 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故答案为 B 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再拜上书太后陛 下”等文字出于海昏侯之手,A 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C 项说法具有片面性,仅从图片信 息无法得出,排除;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图片中的字体是隶书,排除 D 项。 【点睛】东汉时期的蔡伦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公元 105 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并将造纸方法写成奏折,得到皇帝赞赏,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 都视作奇迹,并逐渐推广使用。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 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 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30.《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物种起源》是世界近代科技史上两部可以相媲美的伟大著 作。这两部著作都 A. 对启蒙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B. 严重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理论体系 C. 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支持 D. 给近代中国维新思想提供了借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部著作严重动摇了基 督教神学理论体系,都使人类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故 B 项正确;为工业革命提供支持、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的只适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 AC 项排除;D 项只适合《物 种起源》,故排除。 31.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和被贬往新疆期间都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 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据此可知当时 A. 林则徐因其建议不合潮流而遭贬黜 B. 夷夏有别的传统心态受到挑战 C. 中体西用的主张未引起统治集团重视 D. 朝野尚未感到西方的冲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信息可知,林则徐的主张反映了他 已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先进,因此说“传统的夷夏”观念受到冲 击,B 正确;林则徐的建议是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A 说法错误;中体西用的主张是洋务运 动时期的指导思想,与林则徐无关,C 错误;据所学可知,当时是鸦片战争前后,因此说“朝 野尚未感到西方的冲击”的说法错误,D 错误。 32.《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 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 年,其发行量迅速 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 A. 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 B. 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 C. 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 D. 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依据材料“1896 年······ 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 商绅”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宣扬变法思想的《万国公报》受到官僚 商绅等的欢迎,这说明当时民族危机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万国公报》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并非客观公正,该选 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B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族危机对向西方学习 进程的影响,并未体现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C 选项错误,清政府的进行政治改革是从自身 需求出发的,并非由教会左右。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33.严复希望用以进化观为核心的西方理论铲除中国国民劣性的思想土壤,为此他提出要“鼓 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尤以“开民智”最为迫切。严复意在强调 A. 自由平等,批判尊孔逆流 B. 适者生存,推翻君主制度 C. 主权在民,确立民主共和 D. 借鉴西学,提高国民素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严复为了以进化观为核心的西方理论铲除中国国民劣性的思想土壤,他提出“鼓民 力、开民智、新民德”,这说明严复意在强调通过借鉴西学来提高国民素质,故D 项正确; 尊孔逆流是在袁世凯获取革命果实后,故 A 项错误;严复等人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主张实 行君主立宪,故 B 项错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故 C 项错误。 34.1904 年,钱穆进新式小学--无锡荡口镇的国语学校,受到的一大观念冲击就是老师钱伯 圭告诉他:《三国演义》等书可勿再读,因为此书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说明当时 A. 传统大统观念已经瓦解 B.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 推翻清王朝成为社会共识 D.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钱伯圭认为《三国演义》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形成中国历史 上一治一乱的观念的重要原因,不利于中国国家的强大和发展,体现出希望国家振兴的近代 民族国家观念,故 D 正确;材料只是反映钱伯圭的个人观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传统大一统 观念已经瓦解,排除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信 息无法体现,排除 B;材料只是反映钱伯圭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无法体现推翻清王朝成为社 会共识,排除 C。 35.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够酿成大气,并不只是几个新思潮的“弄潮儿”一呼 应的结果。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这说明 A. 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 B. 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 C. 先进思想并不为当时民众所接受 D. 新文化运动存在过于绝对化倾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新文化运动是社会大环境使然。与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 的说法相似,故答案为 A 项;B 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C 项说法与材料核心信息 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绝对否定传统文化和绝对崇拜西方文化的信息,D 项排除。 36.五四运动后,郑振铎等人认为要“向着德莫克拉西一方面以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他们也 强调其“改造的方法是向下的”,要“把大多数中下级的平民的生活、思想、习俗改造起 来”。这说明郑振铎等人 A. 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 B. 扩大了宣传科学思想的群体 C. 重新选择了改造中国的武器 D. 继续以西方文化变革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德谟克拉西”的意思是由人民统治,即民主。材料认为用 民主“改造”中国社会,而且“改造的方法是向下的”即将民主下移至“中下级的平民”, 扩大了宣传科学思想的群体。故答案为 B 项。A 项,该项中“放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 除;C 项,新文化运动中改造中国的武器是民主和科学,并没有改变,排除;D 项,根据所 学可知,民主强调的是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战胜资产阶级,不是单纯文化层面,排除。 37.1927 年冬天至 1928 年春天,“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区域——井冈山的同志们中有些人提出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个疑问。”为了及时回答这个疑问,毛泽东发表了 A. 《井冈山的斗争》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A 【解析】 【详解】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发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 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 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故答案为 A 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 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发表的 文章,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C、D 项。 38.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 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  )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 延伸到小村落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黄仁宇认为,毛泽东的成功是根据“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所确立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成功,所以材料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性。 因此 B 选项正确。A、C 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错误;D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国民党 对农村统治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39.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 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 A. 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道路 B. 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C. 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 D. 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 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 义国家,毛泽东意在强调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性,故 D 选项正确;《论联合政府》是 1945 年 4 月 24 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所作的政治报告,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无关,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 容毛泽东强调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性,材料内容没有批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与否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 的 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翻后不能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故 C 选项错误。 40.“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邓小平南巡讲话大大解 放了中国人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因为这次南巡讲话 A.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 正式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C. 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巡讲话的实质就是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D 选项符合题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十四大,A 选项排 除。1987 年,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B 选项排除。 1995 年 5 月 6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 选项排除。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第 41 题 12 分,第 42 题 16 分,第 43 题 12 分,共 40 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2)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答案】(1)、孔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 (2)政治主张:提出了“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 民心。 (3)董仲舒:①大一统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变化:(独尊地位,)在政治上占据 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可得出孔子主张仁,反对暴 政。 (2)由材料“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见孟子主张“仁政”;由材料“壮者 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兄,出以事其长”,可得出孟子的仁政的核心是民心问题,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争取民心。 (3)由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得出“大一统”;由材 料“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得出“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经过董仲舒的提倡, 汉武帝的认可,此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 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 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困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 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 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请回答: (1)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材料一所说的“文学方面巨大成就”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3)材料三四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1)人文主义。 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 (2)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天赋人权”,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 (4)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 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准备。 【解析】 【详解】(1)关于“核心思想”,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关于“举 例”,结合所学,可列举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和彼特拉克地的《歌集》。 (2)关于“国家学说”,结合所学,孟德斯鸠的著名观点是“三权分立”学说,而“三权分 立”学说的“核心”就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由材料三 “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力”“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个体都有享受 自由的权利”即可得出“天赋人权”和“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的结论。 (4)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可从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 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等角度思考作答。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 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 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 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它们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 步? (3) 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答案】(1) 主张: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变法图存。 (2) 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3) 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同:“君民共主”。 【解析】 【详解】(1)根据《海国图志》可知材料一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师夷智 以造炮制船”可知材料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根据“论政于议院。”“……君民共 主者……可知莫要于设议院。”材料三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根据材料“变法之本……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材料四主张变法图存。 (2) 弱点:根据材料“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 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可知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 政治制度。进步:根据所学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可知材料三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 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3)意思:根据所学维新思潮可知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材 料“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是指主张在中国保留君主且实现民主政治,即是君主立宪制,所 以它和材料三中的“君民共主”意思相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