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 和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 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II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注意: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 “人法地,地法灭,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D.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 ‎2.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 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 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 ‎3.魏晋士人视儒学为“不周世用”,隋唐以后,人们又普遍地认为儒学之外的学问为“无用之学”。这一变化反映出 A.学校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B.读书人的思想摇摆不定 C.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D.制度变革影响思想认知 ‎4.下面是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 ‎15.28‎ ‎70.69 ‎ ‎0‎ ‎14.03‎ 元代 ‎17.23‎ ‎61.13 ‎ ‎0.33‎ ‎21.28‎ 明代 ‎ ‎57.21‎ ‎29.84  ‎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 ‎18.39‎ 对上表呈现的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渐趋淡化 B.文化专制的渐趋强化 C.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D.民营经济的日趋衰弱 ‎5.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 “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6.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A.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7.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活字技术效率低下 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8.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D.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9.下表是对1850 年至1899 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 类别 数量 比重 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 ‎399‎ ‎70.4%‎ 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 ‎113‎ ‎19.9%‎ A.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 B.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 C.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 D.资产阶级主导了社会变革 ‎10.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洋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 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11.1898 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 D.清政府的强力推行 ‎12.《新青年》最初连赠送交换在内,每期只印1000本,发行6号之后,就停刊了半年。对此,陈独秀指出:“本志出版半载,持论多与时俗相左,然亦罕受驳论,此本志之不幸,亦社会之不幸。”陈独秀认为当时中国 A.思想争鸣 B.西方文化被广泛接受 C.思想禁锢 D.报刊行业竞争激烈 ‎13.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14.1928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 A.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 B.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保卫和巩固红色的苏维埃政权 D.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 ‎15.1958 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吕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斫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予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 A.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16.下表反映了1949 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表中信息直接反映出山东 A.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 B.普通教育结构进逃一步优化 C.教育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D.经济发展带动了教育投入 ‎17.古希腊神话中,最高神宙斯形象上看是一位中年健康的男性,身材匀称、肌肉发达;他还是“众神之父,万人之王”。这体现出古希腊神话 A.神没有超自然的威力 B.蕴涵了人文主义的因素 C.人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D.人神之间没有丝毫差别 ‎18.“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 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不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B.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 C.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尚未激化 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19.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他断言,人以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这表明伏尔泰 A.倍加推祟理性 B.批判教会神权 C.反对君主制度 D.提倡天赋人权 ‎20.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于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21.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图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22.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由此可见,牛顿经典力学 A.丰富了自然科学的内涵 B.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C.导致了科技和社会革命 D.打下了思想解放闸门 ‎23.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 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 C.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 D.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 ‎24.十九世纪。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复兴风行一时。那种高耸入云的尖塔形式,成为唤起想象力与神秘感的适当背景,被建筑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这里“新的时代气息”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卢梭说“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他的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的东西的所有权。”而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只不过自然的自由受制于个人的力量,而政治的自由受公意所约束。“自由”指的是不受强制地享有一些特定的公民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着就像洛克所说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内容。这种“自由”都在“权利”这一概念中而被固定化和合法化了。在英国革命中,这种权利通过1689 年的《权利法案》得到了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它以《人权宣言》的形式向世人公布。自由主义思想是对人的“权利”的肯定,对专制主义“权力”的否定。‎ ‎——摘编自李宏图《什么是启蒙运动——以卢梭为个案的回答》等 材料二 就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关系而论。严复显然将争取个人自由作为促进民智、民德以及达到国家目的的必要手段;梁启超也力图以他著名的国民形象为标志的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来挽救没落的中华帝国,这种对个人自由的功利性把握倾向,胡适未能幸免。他们不仅对个人自由表示深深地关注,而且对于如何改造社会、建设国家,都有强烈的意愿。严复希望通过渐进途径米解救当前的图局,而梁启超倾向于“破坏”的手段,胡适对梁启超的态度十分赞赏。‎ ‎——摘编自颜德如《比较视野下的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15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1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概况简表 时间 思想内容 地位 春秋 仁、礼、为政以德 遭到冷遇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秦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到压制 西汉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 独尊 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机 宋明 理、天理 复兴、官方哲学 明清 ‎ “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气者,理所依也”、“天地之化日新”‎ 受到批判 围绕表中需学发展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开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容闳的主张政府选派学生留美的教育建议呈报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手中并得到重视。1871年6月,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拟派员设局挑选幼童赴美肄业徐图自强,1872年5月,清政府批准了留学计划。由容闳等人负责具体实施。在第一次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的时代,人们普遍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致使选拔工作一开始就遇到重重困难。在容闳等人的努力下,120名学生终于分四批赴美,被安排学习军事、船政、路矿、机工等。他们回国后,被分派到船政局,机器局,电报局等处任用,成为我国自己的近代工业与技术方面的第一批专家。‎ ‎——摘编自胡素萍《近代社会变迁与三次留美热潮》‎ ‎(1)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留学教育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前学知识,分析19 业纪70 年代留学教育的意义。(7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C A D B C A D C B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项 A B A C B D A C B B D B 二、非选择题 ‎25.(25分)‎ ‎ (1)内容:社会契约使人类从自然的自由走向社会的自由;自由服从法律,受公意约束;自由是指享受公民权;自由通过“权利”被固化和合法化,被法律所确认。(8分)‎ 影响: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否定了专制权力;促进了其他国家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7分)。‎ ‎ (2)特点:将追求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相结合;带有功利性色彩;自由主义越来越激进。(6分)‎ 原因:民族危机严重;社会急剧变革。(4分)‎ ‎26.(12分)[]‎ 答案示例一: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曲折历程。[]‎ ‎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儒家主张的仁、礼、仁政、民本、教化等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儒学思想受到冷遇;秦代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到了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魏晋南北朝,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遭遇危机;宋代,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新儒学系统即理学,并成为官方哲学;明末清初,由于理学走向僵化,在对其进行批判中儒学走向新生。‎ ‎ 总之,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时期,儒学的境遇是起伏变化充满曲折的。‎ 答案示例二:中国古代儒学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中发展 ‎ 先秦到秦朝,由于儒学的主张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倍受冷落与打击;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提倡“三纲五常”,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适应当时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得以复兴,儒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正统思想;魏晋时期,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遭遇危机,“北宋五子”和朱熹,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新儒学系统即程朱理学,使儒学走向精微,上升为官方哲学,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末清初,由于理学走向僵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对理学的“天理”、空谈、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从而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 总之,儒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自我优化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结果。‎ ‎27.(15分)‎ ‎(1)特点:政府组织;重视学习实用技术;生源选拔困难。(4分,任答2点)‎ 原因:洋务运动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4分,任答2点) ‎ ‎(2)为洋务运动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促进了近代科技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每点2分,共7分,任答3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