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专题0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过程:105年,东汉宦官 ① 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2)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造纸术经 ② 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1)过程: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 ③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了 ④ 印刷术。 (2)影响: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 ⑤ 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 (1)过程: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⑥ 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2)影响: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 (1)过程: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后来,人们制成指南针。 ⑦ 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影响: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时间、成就:东汉;采用了 ⑧ 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评价: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1)出现: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 ⑨ 。后来演变成为算盘。 (2)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战国时期的 ⑩ ,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由后人编辑而成。 2. ⑪ 是望远镜发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元代造出了简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夏朝时的历法是《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时,郭守敬编订《 ⑫ 》,1281年颁布推行。 2.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 ⑬ 》、元朝王祯的《 ⑭ 》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伤寒杂病论》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⑮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 ⑯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本草纲目》:明朝的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 ⑰ ”,对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K知识参考答案 ①蔡伦 ②阿拉伯人 ③雕版印刷术 ④胶泥活字 ⑤文艺复兴 ⑥宋朝 ⑦北宋 ⑧十进位值制 ⑨算筹 ⑩石申 ⑪浑仪 ⑫授时历 ⑬齐民要术 ⑭农书 ⑮黄帝内经 ⑯伤寒杂病论 ⑰东方药物巨典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发明背景 出现时期 成就与影响 改进造纸术 竹简、牛骨、布帛等书写材料的缺陷;汉代教育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技术进步,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西汉出现早期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唐宋:竹纸、皮纸为主;唐末,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存在缺陷;彩色套印技术的使用 北宋(毕升) 活字印刷术即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火药 道教的发展(炼丹) 古代 1.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火箭、火炮。 2.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3.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单纯依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 指南针 战国:发明“司南”;战争与航海的需要 古代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它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2016—2017学年江苏宿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的高度评价。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南发明于春秋时期 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南宋 C.西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火药在唐朝应用于军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错误,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可以排除;B项说法错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可以排除;D项说法正确,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本题答案为D。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使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制造出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对欧洲人的远洋航行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火药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最终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 (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促使欧洲 A.告别骑士时代 B.加速了思想解放 C.完成社会转型 D.迎来地理大发现 【答案】D 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及医学成就 (2017届江西九江高三第三次月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 B.元朝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C.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答案】D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 1.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方面。 (5)在成就上,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2.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侧重于把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进行积累、整理;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则是很薄弱的;近代科技善于分析,近代弗朗西斯·培根将实践的分析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017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以下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答案】B 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 1.经济方面。重农主义对重商主义的压制。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体系的主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萌芽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使中国商业发展的根基不足;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与科学萌芽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 2.政治方面。绝对皇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绝对的权力首先造成了人格奴性与精神的束缚,其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思想界的封闭和科学精神的匮乏。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近代科学不仅未在中国产生,也未能在欧洲之外的任地区产生的深层原因。每一种权力都谋求一种稳定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在权力的协约中,规范性的法律产生,而其中特别是民法的产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资本主义商业有了最基本的保护。而资本义的发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真正强大动力。 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落后,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科举选拔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标。 4.对外关系。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 (2016—2017学年广东广州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学技术。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体现的是儒家思想重视人伦纲常,轻视对自然的研究,故选择A项;儒家强调人伦道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制度束缚,故排除C项;D项指科学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1.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为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2.据《古矿录》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这一发明出现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唐末宋初 3.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4.“从春秋到清同治十一年,史书记载了985次日食。从汉代到公元1638年,史书记载了112次黑子。从汉代到明代,史书记载的新星是90个。从公元前240年到1910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次,我国每次都有记载。”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科学家勇于思考的精神 B.古代科学家持续实践的精神 C.古代科技重视理论探索 D.古代中国的天文学领先世界 5.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6.感冒是一种常见病,西医一般把感冒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中;中医治疗也要先诊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然后对症下药。中国古代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方法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神农本草经》 7.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8.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9.(2016年天津卷)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 10.(2016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根据材料“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可知,该发明是战国时期的司南,故C项正确;A、B、D项与司南的发明时间不符,故排除。 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材料“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反映出科学研究注重总结,但“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不能反映出这一点,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数学成就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能说明“科学研究重心”变化,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数学方面的成就,与农业无关,C项排除;由材料中的“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可知,此时期的科学研究出现了非实用的趋向,故D项正确。 4.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在持续观察天象,B项符合题意,排除C;“勇于思考”“领先世界”的说法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排除A、D两项。 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成就。根据题干可知,徐光启对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后又推广甘薯种植,可知《农政全书》渗透近代科学思想,故A项正确;历代农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与“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不符,故C项错误;《农政全书》没有突破传统科技,故D项错误。 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故A项错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方法,故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古代药物学巨著,故C项错误。《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故D项错误。 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也推算日月行星方位,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推算方法,但从根本上并不以发现天界运行规律为目标,也不相信存在这样的规律,而是“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礼仪需要,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注重“天时”“农时”,B项排除;C项表述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中国古代天文学并没有与生产实际相脱离,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B【解析】在中国古代,世界各大洲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较少,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中国商人,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四大发明从中国传到欧洲,阿拉伯人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据此类推,题干中所述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也是通过阿拉伯人,故选B;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此时四大发明已经基本传入欧洲,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马可·波罗等人,故 C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故 D错误。 【名师点睛】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10.【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第一小问,根据“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回答。 (3)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围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关注传统文化的热点。第(1)(2)问实际上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第(3)问则考查到考生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分析能力。本考点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