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班级; 一、 选择题(60分) 1. 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 ) A. 法家与道家 B. 法家与儒家 C. 墨家与兵家 D. 黄老与儒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建议,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不符合材料要求,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运用法治加强中央集权,被秦采纳深受推崇,汉武帝执政后,一改前朝无为而治的治国思路,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建议,儒家成为封建官方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难以被统治阶级认可,故C项错误;黄老学说在西汉前期作为政府执政指导思想而盛极一时,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地位的变化 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段话主要强调( ) A. 孟子的“仁政”思想 B.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 D. 男耕女织的家庭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可知,孟子强调 “仁政”思想,故A 正确;材料不是在强调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排除B;材料“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是指不错过其繁殖时节,“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是指不违农时,“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不全面,排除C;材料没有强调“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模式,排除D。 3.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A. 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 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潮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没有受到西方学说的影响,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并不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特点 4.《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这体现了 A. 三纲五常的思想 B. 君权神授的思想 C. 无为而治的思想 D. 天人感应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能够说明商代帝王已经认可自然天灾与人间祸福有一定的关联,于是进行祭祀,这种思想在后世进一步演变为天人感应的思想,所以答案选D,A项关注道德伦理,B项主张君权至高无上,推崇君主专制,C项是道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早期天人感应的思想 5.黄宗羲曾设想以“托古改制”的方式效法古代“封邦建国”制度,退而求其次,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这一设想( ) A. 主张明辨君臣关系限制君主权力 B. 主张扩大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权威 C. 违背历史潮流并不具有进步意义 D. 主张加强地方权力以制衡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封邦建国”就是古代的分封制,唐初“方镇”体现出地方权力过大,黄宗羲的主要设想是主张通过加强地方权力制衡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不是君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目的是限制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黄宗羲的设想是体现出地方自主性,有一定积极意义,故C项错误。 6.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做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的观点后来发展为 ( )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 存天理,灭人欲 D. 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程颐的观点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指在大节面前,人的私欲应该忽视,所谓的大节即所谓的 “天理”,这就是后来朱熹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故C项正确。A是说读书人的一种精神追求,要为民请命;B是说不实行王道治理,几代治理也不会使人民向善。D是说愚夫愚妇、寻常百姓也能致良知,属于心学家思想主张。 7. 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 )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集注》 C. 李贽的《焚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反映了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受某位儒学思想家的影响,结合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民共治的思想对近代民主启蒙思想影响深远,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8.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性恶论” C.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主张“性善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说明“以德兼人”较之“以力兼人”和“以富兼人”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以推知荀子赞成“以德兼人”,即主张主张“以德服人”和“以德治国”,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上述材料含义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 9.《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 《礼记》中的材料原意是: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墨子主张中的兼爱和尚贤的理想比较符合,故选B;题干中的主张与儒家的“礼”不符,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不符,与法家的专制主义主张不符,故排除ACD。 10.“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 )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 天理的核心是“仁” C. 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基本主张,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是程朱理学的思想和主张,故不符合题意。 11.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 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从哲学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积极倡导唯物主义,所以二人思想差别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王阳明的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 12.“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 朱熹 B. 程颐 C. 王守仁 D. 黄宗羲 【答案】D 【解析】 通过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这位学者出现的时间是明末清初,通过“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可知该学者反对君主专制,且其思想又有启蒙的作用,所以应是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之一,故D正确;ABC三项都是宋明理学的代表,其思想不具备“启蒙”的特点,且与题干信息“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不符,故排除。 13.“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的,与设问启蒙时代不符,排除A项。“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提出的,与设问启蒙时代不符,排除B项。“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是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的,与设问启蒙时代不符,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强调人的理性,否定权威,关注个人自己的思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D项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两步走:一是以“人文主义”为切入点,紧扣设问要求“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二是逐一分析选项的内容,找出符合设问的答案即可。 14.“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这句话强调的是 A. 三权分立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人非工具 【答案】B 【解析】 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非工具材料没有体现,故ACD错误;从材料“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说明启蒙思想家强调的是天赋人权,故选B。 1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宗教团体委托艺术家创造了许多画作,教皇成为许许多多艺术家的财源。这表明 A. 教会的需要在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B.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都是以宗教题材出现的 C. 教会对文艺复兴运动持赞赏和支持态度 D. 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难以体现人文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宗教团体委托艺术家创造了许多画作”说明教会借助文艺复兴创作获取利益,这一需求客观上促进文艺复兴运动发展,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并不都是以宗教题材出现,故B项错误。教会是利用文艺复兴创作获取利益,并不是赞同文艺复兴,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的绘画体现出人文主义特点,故D项错误。 16.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 苏格拉底 B. 安提丰 C. 普罗泰格拉 D. 柏拉图 【答案】A 【解析】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提倡 “知德合一”,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安提丰主张把平等推广到所有的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柏拉图主张理想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7.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 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C. 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遗存 D.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故A项正确。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是社会原因,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是历史原因;故BC两项排除。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是启蒙运动的原因,文艺复兴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还没有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故D项排除。 点睛: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导致的,从根本上来看就是经济,本题只有A项属于经济现象。 18.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 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B. 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C. 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D. 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主要追求个性解放和现世的幸福,“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表明薄伽丘思想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故C项正确。薄伽丘作品仍然通过揭露教会贪腐倡导人性解放,并不是自相矛盾,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并没有倡导建立民主的教会,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薄伽丘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故D项错误。 19.雕塑家罗丹(1840—1917)在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感慨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 提倡君主立宪 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就是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故A项正确;只有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主要倡导理性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家普遍反对君主专制但不一定都反对君主政体,如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故D项错误。 【点睛】审题时明确题目结构:答题项(答案所指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选项所问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的限制)。然后根据题意对号入座。 20.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 挑战王权,提高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的,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排除A;文艺复兴早期,还未形成君主专制,矛头指向的是封建神学,排除C;D 项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追求现实的幸福。B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二、综合题(共计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理学在社会伦理观方面最受人诟病的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其并非是禁欲主义,问题不是如何解释“灭”字,而是如何解释“人欲”。在程朱理学中,人欲是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与人欲对应的概念是人心,“‘人心’泛指一切欲望,‘私欲’则专指过分追求利欲,违背道德原则的欲念,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去除一切‘人心’、一切感性欲望,而是以道德意识克服违背道德原则过分追求利欲的意识”。 ——《清朝对程朱理学的阉割与歪曲》 材料二在西方,人们把程朱理学称为新儒学。新儒学的改革由朱熹完成。朱熹把孔孟置于正宗,又把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和张载、周敦颐、二程(程颐、程颢)思想以及佛家高度一元化的哲学与道学无为的思辨精神,整理融合,形成了一个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宋元明清,几代统治者把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树为正统思想,程朱理学在900年间,成为了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认理践履的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在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程朱理学在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程朱理学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凝聚了华夏儿女团结御侮,革旧立新的雄心,成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摘编自《程朱理学: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作者对程朱理学中“灭人欲”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存天理”这一思想成果的政治功效。 (2)材料二中认为程朱理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新”在哪里?宋元明清的几代统治者将程朱理学树为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何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程朱理学的进步性及其消极影响。 【答案】(1)认识:作者认为“灭人欲”是把人的欲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让其过度放纵。政治功效:“存天理”的思想主张适应了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2)在继承孔孟思想的基础上,把董仲舒的阴阳五行思想以及唐宋时期的佛家、道家思想精华整理融合,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根本原因:程朱理学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和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3)进步性:程朱理学在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程朱理学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凝聚了华夏儿女团结御侮、革旧立新的雄心,成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消极影响:程朱理学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程朱理学的一些思想主张也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妇女思想、行为的束缚更为严重。 【解析】 (1)认识:根据材料进行概括;政治功效:从当时中国存在的政治制度与该思想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回答。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总结即可;第二小问,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 (3)首先依据材料观点概括、提炼出程朱理学的进步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消极影响。 22.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可能也不应当区分古代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因为它们是合二为一的。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1613—168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伏尔泰(1694—1778)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力 孟德斯鸠(1689—1755)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世界”和“人的发现”分别是指什么?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2)材料二中的主张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 (4)概述中西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的作用。 【答案】(1)“古代世界”是指古代希腊、罗马。“人的发现”是指人文主义。继承:人文主义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发展:人文主义者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提倡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 (2)特点:赞美人性,享受生活,满足人欲。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封建神学思想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共同:反对君主专制。侧重:强调天赋人权。 (4)黄宗羲等人的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伏尔泰等人的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不可能也不应当区分古代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从古希腊罗马及人文主义两个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继承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回答,发展从提倡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注意结合16世纪西方的社会发展从经济、思想以及政治等分析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明清之际思想家以及材料四启蒙运动思想家从他们共同宗旨是反对君主专制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表格中“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归纳回答。 (4)依据材料和所学黄宗羲的思想从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回答;伏尔泰等人的学说从解放思想,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回答。 【点睛】取历史材料关键信息需走出的几个误区: 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要注意记录者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史实或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必须要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信息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材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深层次地对材料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的本质。四是不能将材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进行对比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