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历史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1.西周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官员一般都会经历册命仪式从而被授予职权,即使是子继父职、 世袭继承也必须经过周王的册命仪式才能拥有合法地位,而册命仪式绝大部分都是由周王所 主持。西周制订这一规则旨在 A. 维护周王的政治权威 B. 加强周王对地方控制 C. 保障贵族 世袭特权 D. 促进礼乐制度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周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官员一般都会经历册命仪式从而被授予职权,而册命仪式 绝大部分都是由周王所主持,这一规则有利于维护周王的政治权威,故选 A;册命仪式并非 只针对地方官员,排除 B;周王主持册命仪式,与“保障贵族的世袭特权”无关,排除 C;D 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册命仪式绝大部分都是由周王所主持”,紧扣关键信息分 析解答。 2.公元前 213,博土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随后,李斯向秦 始皇提出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 官府销毁,材料反映出秦王朝 A. 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 B. 存在着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 C. 使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 D. 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博土淳于越的思想属于儒家,李斯的思想属于法家,材料反映秦朝建立初期,存在 儒家和法家两种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故选 B;材料无法体现统一了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 排除 A;C 不符合材料“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 外”,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统一思想”,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博土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的 3.宋代司马光罢相时市人为之叹息,他再次当政时,市人为之额手;后来金人入侵,李纲被 罢职,太学生陈东纠集学生抗议,市人加入者也甚众多,这反映出宋代 A. 市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B. 传统社会秩序已被打破 C. 士子与政府间矛盾尖锐 D. 知识阶层社会基础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太学生陈东纠集学生抗议,市人加入者也甚众多”可知,知识阶层受到很多 市人的支持,说明知识阶层社会基础扩大,故选 D;A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不能体现 士子与政府间矛盾尖锐,排除 C。 4.明代中后期山东兖州府,“土宜木棉,贾人转鬻江南,为市肆居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 时 A. 南方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农产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C. 山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D. 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山东兖州盛产棉花,于是商人将兖州的棉花转运到缺少棉花的江南地区进 行贩卖,这表明区域经济的差异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故选 D 项;虽然明清时期,南方经 济领先于北方,但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山东兖州“土宜木棉”,但 并不表明当时山东兖州就以种植棉花为主,农产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也不表明当时山东 兖州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故排除 BC 两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土宜木棉,贾人转鬻江南”,联系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 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5.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 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 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 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 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 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李时珍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 民间有效的单验方,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说明《本草 纲目》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 B;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中心 转移”的问题,排除 C;材料信息与“市场机制”无关,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 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1896 年至 1898 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 40 人自浙江、 四川、江苏、湖北、槟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 60 项,涉及拟开办学堂 请代聘各科老师,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据此可知,当时 A. 维新派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 B.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 C. 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 维新变法与中国实际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1896 年至 1898 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涉及多地众 多维新事业,说明当时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 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维新派是 否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排除 B;材料 不能说明维新变法是否与中国实际结合,排除 D。 7.下图是 1880 年的上海外滩街景。该街景的出现 A. 具有明显的殖民侵略色彩 B. 反映了西方建筑样式的普及 C. 是上海近代化的必然结果 D. 改善了上海民众的居住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租界区的设立外滩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纤道重修,道路加宽”,说 明上海街景的变化与西方设立租界有关,体现了明显的殖民侵略色彩,故选 A;B 错在“普 及”,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 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根据材料“随着租界区的设立外滩 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纤道重修,道路加宽”,可知道路重修是为了适应租界外国人的需要, 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随着租界区的设立外滩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纤道重修,道 路加宽”,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8.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 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 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 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B. 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C. 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D. 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认为“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 领袖权”,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的影响;C 选项错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并未着力开辟农 村革命道路;D 选项错误,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已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1922 年中 共二大上就已经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9.1962 年,陈云指出:“要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 业和市场上。农业问题、市场问题,是关系五亿多农民和一亿多城市人口生活的大问题,是 民生问题。”他意在 A. 巩固已有工业化成果 B. 促进城乡经济的同步发展 C. 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D. 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9 至 1961 年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陈云指出“要把工业生产和 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目的是尽快实现国民经济 的恢复,故选 D;A 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 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陈云意 在调整国民经济,并非推进市场化改革,排除 C。 10.下面为全国政协前五届会议提议案数量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新时期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B. 新中国政治制度借鉴苏联模式 C. 政治事件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D. 改革开放奠定政协制度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统计表看出,1965 至 1978 年,全国政协只召开了一次会议,这个 1966-1976 年 文革破坏了正常的民主政治活动有关,故选 C;A 项错在“开始”,排除;从全国政协召开会 议的次数,无法体现借鉴苏联模式,排除 B;政协制度在新中国建立初已经建立,并非改革 开放奠定政协制度的基础,排除 D。 11.下面为中国著名版画家江牧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 A. 反映出美苏争霸的激烈 B. 表明“左”倾错误干扰艺术创作 C. 受到当时国际环境影响 D. 反映出“一边倒”政策成效显著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漫画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帝国主义在劳动者手创的世界里发抖》”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反映出 20 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对帝国主义的冲击。因此 该漫画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苏争霸的激烈,故 A 项错 误;漫画体现不出“左”倾错误的干扰,故 B 项错误;漫画和“一边倒”政策无关,故 D 项错误。 12.1987 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凡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 普通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这一决定 A. 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B. 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兴起 C. 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 D.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987 年中央做出完善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是为了更好地完 善国民教育体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职业教育早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兴起;C 选项错误,高等教育质量与职业教育的普及没有必然的联系; D 选项错误,职业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3.摩根·汉森曾精辟地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提倡者强调公民是受法律保护的,因而宁肯 把违法乱纪的现象归咎于官员们和政治领导人,而不是民众或城邦本身……法律是束缚统治 者而不是被统治者的。”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 A. 重视对官员的监督 B. 杜绝了权力的滥用 C. 只保护平民的利益 D. 存在权力制衡机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法律是束缚统治者而不是被统治者的”可知,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对官员的监 督,故选 A;B 项中“杜绝了“表述错误,排除;雅典民主政治保护雅典公民的利益、城邦 利益,C 排除;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法律是束缚统治者而不是被统治者的”,紧扣关键信息分 析解答。 14.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费奇诺认为,灵魂作为宇宙中介的首要功能即连接功能,宇宙符 号从灵魂那里穿过,再折射到其他事物之上,灵魂尽管与人有所区别,但灵魂与“爱”必须 通过作为“中项”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这一思想 A. 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 B. 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C. 冲破了神创人的谎言 D. 肯定了宗教的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费奇诺认为灵魂只有通过人才能以爱连接万物,这提高了人 的主体地位,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上帝,且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把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并未否定上帝;C 选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在 材料中并未提及;D 选项错误,材料只是肯定了人的作用,并没有肯定宗教的价值。故正确 答案为 A 选项。 15.18 世纪中期以来,英国人普遍认为早期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是靠自我奋斗成功的。 欧文曾提到,在 1792 年左右,棉纺厂主塞缪尔·奥尔德诺连续两年每年以获利 1.7 万英镑 而闻名遐迩,人们认为他是织造业和商界的大人物。这可以用来说明 A 商业革命引发了工业革命 B.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C. 技术革新优化了产业布局 D. 工业革命改变了阶级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18 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英国的早期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说 明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改变了阶级结构,故选 D;材料信息与商业革命无关, 排除 A;B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产业布局 的优化,排除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英国人普遍认为早期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人们认为 他是织造业和商界的大人物”,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6.卢梭说:“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我几乎敢于断言,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 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卢梭在此 A. 赞赏理性对人类的价值 B. 倡导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 C. 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D. 强调生命权是人的自然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可 知,卢梭主张“回归自然",强调人的感性,反对理性至上,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选 B; 材料反映卢梭反对理性至上,并非赞赏理性,排除 A;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与材料无 关,排除。 17.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 是议会执政党(多数党)的领袖。因此,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 故执政党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这一传统 A. 延续了专制制度 B.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 维护了议会主权 D. 确立了君主立宪 【答案】B 【解析】 【详解】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以首相为首的执 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 B;英国“光荣革 命”后已经确立民主政治,并非专制制度,排除 A;C 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权利法 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 不符合题意,排除。 18.1859 年 11 月 24 日,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 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随后,生物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 A.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B. 否定了君权神授传统观念 C. 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 D. 形成了新的工业革命浪潮 【答案】C 【解析】 【详解】1859 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 基----上帝创世说,是生物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故选 C;1687 年牛顿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近 代自然科学形成,排除 A;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君权神授传统观念无关,排除 B;达尔文的进 化论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 D。 19.1871 年 4 月底,巴黎公社内部出现了所谓的“多数派”和“少数派”,一些群众组织认为 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公社的分裂,便发表声明,批评公社部分领导人的错误行为,督促两派进 行和解并为公社的崇高目标共同努力。这体现了 A.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B. “社会公仆”意识的强烈 C. 公社内部分裂势力的强大 D. 公社成员的高度责任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一些群众组织认为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公社的分裂,便发表声明,批评公社部 分领导人的错误行为,督促两派进行和解并为公社的崇高目标共同努力”可知,巴黎公社成 员关心公社大事,以公社利益为重,具有高度责任感,故选 D;俄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排除 A;材料反映公社群众的高度责任感,不是指领导人, 不属于 “社会公仆”意识,排除 B;材料说明巴黎公社内部出现的“多数派”和“少数派” 可能导致公社分裂,C 项夸大其词,排除。 20.20 世纪,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审判》讲述主人公约瑟夫.K 在 30 岁生日那天突然 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 明他无罪,最后他被处死在采石场。该作品 A. 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 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 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反映了阶级矛盾的尖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小说主人公自知无罪,虽极力证明,但均属徒劳,这正是现代 主义文学的典型特点,体现了资本主义司法制度的荒诞,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荒诞的批判,因 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中抨击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不是专制政体;C 选项 错误,该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D 选项错误,此时期阶级矛盾 主要突出的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但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21.20 世纪 20 年代初,随着内战的结束,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 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为此,苏俄政府力主 A. 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C. 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 D 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20 世纪 20 年代初,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 的基本问题”指的是试图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 B 项 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 A 项错误;这一政策没有给予农民经济 上的独立性,故 C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符合“军事方面获得的全 部经验”,故 D 项错误。 22.下表反映了二战以来日本科技政策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二战后日本 A. 谋求科技发展的创新之路 B.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主体角色 C. 环境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焦点 D. 强调科学技术 综合性研究 【答案】A 【解析】 的 【详解】二战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 政策补贴高新技术产业,刺激科技发展,谋求科技发展 的创新之路,故选 A 项;材料可以反映出日本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但不表明政府是科 技创新的主体,排除 B 项;日本政府政策的制定主要着眼于科技的发展,而不是环境保护, 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综合性研究信息,排除 D 项。 23.1965 年,根据欧共体执行委员会的估计,美国的公司掌握着欧洲计算机生产的 80%,汽 车生产的 40%。1968 年 7 月 1 日起,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 盟。同年,法国新闻记者施莱伯的《美国的挑战》成为最畅销书籍。这反映出 A. 美国完全控制欧洲 B. 西欧经济独立自主的趋向 C. 美欧冲突不可调和 D. 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同年,法国新闻 记者施莱伯的《美国的挑战》成为最畅销书籍”可知,欧共体成员国加强了经济一体化,应 对来自美国的挑战,反映出西欧经济独立自主的趋向,故选 B;A 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 实,排除;C 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欧政治一体化,排除 D。 24.1961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 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 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 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 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答案】A 【解析】 【详解】1961 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 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以适应冷战需要,故选 A;B 不是美国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国在 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与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关系不大,排除 C;当时,美 苏争霸,这一举措并非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排除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5 题 14 分,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2 分,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的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 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 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 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 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 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 15 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 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 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 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一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 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答案】(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 世致用为主题)。 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 (2)差异: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 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对人身自 由与平等的研究。 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 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 【解析】 【详解】(1)总结概括材料一的内容可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对治国 安邦的研究,社会责任感强烈,崇尚实用。成因主要结合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中国古代特 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进行总结即可。 (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从目的、侧重点的差异上比较中西方人文精神的不同。西方人文 精神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产阶级民主 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的角度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并由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现代民族。 中华帝国体系的基础是以皇权和官僚统治为主体的中央专制集权、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 经济、是以家族单位为主体的宗法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这套帝国体系保 持着以汉文化为核心、聚合多元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格局,但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民族 国家。 ——摘编自付春《从帝国体系到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目标是推翻专制政权,建立共和政体。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 下”的王朝国家,转变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 别”来构筑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辛亥革 命通过制度及法律的变革,建构了新的近代国家与民族的构架,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 国家民族的转型。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为党的事业胜利的基本保障,并取得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 ——材料二、材料三均摘编自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帝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 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构建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特征,并简述近代 民族国家产生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的积极 作用。 【答案】(1)理由:政治上以中央专制集权为基础;经济上以农耕经济为主体;思想上以儒 家思想为主流;宗法观念浓厚;法律上尊崇人治。 (2)特征:主权国家;民族平等。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促进民主法治化 进程;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3)积极作用:维护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团结;促进了民主化与工业化建设的创新;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了民族尊严;彰显了大国责任,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了国际文 化交流。 【解析】 【详解】(1)理由:根据“以皇权和官僚统治为主体的中央专制集权”得出政治上以中央专 制集权为基础;根据“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得出经济上以农耕经济为主体;根据 “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得出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根据“是以家族单位为 主体的宗法社会”得出宗法观念浓厚;根据所学可知,法律上尊崇人治。 (2)特征:根据“现代主权国家”得出主权国家;根据“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 来构筑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得出民族平 等。条件: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促进民主法治化进程、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等角度分析回答。 (3)积极作用:可从维护多元一体的民族团结、促进民主化与工业化建设、维护民族尊严、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总结。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 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 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 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 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 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 超过 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 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发展最耀眼,也是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些对外开放通商口 岸。1895 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 26 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 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组,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乎在西方国家将 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源(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 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 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城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圈的改组,也是对国内资源 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 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1840-189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清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 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答案】(1)同: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城市化分布区域不均。 异:英国的城市化是自发形成的;中国的城市化深受外来侵略的影响。 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中国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率低。 (2)意义: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打破了中国 原有的经济格局,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 【详解】(1)同:据材料一“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 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可知,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 祥地和工业化地区;据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发展最耀眼,也是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 些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些对外开放通 商口岸,这是因为这些地区近代工业集中;即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据材料一“……原有的 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 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和材 料二“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源(人口、商 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可知,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据材料一“这些地 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和材料二“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圈 的改组,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 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可知,城市化分布区域不均。 异: 材料一“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 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可知,英国的城市化是自发形成的; 据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发 展最耀眼,也是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些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并结合所学可知,城 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些对外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城市化深受外来侵略的影响。 据所学可知,英国城市化起步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早,水平高;而中国城市化开始于鸦片 战争后,中国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率低。 (2)意义:本问可从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打 破了中国原有的经济格局,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 角度回答。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现代性原本是西欧的概念,是相对于西欧中世纪的旧体制而言。现代社会与 旧体制正相反,它具有共和的国家形式、良心的自由、社会的平等、集中的行政管理以及最 重要的个人自决。 二、对于东方,现代性的问题是从外部强加的,从一开始就缺少内部特别是草根阶层的推 动,几乎完全依靠政治以及知识精英自上而下地发动改革,由此决定了东方现代性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 三、思想的多样化、初始条件的不同和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决定了走向现代社会的道 路的多样化。现代性的先声—启蒙运动就曾出现两大流派,英国和法国的启蒙运动,两大流派 受到不同启蒙大师的影响。 四、现代性的表现方式和通往现代社会的道路可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路径 依赖决定了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不同道路。思想体系的不同、历史因素的不同,使各国现代 化有了独特的路径依赖。 ——摘编自许小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 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观点:现代社会以维护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为主要政治目的。 评述:现代社会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现代社会以追求民主政治和维护个人自由为政治核心, 随着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代议制逐渐确立并向全球推广,以美 国民主共和体制和英国君主立宪体制为蓝本的世界现代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现代性民主政治 得到巨大发展。随着 20 世纪中期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中国等国家社 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渐确立,个人自由、社会平等和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渐完善。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在近代西方代议制和启蒙思想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体现在对政治民主 化和个人权利的维护上。 观点:追求现代社会的道路具有多样化特征。 评述:受到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各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呈多样 化趋势。20 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通过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指 导目前中国发展的核心思想。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自我调整,革新资本主 义制度,逐渐探索符合国情的具有不同模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思想体系、历史根源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各个国家独特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解析】 【详解】根据“现代性的表现方式和通往现代社会的道路可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指导思想 和路径依赖决定了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不同道路。”得出观点:追求现代社会的道路具有多 样化特征。评述:根据“思想体系的不同、历史因素的不同,使各国现代化有了独特的路径 依赖”,说明受到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各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 呈多样化趋势。然后,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确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 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说明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路 径。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美国探索符合国情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后,总 结提升:思想体系、历史根源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各个国家独特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