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答案】D 【解析】 解题时首先判断“子学时代”的具体时期,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子学时代”可知指的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故D项正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均在秦朝建立形成,故AC项排除;“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项排除。 【点晴】解题关键是从“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入手,然后联系百家争鸣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 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 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主要派别有儒、道、墨、法、兵等学派;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①正确;法家学说开启了“重农抑商”的先河,②错误;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③正确;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④正确,故①③④,排除ABD,所以选C。 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影响,关键是识记相关学派的知识,逐一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3.下列主张与“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B.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D.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属于法家思想,法家主张“法”“术”“势”,D中“以其威势也”说明权威重要性,符合法家思想,故D正确;A和B均属于道家思想;C中儒家思想。 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 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但是汉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而居于统治地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 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到“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 A. 东周 B. 西汉 C. 北魏 D. 南宋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 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符合题意的是B项,CDA项排除。 6.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是 A.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B. “理”是万物的本原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开出新风气”,是说王阳明与前人观点有不同之处。A项是董仲舒的观点,B项是二程朱熹的观点,C项是王阳明提出的心学的主张,D项是黄宗羲的观点。故本题选C。 7.这是某位同学在学习儒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制作的示意图。其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其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D处,陆王心学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护和陆王心学两个流派,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正确,排除。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 8. “从唐末到北宋五子,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 ) ①理即天道 ②心即理也 ③经世致用 ④格物致知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儒家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项是明清时期提出的经世致用思想,④项是理学探求本源的方法,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 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之际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实质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A. 东汉《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B. 王羲之《兰亭序》注重规范法度,当时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开始发展为自觉艺术 C. 苏轼《赤壁怀古》飘逸豪放,表达报效国家的悲愤心情,反映了丰富的城市生活 D. 李时珍《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王羲之《兰亭序》属于行书,注重法度的是楷书特点,故B错误;表达报效国家的悲愤心情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故C错误;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千金方》,故D错误。本题选择A项。 11.从《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立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是 A. 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 B. 保证农时 C. 指导农业生产 D. 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级重视历法编订是为巩固其统治,由于历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因此要保护其经济基础必须重视农业,要促进农业发展也必然会重视历法的编订,故C项正确;重视历法客观上促进了天文事业的发展,故A项排除;B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不是主观目的,排除。 12.月球上有些环形山以中国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其中包括石申、张衡、祖冲之和郭守敬。以下对他们取得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 战国石申发明了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B. 东汉张衡撰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C. 南朝祖冲之所著《九章算术》在当时领先世界 D. 元代郭守敬编订了我国古代历法《授时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石申作《天文》,与甘德作《天文星占》合编起来《甘石星经》,故A项错误;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和候风地动仪,故B项错误;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故C项错误;元代郭守敬编订了我国古代历法《授时历》,故D项正确。 13.中国古代文学表达形式历经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文学从社会上层到社会下层的传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宫廷到民间,与①所述恰好相反,而是市民阶层的不断地发展;②从题干中无法体现,况且科举制是在隋唐时期确立,而赋则是汉代的文学形式;材料中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壮大,通俗文学也发展起来,故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B。 14.余秋雨认为:“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以下对汉字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隶书—篆书—楷书 B. 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隶书书写 C.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 D. 《兰亭序》是唐代行书的代表作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故A项错误;秦朝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小篆书写,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书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故C 项正确;《兰亭序》是魏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故D项错误。 15.下图是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局部),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通过此图可以看出 A. 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 B. 宋朝的市民文化繁荣 C. 人民虔诚地信仰佛教 D. 统一的王朝社会安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送子天王图》内容取自佛经故事,而通过画面看,明显受中国服饰等的影响,这体现出中外文化的交融,故A项正确;《送子天王图》是唐朝吴道子的人物画,并未反映出宋朝市民文化,故B项错误;单纯从此图无法看出信仰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国家的统一等信息,故D项错误。 16.“在他看来,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认识到善是什么的人就会行善。”因此,“他”提出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关心自己的灵魂”、“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 可知此人是苏格拉底,这是他美德即知识主张的体现,B正确。A项是普罗泰格拉,他不重视道德的作用,排除。C项是柏拉图,D项是亚里士多德,排除CD。 17.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 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 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 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 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答案】B 【解析】 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理性的认识,故答案为B。A项所述不是古希腊思想家探讨的重点;C为柏拉图的观点;D为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缺陷,与题意不符,排除ACD。 【点睛】西方人文精神复习首先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 一条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 三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 18.“除了艺术和建筑,文艺复兴也的的确确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 思想深入人心。”在“ ”填写较为恰当的是 A. 平等主义 B. 批判主义 C. 世俗主义 D. 浪漫主义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这与世俗主义相符,即强调人们关注社会现实,故本题选C选项。A选项出现于启蒙运动时期,B选项和D选项出现于18—19世纪。 19.“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宗教神秘主义、人类第一次、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结合所学,反映的正是文艺复兴的内容。分析选项,A项不合题意;C、D都在文艺复兴之后,不合题意“第一次”。所以应选B。 考点: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 20.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年)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意大利 A. 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B. 宗教改革正在进行 C. 人文主义流行 D. 无神论已经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说明14-15世纪意大利人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对人的关注超过了对神和宗教的关注,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C项正确;A项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排除;B项是16-17世纪发生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无神论的思想,故D项排除。 【点睛】“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1.16世纪早期,德意志率先起来“反对教皇”,要求停止向罗马缴纳教会税,结束罗马教皇任命主教的权力。领导此次宗教改革的是 A. 康德 B. 加尔文 C. 俾斯麦 D. 马丁·路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16世纪早期,德意志率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领导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故D项正确;A项是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排除;B项是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排除;C项是19世纪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排除。 【点睛】“16世纪早期,德意志率先”是关键信息。 22.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答案】A 【解析】 16世纪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否定天主教会对教权的垄断,是人类自我主导意识的展现,故选A;B项是对天主教会的控诉,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C项是承认天主教会的权力的,也与题意不符合;D项只是否定了教会的权力,但并没有体现出人类自己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23.“它(指宗教改革)意味着人人都应有同样的自由,根据他们自己良知所指示的方式来信仰上帝——如果良知不让他们这样做的话,他们还根本有不信神的自由。”这说明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A. 确立了信仰自由的原则 B. 确立了无神论的思想体系 C. 涌现出大量的新教教派 D.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人人都应有同样的自由”“根据他们自己良知所指示的方式来信仰上帝”反映了宗教改革使人们掌握了信仰的自主权,不再依赖罗马教会,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反对的是罗马教会而不是上帝,所以宗教改革家们没有宣扬无神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大量新教教派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信仰的自由,而没有强调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故D项错误。 【点睛】“人人都应有同样的自由”“根据他们自己良知所指示的方式来信仰上帝”是关键信息。 24.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二者 A. 斗争矛头都直指罗马教皇 B. 都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C. 都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 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抨击教会的禁欲主义,斗争的矛头并没有直指罗马教皇,排除A。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而文艺复兴没有,排除B。文艺复兴通过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提倡人文主义,但是宗教改革并没有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C。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宗教改革则将人们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了出来,两者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D项正确。 【点睛】本题熟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25.以下是16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其共同之处是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 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A. 挑战权威 B. 否定神性 C. 崇尚理性 D. 倡导民主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批判,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故共同之处是挑战权威,A项正确。马丁·路德虽然对天主教会不满,但他不反对宗教信仰,没有否定神性,排除B。二人都未提出崇尚理性,倡导民主的思想主张,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共三道题) 26.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张:强调“大一统”;特征: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解析】 【分析】 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注意结合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 【详解】(1)材料一中文字“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仁的根本是孝悌,即伦理道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有关仁的表述众多,其中以孔子的仁爱和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最为著名。 (2)根据材料信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体现了董仲舒强调 “大一统”, 糅合道家、法家等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学的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第一问从材料中“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概括理学的积极作用;第二问从材料中“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结合儒学发展得出原因。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成就 简介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武器广泛使用。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 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地磁偏角 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 十二气历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时安排 活字印刷术 11世纪中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年 《营造法式》 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依据材料,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答案】特点: 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实用性强;多领域成就突出。 原因:经济:农耕文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海外贸易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农业发展历法);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提供政权保证;文化上:重文轻武,学术自由,提供宽松环境;前代科技文化的积累,奠定良好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特点一问,根据材料中的“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年”,可以看出世界领先;根据材料中的“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影响深远;从材料反映的宋代科技成就涉及到的领域可以看出实用性强和多领域成就突出。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一问,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我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来分析说明即可。 28.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结构与形态体现出文化的差异 材料一 公元前5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把外来文化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文化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纯粹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古希腊文化是如何体现出构建“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的。 材料二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和体育设施,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三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殿堂、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并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不同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原因:政治上,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古希腊孕育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强调严格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 【解析】 【详解】(1)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如何体现出“构建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的”。因此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主张加以说明即可。 (2)第一小问的不同特点,依据材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法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可以得出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依据材料“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古希腊和中国的政治、思想两个角度分析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