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60分 ‎1. 西周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这表明 A. 分封主体发生变化 B. 宗法关系扩展 C.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D. 礼乐制度瓦解 ‎【答案】B ‎【解析】甥舅关系体现出的是宗法观念,“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说明是宗法观念的扩展,B正确;西周分封主体并没有变化,A错误;分封制度走向崩溃时春秋战国时期,C错误;D是东周时期。‎ ‎2. 古代雅典通过陶片放逐法来打击民主敌人,公元前417年的投票,雅典人最初流放的目标似乎是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最后流放的却是相对改要的许佩波罗斯。这表明陶片放逐法 A. 对威胁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 B. 成为打击敌人、维护民主政治的武器 C. 加剧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 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答案】D ‎【解析】“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最后流放的却是相对改要的许佩波罗斯”说明陶片放逐法语民主最初目的显然不符,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材料主旨,排除。‎ ‎3.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 A.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B.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 C.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D.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汉代选官方式有多种,照顾到各种不同情况,这是根据政治需要确定的选官制度。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世卿世禄制是指根据血缘关系就能为官,与材料信息反映的“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不同,因此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实行多种选官方式的原因,排除C项。‎ ‎4. 美国的法院采取双轨制,即联邦法院与州法院同时存在且互不隶属,州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但当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诉讼时,当事人有权将案件一直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这体现了 A. 三权分立原则 B. 共和制原则 C. 对宪法负责制 D. 联邦制原则 ‎【答案】D ‎【解析】美国地方州在不违背中央集权制下,有一定自主权,“州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体现出联邦制特点,D正确;A、B属于中央政府组织原则;C是总统负责对象。‎ ‎5. 1926年3月1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一项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谴责党由于在吸收工人时的“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而使组织发展缓慢。据此可知 A. 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重重 B. 国共第一次合作已濒临破裂 C. 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 D. 国民大革命出现的叛逆倾向 ‎【答案】A ‎【解析】材料“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吸收工人时的‘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重重,共产国际对此予以指导,故A正确;1926年3月国共第一次合作并未濒临破裂,故B错误;共产国际指示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这没有错误,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大革命出现叛逆倾向,故D错误。故选A。‎ ‎6.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这说明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B. “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 C. 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 D. 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无论是苏联方面的“‘缓和’外交政策”,还是美国的“‘和平演变’的战略”,都是根据各自情况所作出的战略调整,仍然是美苏对抗的组成部分,只是“冷战”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7.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A. 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 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 C. 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 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说明我国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C项正确。材料强调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而不是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而是强调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B。材料强调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而不是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需要掌握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表现和成果,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理解即可知道答案。‎ ‎8. 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该趋势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 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 欧洲加快了政治一体化进程 C. 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D.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相关内容——日本、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日只是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项表述不全面,不能够体现出题干“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要求;CD两项表述相比,D项最能够体现题干要求,最为准确。 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本、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名师点睛】世界政治多极化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政治多极化,其实是经济多极化之后的产物。而经济的多极化没有军事的支撑又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得不到保障。‎ ‎9. 唐初有诏令规定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为了 A. 规范普通民众生活 B. 加强官员监督力度 C. 增加户口发展生产 D. 强化宗族维系作用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包括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为主,以商税(包括关税与市税)为辅的税收制度。唐朝结婚年龄不断降低以及“量准户增多”作为升官的依据,其目的就是增加户口数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应当联系封建社会的税制情况,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户口增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答案。‎ ‎10.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 经济作物的扩大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D项正确;A、C不符合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应排除;人口急速增长是在雍正时期推行摊丁入亩之后,故B项错误。‎ ‎11. 表格为中国1952~1957年《各产业社会劳动人数统计表》(单位:万)。据此可知,当时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第一产业 ‎17.317‎ ‎17.747‎ ‎18.151‎ ‎18.592‎ ‎18.544‎ ‎19.309‎ 第二产业 ‎1.531‎ ‎1.715‎ ‎1.882‎ ‎1.913‎ ‎2.468‎ ‎2.142‎ 第三产业 ‎1.881‎ ‎1.902‎ ‎1.799‎ ‎1.823‎ ‎2.006‎ ‎2.320‎ 合计 ‎20.729‎ ‎21.364‎ ‎21.832‎ ‎22.328‎ ‎23.018‎ ‎23.771‎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城市化有一定发展 C. 第三产业一直持续发展 D. 农业发展陷入停滞 ‎【答案】B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52~1957年第一产业劳动人数微弱增加,第二产业劳动人数总体有所增加,第三产业劳动人数总体也有增加,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第二三产业劳动人数总体有所增加说明城市化有一定发展,故B正确;各产业劳动人数变化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错误;“第三产业一直持续发展”不符合材料数据,故C错误;第一产业劳动人数微弱增加,这不能说明农业发展陷入停滞,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1952~1957年各产业劳动人数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工业、商业所处的城乡区域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2.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来看,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人们仍然对私有制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3. 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 B. 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 C. 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 D. 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由于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运往欧洲的茶叶大幅增加,从而价格下降。故答案为D项。东西方贸易萎缩,运往欧洲的中国茶叶日益减少,茶叶价格将逐步上升,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 ‎14.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特别是在19世纪50-60年代,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两倍,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蒸汽机使用更加普遍,铁路建设尤为突出,总长度接近1.8万公里。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快法国基础学科研究的革新速度 B. 促进了法国民主制度走向最终确立 C. 实现了产业革命在法国的充分开展 D. 增强法国参与殖民扩张活动的实力 ‎【答案】B ‎【解析】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迅速崛起,封建保守势力日益削弱,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15. 1929-1932年,联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多次通过有关扩大出口产品的生产和提高其质量的会议。党组织对及时履行出口任务加强了监督,逐月听取报告。苏联出口 A. 旨在在吸取大量外汇资金 B. 体现工业化成就突出 C. 促进社会制度空前对立 D. 缓和了苏联经济危机 ‎【答案】A ‎...........................‎ ‎16. 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A. 实行“以工代赈”‎ B. 大力推行国有化 C. 建立“福利国家”‎ D. 发展“新经济”‎ ‎【答案】C ‎【解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的社会问题,采取建立“福利国家”的政策缓解社会矛盾,故C正确;实行“以工代赈”属于罗斯福新政,故A错误;大力推行国有化,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的背景不符合,故B错误;发展“新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也不符合社会贫富悬殊扩大的背景,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福利国家”针对社会贫富悬殊,缓解社会矛盾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7. 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 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答案】D ‎【解析】重视近代科学技术是洋务派的主张,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对文化的控制政策,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的科举考试还是传统八股文形式下的内容,没有发生巨变,故C项错误。根据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研究内容转向经世致用的学问,可见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与当时中国遭受外来侵略,国内农民起义不断的社会危机加剧有关,故D项正确。‎ ‎18.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A.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答案】A ‎19.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生物大爆炸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据此可知 A. 达尔文进化论挑战神学创世说 B. 达尔文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之上 C. 科学发展的水平受时代的限制 D. 达尔文进化论不是一种科学理论 ‎【答案】C ‎【解析】“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生物大爆炸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说明进化论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正确;A和B不是出了体现主旨;进化论是科学,D错误。‎ ‎20. 近代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如此变化的根源是 A. 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 B. 英国国教的建立 C. 英国君主权力的限制 D. 英国经济的衰退 ‎【答案】C ‎【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君主和王室没有财政自主权,从而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故答案为C项。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是在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英国国教的建立是在16世纪,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1. 14世纪中叶,黑死病(鼠疫)爆发,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天主教宣扬的救赎理论更为人深信 B. 追求现世享受的人文主义不断兴起 C. 导致对天主教进行改革的愿望强烈 D. 主张自立自主的理性主义蔚然成风 ‎【答案】B ‎【解析】黑死病冲破了教会的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促使人们追求现世生活和享乐,故A错误,B正确;16世纪宗教改革,C时间不符合题意;17、18世纪启蒙运动使理性主义蔚然成风,D错误。‎ ‎22. “画家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明暗色彩的变化,特别注重对外光的表现,提倡户外写生。”这里所描述的画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立体主义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观察和感受”、“明暗色彩的变化”、“注重对外光的表现”“户外写生”等信息可以知道,这个画派为印象主义画派,故选C。‎ ‎23.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 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 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 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D. 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可以看出梭伦政体强调的是平等意识,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名师点睛】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特征 ‎①主权在民(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大会);②轮番而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五百人大会);③公民内部平等;④法律至上 ‎24.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设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及“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等关键词语。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故选B项。A有利于发展奴隶制工商业,排除;古希腊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排除D;C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变法·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 ‎25.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A. 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 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 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 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答案】B ‎【解析】商鞅这种轻罪重罚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有关系,排除A;注意理解韩非子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罚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B正确;分析题干,首先排除CD,这两项说法本身欠妥,有绝对化倾向。‎ ‎26. 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 奖励军功 B. 奖励耕织 C. 焚烧诗书 D.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在于要理解“生分”的意思,“生分”的意思是指冷淡疏远,根据选项只可能是由于连坐制度和告密制度的缘故,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商鞅变法 ‎27. 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 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 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 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 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加尔文学说中的“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简化宗教仪式、提倡节俭等主张适应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反映的不一致。所以答案选D。‎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宗教改革·加尔文 ‎28. “欧洲近代的黎明时分,商业的繁荣促成了世俗情感和理想的释放。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令人赏心悦目,而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广大地区的宗教改革则震撼人心。”“震撼人心”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从实质来说是 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 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C.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 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宗教改革的实质就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故ABC排除,D项正确。‎ ‎29.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需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用特行申谕,嗣后内外臣工,务当清白乃心,一化新旧之见。”表明慈禧太后 A. 允许推行部分维新措施 B. 告诫臣工和维新派划清界限 C. 顽固守旧,拒绝维新变法 D. 正式开始垂帘听政 ‎【答案】A ‎【解析】材料“无论新旧,均需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反映了慈禧太后允许推行部分维新措施,故A正确;“务当清白乃心,一化新旧之见”并不是指臣工和维新派划清界限,故B错误;当时是戊戌政变后,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故C错误;垂帘听政在维新变法之前,故D错误。故选A。‎ ‎30. 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A. 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B. 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C. 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 D. 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答案】C ‎【解析】由材料“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可知,康有为认为议院应在政府控制之下,故A错误;由材料“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可以看出,康有为并不主张以议院限制君权,故B错误;材料说的是议院的建议可以为皇帝提供参考,最后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故正确选项为C;议院是如何产生的,材料并未涉及,故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但是依然有很大的保守性。为了减少变法阻力,他们后来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较为激进措施搁置起来,反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南宋高宗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粵四海关。1757年,除粵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 ‎——摘编自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美、法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要求“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据此,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首位海关总税务司。总理衙门成立后英国人赫德接替李泰国。赫德执掌海关期间,引进西方人事管理制度,对海关人员的职权、薪资、晋升、惩戒都做了细致规定,并仿照英国建立新的会计制度。由于管理严密,海关财务很少发现舞弊现象。从1861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的关税总收入增长了5.8倍。海关还为京师同文馆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清政府驻外使领馆的经费也由海关提供。1878年,天津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中国近代化邮政的开始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关和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并简要评价近代海关的作用。‎ ‎【答案】答案 ‎(1)特点:出现早,各朝均有设置;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制度化;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唐朝以前政治色彩较为明显;宋代发展到高峰,经济职能突出;清代前期改设海关,逐步限于广州一地。(答出一点1份,‎ ‎(2)不同: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管理模式逐渐近代化。‎ 作用:(积极)一定程度提高了关税收入,为清政府统治提供了财政支持;参与近代教育、外交、邮政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消极)具有半殖民地性,便利了列强对华侵略。‎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粵四海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出现早、各朝均有设置、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制度化、宋代发展到高峰、清代前期改设海关逐步限于广州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二“赫德执掌海关期间,引进西方人事管理制度,对海关人员的职权、薪资、晋升、惩戒都做了细致规定,并仿照英国建立新的会计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西方列强的控制、管理模式逐渐近代化等方面指出中国近代海关和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再从提高关税收入、参与近代外交邮政的发展、中国近代化、半殖民地性等方面简要评价近代海关的作用。‎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论题: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计算器演变 阐述:古代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计算工具简单,以算筹为主;近代早期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计算器不断进步,出现对数计算尺,能够运行多种运算;工业革命开展,对计算能力要求的提高,逐渐产生差分机;进入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渐影响到计算器,出现电子计算机。‎ 综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器逐渐向综合运算发展,运算速度越来越高。‎ ‎【解析】本题据材料“古代到21世纪计算器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例如: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计算器演变。再从古代经济发展落后、近代早期近代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开展、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注意史论结合。‎ ‎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围绕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桑弘羊认为富裕在工商,而不在农业;获利在交通,而不在耕种……家朝廷储备粮食,掌握货币,限制富人,调剂穷人,禁止拥有过多的财富,堵塞获得利益的途径,这样,家户户都不愁吃穿了……不控制货币发行,就会使真假同时流通。豪强富足,就会互相倾轧。国家统一铸钱,百姓就不会三心二意;钱币由国家统一发行,百姓就不会生疑……国家应控制资源,管理市场,平衡物价,待机守时,依轻重缓急之策管理百姓。‎ ‎——据桓宽《盐铁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经济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2)说明桑弘羊经济思想的历史作用。‎ ‎【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措施:主张发展工商业和交通业;‎ 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如粮食储备、统一铸币等;‎ 对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平衡物价和抑制贫富,维护社会稳定。‎ 特点:强调依靠流通环节集聚财富;‎ 主张藏富于国,中央政府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 ‎(2)作用:桑弘羊经济思想的实施为汉昭帝“有为”治国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桑弘羊认为富裕在工商,而不在农业;获利在交通,而不在耕种”得出主张发展工商业和交通业;根据材料“廷储备粮食,掌握货币,……钱币由国家统一发行,百姓就不会生疑……”得出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如粮食储备、统一铸币等;根据材料“国家应控制资源,管理市场,平衡物价,待机守时,依轻重缓急之策管理百姓。”得出对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平衡物价和抑制贫富,维护社会稳定。第二小问,主要根据桑弘羊经济政策的措施进行归纳,可以从国家干预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 ‎(2)作用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