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9届)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1.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 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 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2. 1871年3月26日,巴黎举行选举,人民群众成群结队前往投票,像盛大节日一般。3月28日举行公社成立大会,市政厅广场上人山人海,热烈欢庆自己政权的诞生。这表明巴黎公社 A. 实行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 B. 赢得了国民的广泛支持 C. 由巴黎人民掌权 D. 与古雅典民主制度相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的巴黎公社。由材料关键信息“人民群众成群结队前往投票”、“市政厅广场上人山人海,热烈欢庆自己政权的诞生”,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巴黎公社是人民的政权”,C符合史实和题意;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B项属于误选项,但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概况 ‎3.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所以B项不正确。C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D项是无关项。妇女也有选举权说明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所以正确答案选择A项。‎ ‎4.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之所以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因为 A. 它建立在多方协商的基础之上 B. 规定了人民权利及新政权架构 C. 这一纲领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 D. 确立了首都、国旗与代国歌 ‎【答案】B ‎【解析】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了人民权利及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基本内容,体现了宪法的特征,故在正式宪法诞生之前,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故B项正确;多方协商的基础并不是临时宪法性质的充分条件,故A项错误;《共同纲领》的诞生时间也不是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的原因,故C项错误;首都、国旗与代国歌,也不是宪法最主要的内容特征,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宪法的内容特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949年《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和规定出发,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开辟了澳门发展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错误的是 A. 开创“一国两制”的新局面 B. 实现澳门地区的完全自治 C. 中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D. 澳门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开创了“一国两制”的新局面,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澳门地区是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已经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使澳门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睐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出题思想很明确,儒者直接点明本题的考点——儒家学派。作为思想领域中的翘楚,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不断传承与发展。作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儒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现实状况。儒者的复古思想传达出的是一种治国理念,提倡仁政、德治。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只要抓住儒家思想的最本质的内容,本道题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到正确答案。‎ ‎7. “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天”而“子民”、祭拜自己的祖先。都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这反映了秦汉以后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故A错误。‎ 材料也不能说明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故C排除。材料没有强调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8. 清初的思想家唐甄指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这反映出 A. 清政府对经济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 B. 进步思想家已意识到工商皆本的重要性 C. 学术界对清政府立国政策强烈不满 D. 清初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甄意识到工商皆本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经济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故A项错误;仅仅以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学术界对清政府立国政策强烈不满,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B。‎ ‎9.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 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 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 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 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关内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人文主义,不是道德价值观,A不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在启蒙运动中出现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动摇神学统治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内容可知他们都强调以人为中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格拉、柏拉图 ‎10. “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在此时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A. 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 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反映出这一新思想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B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故C项正确;D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实质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的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所发起的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进行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和新文化的创造。‎ ‎11. 在15世纪的西方,出现了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的现象,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公元500至1400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是因为 A. 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 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 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可知这是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传播思想有关,故B项正确;A与材料中内哈不符;C属于地理方面;D属于交易会信息。‎ 考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12.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 动摇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依据所学知识,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即人只要虔诚的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从而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和传教士的作用,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3. 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下列不属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的是 A. 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B.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C. 基督徒须知,周济穷人,或贷款给缺乏的人,比购买赎罪票好得多 D. 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所科的惩罚以外,既无意义也无权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宗教改革“九十五条论纲”的相关知识,“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反映了对教会权威的承认,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符合题意;B项反对赎罪券,符合史实,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也反对购买赎罪券,符合史实,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反对教皇权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答案为C项。AB两项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题目中的信息“理性”不符,排除; D项中的“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材料不符,排除。‎ ‎15.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最大胆的学说”指的是 A. 人文主义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三权分立思想 D. 自由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度,体现了18世纪启蒙思想的三权分立学说,故C正确;启蒙思想以理性主义为核心,不是人文主义思想,故A错误;近代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度,故B错误;近代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自由主义思想,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词“美国、18世纪哲学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的影响在美国的体现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三权分立的答案。‎ ‎16. 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出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A. 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 B. 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 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 D. 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答案】C ‎【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可见伏尔泰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伏尔泰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排除B;材料“永远别来吾邦”,可见伏尔泰不主张中法两国加强交流,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排除D。故选C。‎ ‎17.‎ ‎ 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这个“大我”是指 A. 民主自由 B. 法律至上 C. 主权在民 D. 公共意志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提到,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这反映了全体公民遵守公共意志,订立社会契约的思想,故这个“大我”是指公共意志,故D正确;民主自由,不符合社会契约理论的内容,故A错误;法律至上与社会契约理论无关,故B错误;主权在民,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故选D。‎ ‎18. 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须受到批判。”这里“批判”的本意是强调 A. 批驳否定 B. 批评指正 C. 质疑分析 D. 理解同情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须受到批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德主张理性批判,强调质疑分析,故C正确;理性批判不等于批驳否定,故A错误;批评指正,也不符合理性主义的含义,故B项错误;理解同情,也不符合启蒙思想理性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学生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一切都须受到批判”,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出“质疑分析”的最佳答案。‎ ‎19.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体西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03年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B没有揭示张之洞的禁令的实质,排除B;C和题意无关,排除;由于“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是外来词汇,张之洞基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体西用 ‎20.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代表人物,而“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排除;结合甲午战后的时代背景,可知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是为了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故B项正确;改良思想的开端应该是在早期维新思想时期,与题意时间不合,故C项排除;据题干中“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得出梁启超希望中国能像英日那样崛起,并没有对民主革命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梁启超思想主张 ‎21.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即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的表述符合题意。A“各界思想趋同”表述有误;B“主要手段”表述有误;“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反映了不是真意接受三民主义,D也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影响 ‎22.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 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 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时间中共七大(1945年)和当时毛泽东的话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等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并没有要说明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也未批判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B两项,D与材料无关,所以材料说明当时是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所以选择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七大 ‎【名师点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23.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 ‎24.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的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世俗文化是受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 点睛:自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文学艺术出现适应市民需要的趋势。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均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此类试题要把握住自宋之后文艺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原因来分析解答。‎ ‎25. 1977年12月,他们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而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青春不再,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步入考场,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这一历史情景的出现得益于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 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 C. 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77年12月,他们……步入考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现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故A错误;1977年邓小平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故B项正确;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C项错误;1995年实施“211工程”计划,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高考、“科教兴国”战略、“211工程”等事件的时间,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77年12月,他们……步入考场”,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A.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 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答案】B ‎ ‎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 ‎27. 列宁评价近代某位科学家时说:“(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评价的应是 A. 英国科学家胡克 B.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 C.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 英国科学家牛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与材料“(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不符,故A项错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最早阐述了进化理论,但因为缺乏生物学证据而被淘汰,与材料“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不符,故B项错误;达尔文进化论,与材料“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相符,故C项正确;英国科学家牛顿是经典力学,与材料反映生物之间的联系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8. 在相对论创立之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爱因斯坦也因此遭受过无数的责难与屈辱。这主要是因为相对论 A. 创立者声名不显 B. 超越多数人认知 C. 没有形成系统性 D. 与经典力学相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异常深奥,为多数人所不了解而使爱因斯坦遭受过无数的责难与屈辱,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爱因斯坦是杰出的科学家,声名远扬而非不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相对论是一门学说,已经形成系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与经典力学相悖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非与经典力学相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9. 某学者评论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通过这些扭曲滑稽的,但却着实让人心酸的意象,我们从“变形”中看到了“正常”,从扭曲的社会中看到了其应有的模样。据此可知《变形记》属于何种流派的作品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扭曲滑稽的,但却着实让人心酸的意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故D项正确;古典主义一般没有扭曲滑稽的人物形象,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注重感情色彩,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如实描写,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选D。‎ ‎30. 在纪实影片《帝国的毁灭》中有如下片段:秘书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他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对影片创作合理的解释是 A. 艺术作品一定要反映真实的历史 B. 作者意在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C. 希特勒不愧为有教养、受人尊敬的领袖 D. 作者企图颠覆人们对希特勒的固有印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题眼是“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艺术作品不等于真实的历史,故A项错误;作为“纪实影片”,“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故B项正确;希特勒是法西斯独裁者,不是“有教养、受人尊敬的领袖”,故C项错误;“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难以充分说明作者企图颠覆人们对希特勒的固有印象,故D项错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表现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解析】(1)据材料一“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个人自我修养、经世济民情怀等方面回答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等方面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本题据材料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关注现实、培养道德品质等方面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佛道思想的挑战、复兴儒学的需要等方面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就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的“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四“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史料四分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有何发展?‎ ‎(4)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答案】(1)思潮:人文主义。背景: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2):表现:“印记——其主张明显带有一种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 ‎(3)击败基督教思想;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4)观点: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探索: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再从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等方面回答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本题根据史料二“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各国政府管理教会等方面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本题根据史料三“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的角度分析启蒙运动有何发展。‎ ‎(4)本题据材料四“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等方面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方面指出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