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8月月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8月月考试卷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 高二8月月考试卷 ‎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 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 强化了经济控制 C. 开通了丝路贸易 D. 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2.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能证明宋代“市”发展状况的诗句是( )‎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B.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C.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D.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唐人陆龟蒙吟咏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4.下面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 都江堰、郑国渠 ‎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农事安排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 ‎5.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北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这一发展( )‎ 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 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 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 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 ‎6.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 )‎ 项目 工矿企业数 资本额 棉纺织厂 面粉厂 ‎1901~1911‎ 约650家 ‎1.4亿多 ‎11家 ‎39家 ‎1912~1919‎ 约1120家 ‎2.85亿 ‎54家 ‎176家 A.面粉业已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 B.中国近代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C.民族工业在民国初期快速发展 D.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7.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从中国进口的货物由以茶叶、丝织品为主发展到多种货物并进,且主要是土特产品,如豆类、皮毛、桐油、锡、猪鬃、药材等。这说明中国( )‎ A.在中外贸易中处于优势 B.农副产品开始出现了商品化 C.成为经济作物主要产地 D.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8.下图为某著作的目录截图。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囯民政府的主要对策是( )‎ 第一节 白银危机的起因12‎ 一、美国白银政策的出台12‎ 二、中国白银的大量输出12‎ 第二节 白银危机中的中国经济16‎ 一、国民经济日益衰退16‎ 二、汇率巨大波动和财政收入减少18‎ 三、物价猛跌人民生活极度困苦19‎ A.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实行法币改革 ‎ C.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 D.维持银本位制 ‎9.下图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 C.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 ‎ D.市场机制逐步成长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 ‎10.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11.根据下图所示,可判断出该“主要任务”的内容应属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近代中国的服饰发生巨大变化。下图服饰反映的共同特点是( )‎ A.古为今用     B.中西合璧 C.彻底西化 D.去繁就简 ‎13.下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949~1966‎ ‎1967~1976‎ 项目 家庭出身 ‎26.6%‎ ‎28.8%‎ 政治面貌 ‎30.5%‎ ‎23.5%‎ 学历 ‎10.6%‎ ‎11.7%‎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14.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15.下图是荷兰在某历史时期人口变化的情况,荷兰五大城市在17世纪人口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是 ( )‎ A.增长迅速 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B.增长缓慢 海上霸主地位削弱 C.增长迅速 工业革命影响深远 D.增长缓慢 奢侈享受黄金流走 ‎16.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 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B.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17.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 )‎ A.英国、法国   B.法国、德国 C.英国、美国 D.德国、美国 ‎18.下图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工厂制度的产生 B.殖民体系的扩张 C.世界市场的出现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9.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急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苏联得以避免经济危机的波及,主要原因是( )‎ A.工商业基础落后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实施“中立法案” D.实施计划经济政策 ‎20.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22.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23.下图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实现了对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的操纵 B.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 C.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货币 D.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机遇,也面临挑战。其中“面临挑战”指的是( )‎ A.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C.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D.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 ‎25.(2019·连云港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15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打破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地方狭隘性,表现出一种外向的、突破国界和洲界的限制并走向全球的趋向。‎ ‎——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的保护》‎ 材料二 材料三 目前全球化过程中,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电讯市场份额中占86%,在农药类占85%,在计算机方面占70%,医药类占60%,其他重要经济领域内其所占的份额也都举足轻重。……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欧洲的众多国家开始了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在人类的现代发展史上的确是一个新的现象。在北美和东南亚地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也开始出现。‎ ‎——陈晓律《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开辟新航路的代表人物及成就。(任举两例)(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这一经济特征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归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中国应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全球化?(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 材料二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造成该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归纳出这一历史事件对美国的影响。该事件对美国的影响因什么人的什么政策而更加严重?(12分)‎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材料二中的“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2分)‎ ‎(3)这一著名实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对二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6分)‎ ‎ ‎ 答案解析 ‎1.B ‎ 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故选B;重视关中地区不一定就要导致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排除A;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和商业活动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2.A “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句反映了清晨小巷卖杏花的场景,说明当时“市”的发展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与宋代“市”的发展状况相符,故A项正确。‎ ‎3.A 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是越窑秘色瓷,A项符合其特征,故A项正确;B项“晶莹如雪”与秘色瓷颜色不符合,故B项错误;C项“釉色粉彩”与秘色瓷颜色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的瓷器是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在市场销售,故D项错误。‎ ‎4.B 根据表格中农业科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借牛力耕田、注重农时并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这反映了其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并日益完善,故B项正确。‎ ‎5.D 【解析】受国际市场影响,浙北地区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减少了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并没导致广大农村经济凋敝,故A项错误;中国成为给外国提供初级农产品的市场,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提供初级农产品、原料,与近代机器工业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依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瓦解着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故D项正确。‎ ‎6.C 材料中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工矿企业数量、资本额、棉纺厂、面粉厂都与之前相比有很大发展,说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C项正确。A、B两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且史实错误,排除。‎ ‎7.D 中国大量的农副产品进入外国市场,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8.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于1935年,促进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由材料“白银危机”“国民经济日益衰退”“物价猛跌”可知,国民政府的对策是放弃银本位,实行法币改革,故B项正确,D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故C项错误。‎ ‎9.D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轻工业,A项与史实不符;稳定增长与材料中1958~1962年振幅最高不符,故B项错误;连续攀升与材料中1987~1990年增长率下降不符,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步成长,与材料中后两三个时段的数据相符,故D项正确。‎ ‎10.B 一化三改是1953年到19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故A项错误;由材料“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知为国民经济的调整,目的是实现综合平衡,故B项正确;多快好省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民经济的调整,‎ 故D项错误。‎ ‎11.D 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为1921年,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的召开时间为1922年,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的召开时间为1935年,故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故D项正确。‎ ‎12.B 根据所学,中山装和旗袍是近代中国服饰变化中中西合璧的产物,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13.B 注意题干时间信息及择偶更看重“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学历”则相对受到轻视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D项则与材料意思相反。‎ ‎14.A 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来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故A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在东西方之间的商道,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统治者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条件,故C项错误;教会鼓励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故D项错误。‎ ‎15.A 观察图片可知,荷兰五大城市的人口在17世纪不断增加,排除B、D两项。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18世纪中期的英国,故与题目中的信息“荷兰……17世纪”不符,排除C项。17世纪世界上头号贸易强国是荷兰,因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人口。故选A项。‎ ‎16.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因为工业发展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才使得英国政府频繁出台相应的社会立法,故D项正确。‎ ‎17.D 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和德国开始,并且主要发明也集中于这两个国家,故D项正确。‎ ‎18.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厂制度之下并没有明显的企业兼并,故A项错误;殖民体系并不是一种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中图片无法体现世界市场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兼并日益激烈,形成数目不多的大企业集团,故D项正确。‎ ‎19.D 工商业基础落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但这不是主要的方面,A项错误;无产阶级专政与是否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并无必然联系,B项错误;实施“中立法案”是苏联国家在外交层面的表现,C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逐渐走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政府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这能够有效的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故D项正确。‎ ‎20.C ‎ 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首先排除A项;由材料“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可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触动了苏联模式,不符合“局部改革”的要求,排除D项;赫鲁晓夫改革是对苏联模式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 ‎21.B 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故选B项。自由主义政策是二战前实行的,故A项错误;C项虽然是二战后实行的,但是福利国家体现不出“二战后的繁荣”,故排除;D项新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不是西方各国所采取的措施,故排除。‎ ‎22.A 小麦、水稻不是美洲原有产物,故A项正确;玉米、马铃薯原产地都是美洲,故B、C、D三项错误。‎ ‎23.B 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美元同黄金直接挂钩,会员国货币同美元挂钩,题中图示体现了这一特征,故选B项。‎ ‎24.D 面临的挑战即面临的风险,A、B、C三项都是入世的积极作用,只有D项是面临的风险。‎ ‎25.(1)观点:经济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和西欧资本主义兴起。‎ 举例: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6分)‎ ‎(2)特征:经济持续发展。‎ 影响:市场扩大;殖民扩张;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8分)‎ ‎(3)表现: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应对:培植跨国公司;参与和组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6分)‎ ‎26.(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任意两点即可)(4分)‎ ‎(2)特点:①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②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③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 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造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8分)‎ ‎27.(1)事件: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萧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分)‎ 影响:美国经济一片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6分)‎ 胡佛。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2分)‎ ‎(2)罗斯福新政。(2分)‎ ‎(3)本质特征: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分)启示: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