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1.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可以联系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虽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在今天的积极作用主要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本题选C。禅让制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分封制是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都与题意无关,故ABD三项排除。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 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 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C.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 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答案】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尊礼,倡导恢复礼乐秩序;法家推崇中央集权,倡导变法,强调法治;道家从“道”这一本源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否定礼(“非礼”),认为“礼”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争论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在思想领域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内涵,排除。 3.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 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C. 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D. 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材料表明南朝时出身贫寒的人也可以担任重要官职,这对当时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产生了冲击,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问题,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排除A;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仍然很有势力,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中枢机构运作机制的信息,排除D。 4.宋代实行“陛辞”制度,一些由皇帝直接任命的知州、知府、监司(通判)等在离京赴任时,需当面向皇帝辞行,并借此征询皇帝的理政意见。这表明,“陛辞”制度 A. 提升了地方官员的职权 B. 旨在防止官员滋生腐败 C. 有利于中央政令的推行 D. 强化了对地方行政监察 【答案】C 【解析】 皇帝直接任命地方官员,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可通过“陛辞”将皇帝或中央的意志渗透到地方,有利于中央政令的推行,故C项正确;“陛辞”没有体现地方官员职权的变化,不能说明提升了职权,故A不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体现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防止腐败,故B不正确;“陛辞”制度虽有利于皇帝对所任命官员进行最后审核,但这并非对地方行政监察的内容,故D不正确。 5.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 A. 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日益加深 B. 六部官员有时出现空缺的状态 C. 内阁在当时已经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D. 六部官员亦有注选的职责与权力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表明内阁权势日盛,必然带来祸患,是材料的落脚点与核心,故选A; 根据材料“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但“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说明六部官员会有空缺现象,但不是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排除B;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排除C;“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并不是说六部官员有注选的权力,因为注选权在皇帝,排除D。 6.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A. 法庭判决仅凭情感而非依据证据 B. 民主法庭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C. 职业律师开始出现于法庭中 D. 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答案】D 【解析】 材料记载的是古典雅典法庭的审判中,陪审法官往往没有经过完整的审判程序就进行结果的表决,导致审判案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所以选D;A、B表述太过于绝对,C表述的“开始”无法体现,排除ABC。 7.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在当时有人视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政治。……在17-18世纪,民主仍然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界的主流观点。1992—1993年,西方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以纪念雅典民主制诞生2500周年,但学界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仍然不尽一致。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出 A. 历史评价一直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B. 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 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直到1992—1993年“学界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仍然不尽一致”可知“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故选择D;A项过于简单、片面,排除A;B项答非所问,题干要求考生思考的是“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出”的本质问题,而B说“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故排除B;C项对导致不同的雅典民主制度评价的各种具体原因综合的不够全面,没有解释同一时代不同人之间为何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的评价为何可以相同的原因。排除C。 8.下图为近代中国1860—1921年出口贸易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 中国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C. 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D.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 【答案】D 【解析】 图片信息表明,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出口贸易呈现增长趋势(出口净值增长),结合时代背景可知,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加深,D项正确;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并未保持顺差,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中国出口增长,没有涉及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情况,排除C项。 9.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转型 B. 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 C.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 国人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 【答案】D 【解析】 同样为全国选举,民国初年的国会选举选民人数远高于清政府时的咨议局选举,说明国人对选举方式的认同提高,也就是对民主范式认同的提高,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政治转型,只是形式上实行了民主政治,故A不正确;选民人数大幅增长,不能反映出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也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C两项。 10.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 A. 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 B. 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 C. 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 D. 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国民“最后”(最重要)的觉悟,又强调“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是“根本之救亡”,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及特征,可知这是作为激进民主主义者的陈独秀在宣扬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而这也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君主专制已被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B项时间不符,排除;陈独秀并非呼吁改革社会习俗,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宣传社会主义”,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分析解答。 11.1969年8月,某西方报刊在《美国与中国调情:为什么罗杰斯宣扬对中国的友谊》中评论:“美国对北京的姿态、罗杰斯(美国国务卿)在他旅行的每一站中对中国的评论以及对‘友谊’一词的慷慨使用,这一切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一评论说明 A. 美国完全改变了对华政策 B. 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C. 美国放弃了对华敌对态度 D. 中美外交关系缓和实现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评论说明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这有利于中美关系缓和及中国打开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大门,折射出了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故B 项正确;美国虽改变对中国政策,但并非完全改变,故A不正确;美国至今对中国仍有敌对态度,故C不正确;中美关系改善实现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故D不正确。 12.1978年,全国职工发放的奖金总额为10.8亿元,1984年达到了185.8亿元,以至于国家下发正式文件制止国有企业多发奖金。这一现象表明 A. 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 B. 国有企业改制取得初步成效 C. 国有企业自主权得到规范 D. 国有企业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国有企业发放奖金数量大幅增长而受到国家的制止,说明国有企业自主分配利润的权力得到规范,故C项正确;国有企业发放奖金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但不能说明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故A不正确;国有企业改制是指由国家完全所有制改为股份制企业,这到20世纪90年代才进行,故B不正确;企业发放奖金说明企业效益有所提高,而不能说明企业经济负担加重,故D不正确。 13.2019年9月央视热播的《外交风云》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艰难曲折。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 A. 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 B. 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C. 与台湾当局彻底断绝关系 D.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美国认识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可见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指出“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法得出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的结论,故B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与台湾当局彻底断绝关系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成为帝国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美国人当时不愿派总督去统治菲律宾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国内矛盾尖锐,无暇他顾 B.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C. 违背美国立国的民主精神 D.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 【答案】C 【解析】 若美国在菲律宾派总督去管理,美国就变成帝国了,这违背美国立国的民主精神,故选择C;“美国国内矛盾尖锐,无暇他顾”,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对美国而言只是一个浅层次的原因,排除B;“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主要在一战爆发初期,避免卷入欧洲事务,排除D。 15.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 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 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正确;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A错误;商业革命引起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引发欧洲饮食结构变化,C因果倒置,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物种交流对欧洲饮食习惯的影响,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D。 16.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 A. 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 C. 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 D. 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 【答案】C 【解析】 材料表明,伏尔泰强调富人阶级、贫困阶级的存在是合理的,不平等是社会自然存在的现象,这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产阶级的剥削辩护,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伏尔泰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伏尔泰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伏尔泰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的过程,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 17.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 A. 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 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 D. 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材料“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等信息表明1871年巴黎公社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故D正确; 虽然1871年巴黎公社并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产物,但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A、B错误;材料提到了1792年巴黎公社和1871年巴黎公社,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目标是建立共和制政体,后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C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史实分析解答。 18.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 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 作为自由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目的在于( ) A. 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 B. 消除大小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C. 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 D. 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美国设立缅因州是为了平衡“密苏里是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这一状况,即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故选A。矛盾与分歧只能缓解,不能完全消除,排除B;众议院议员是按人口比例选出的,从马萨诸塞州划出的缅因州并不是一个人口大州,不能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排除C;材料提及的是南北两方矛盾,并未提及中央权力运作方式,无法体现对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的维护,排除D。 19.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以“人民享受拥有资本的民主权利”为目标,提出建立“大众资本主义”和“股东社会”。这表明,当时英国政府 A. 强化了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 深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C. 意欲增强市场自由化发展 D. 借鉴了罗斯福施政理念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人民享受拥有资本”、“股东社会”反映了英国政府欲扩大民众参与社会经济的权利,这必然会增强市场的自由程度,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而不是政府参与经济活动,不能说明政府对经济干预强化,故A不正确;凯恩斯理论和罗斯福施政理念都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符合英国政府“股东社会”的施政措施,排除B、D两项。 20.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 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答案】B 【解析】 材料“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体现了小农经济思想,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时期空想性和落后性的一面;材料“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体现了实行婚姻自由,具有进步性,因此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近代化进程,故A项排除;C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权的性质,故D项排除。 21.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表中材料表明 A. 中国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B. 中国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 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D. 历代政府为收回国家权益做出了努力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从签订不平等条约到拒绝、修改不平等条约体现了中国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主权意识有所增强,所以B项正确;表中材料信息涉及1842到1928年中国外交的变化,A项基本上是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只能体现1919年和1928年的材料信息,可排除;D项应该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以后,排除D项 22.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A. 国际关系中主要靠实力 B. 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C. 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D.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答案】D 【解析】 赫德认为,成事需“正义加实力”,“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不能认定赫德认为“铁拳”比正义更实际,而应理解为“单靠正义”不一定能“成”事,D项正确;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赫德不是单纯讲国际关系,而是评价甲午战争,排除A项;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这句话正确,但是赫德认为战争不是讲正义就能获胜的,B错误;赫德的意思是不但要靠正义,还要靠实力才能成事,不是强调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C错误。 2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其著作《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说:“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以下能用来说明作者观点的史实有 A. 以美为首的盟国离心力加强 B. 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C.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发展 D. 美苏共同主宰世界局面结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可知,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快,以美国为首的盟国离心力加强,而美国要维护自己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当然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对其来说是个灾难,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苏联的解体加强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冲击美国主导地位,而不是强调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故B选项错误;材料“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可知,材料内容只强调苏联解体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而不是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和发展,故C选项错误;“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可知,苏联解体了而不是苏联主宰世界,故D选项错误。 24.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影视公司拍摄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一时风靡全球,以致“中国人在电影院花钱看老外拍的中国故事”。这一现象 A. 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结果 B. 得益于美国资本对外扩张 C. 说明中国经济影响力提高 D. 反映了区域经济壁垒消除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中国人在电影院花钱看老外拍的中国故事”可知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而非美国的资本输出,排除B项;材料中美国影视公司拍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电影说明中国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发展而非经济联系,且“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第II卷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区域是我国历史上森林分布的重要地区,但从明代尤其永乐迁都之后,随着这一地区冶铁、采木烧炭等行业的发展,很多地方“斧斤如雨,喊听震天”,导致明中后期许多地方“山场树木砍伐尽绝,以致今柴炭价贵”。明朝政府一直对皇陵山脉、名山、边境执行禁伐政策,但很多时候对于盗砍边林树木者“沿边守备操防,不惟不能禁约,且索斧锯等钱,通同卖放。” ——摘编自暴鸿昌《明代长城区域的森林采伐与禁伐》 材料二 中世纪时期,英格兰至少有400万英亩林地。随着16-18世纪进步观念不断被英国人接受,砍伐森林被视为征服自然、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合理行为。这一时期,英国森林覆盖率不断下滑,到1800年,英格兰与威尔士总共还有不超过200万英亩的林地。1875年,议会下议院特别委员会提出:新森林地区作为英格兰唯一幸存的原始森林,应该加以保护。187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森林法案》。1878年《埃平森林法》的通过制止了对埃平森林的圈占,并在四年后对公众免费开放。 ——摘编自李鸿美《崛起的代价:16-18世纪英国森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明代长城地区森林遭到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明代相比,16-18世纪英国森林覆盖率下降的不同原因,并概况19世纪中后期英国森林保护措施的特点。 【答案】(1)原因:传统手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禁伐范围有限(或禁伐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禁伐措施执法不严。 影响: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不同原因:国内圈地运动的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带动造船发展;早期工业的发展;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近代进步主义思想的影响。 特点:国家主导;通过立法进行保障;与培养民众环保观念结合。 【解析】 (1)关于原因,材料“冶铁、采木烧炭等行业的发展”,可见传统手工业经济发展;材料“明代尤其永乐迁都”,可联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材料“一直对皇陵山脉、名山、边境执行禁伐政策,但很多时候对于盗砍边林树木者……不惟不能禁约,且索斧锯等钱,通同卖放”,可见禁伐范围有限,且禁伐措施执法不严。关于影响,可以从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引发社会问题等方面归纳。 (2)关于原因,由材料“16-18世纪”,当时英国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带动造船业发展,而造船业需要消耗大量木材;早期工业的发展,也要消耗大量木材;而推动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活动,也与流行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近代进步主义思想相关。关于特点,由材料“议会下议院特别委员会”,可见国家主导;由材料“《新森林法案》”“《埃平森林法》”,可见通过立法进行保障;由材料“制止了对埃平森林的圈占,并在四年后对公众免费开放”,可见与培养民众环保观念结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民主思想在民主制度实践中起了引领作用。 阐述: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民主法治、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并通过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作了集中表述和法律宣示,最终在法美两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成美国三权分立和法国共和制的民主政体。 小结:启蒙思想的引领在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例二:论题:法律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阐述: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美国在独立战争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和中央权力的三权分立,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的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德国在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德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1875年的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将民主制度法律化,是欧美国家在巩固民主制度中普遍采取的策略。 示例三: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阐述: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先是进行限制王权议会斗争,后又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经过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独裁统治,1660年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才重新掌握政权,并通过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才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在1789年发生大革命,经过三次革命高潮,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拿破仑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出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的统治。1848年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很快出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君主制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在1871年镇压巴黎公社革命后,于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英国经过半个世纪、法国经过近百年时间的反复才确立民主政体。 示例四:论题:借助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主要途径。 阐述:英国通过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借助人民的支持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处死国王,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开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美国资产阶级利用人民的力量于1776年发动独立战争,建立大陆军,最终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国家独立,并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法国资产阶级于1789年利用巴士底狱起义发动大革命,利用人民革命的三次高潮,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囯。后于1848年利用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直至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借助群众力量进行革命斗争,在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观点:从“ 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中找到观点,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作答。阐述:注意事项有,根据材料不是重复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不可以超越范围;主题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随意发挥;论证过程简明扼要,规范科学。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44年,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访华期间,谈到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与王安石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非常相似。……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王安石的经济智慧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始终没有被王安石看穿,也很少被他日后的崇拜者顾及,即现代金融经济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有了今日的历史眼光,我们才能断言要将这帝国之财政商业化,金融之管制方式必须就位。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冒险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关遗产继承、破产、丧失赎取权、假冒、欺骗、监守自盗等之规定也要与商业社会里的流动状态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钱统治,这一点才做得通。宋代内陆商业组织之实况与这种要求相去至远。 ——摘自《王安石变法与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失败的原因。 【答案】(1)原因:①宋代商品经济活跃;②王安石的思想有前瞻性。 (2)①未形成金融体系或缺少金融制度的保障;②缺少法律保护;③措施执行中的随意性强。 【解析】 (1)从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概括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归纳材料二“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冒险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 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关遗产继承、破产、丧失赎取权、假冒、欺骗、监守自盗等之规定也要与商业社会里的流动状态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钱统治,这一点才做得通”等内容从金融和法律的角度来归纳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