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4月月考(2018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30题,75分)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师服意在 A.离间宗亲关系 B.取消分封制度 C.维系统治秩序 D.建立中央集权 2、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3、《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掙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 严,宗庙严故重社稷。”该段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4、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的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甲: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B.乙: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 C.丙: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 D.丁: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 5、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6、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西周地方实行的是分封制②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③“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是因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④汉代实行分封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的稳固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来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8、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对唐太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B.中书与门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C.中书与门下相互制约,可抑制宰相权力的膨胀 D.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降低行政效率 9、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 A.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 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10、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11、《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 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 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 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 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 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12、“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传达皇帝旨意 B.参与行政决策 C.总领全国政务 D.负责监察百官 13、“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端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14、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 15、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秦朝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16、汉武帝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汉和帝规定: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进仕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由此可见汉代孝廉察举制 A.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 B.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 C.“孝”“廉”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 D.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公正性 17、“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这说明南北朝时期 A.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 B.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 C.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 D.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 18、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19、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 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20、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21、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这一现象 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 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22、格罗特指出陶片放逐法是为了“在整个共同体中……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据材料可知该方法 A.防止僭主政治的出现 B。维护了城邦的稳定与安全 C.实现多数派达成一致 D.强制少数派认同现有政体 23、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一规定 A.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B.限制了雅典人的生活自由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以法律形式规范公民参政 24、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说明雅典民主 A.范围狭窄 B.方式落后 C.性质原始 D.形式开放 25、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 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6、《十二铜表法》确认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的原则。同时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这种规定 A.不尊重个人意愿 B.表明罗马法中私法规范需要完善 C.允许财产留给无血缘关系的人 D.被后世欧美各国直接沿用 27、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蒙森的论断说明了罗马法蕴藏 A.君权至上的精神 B.公民主权的精神 C.自由平等的精神 D.三权分立的精神 28、《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提到:“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为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该材料反映罗马法 A.注重证据,讲究公正 B.保护私有财产与政治权利 C.成文法与习惯法并重 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9、右图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版图。鉴于该时期出现的新问题,罗马帝国在法律方面作出调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颁布公民法以缓和经济矛盾 B.解放广大奴隶扩大统治基础 C.变通法律使其有更大适用范围 D.制定更严酷法律镇压各地反抗 30、下图反映了罗马法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奴隶与贵族的斗争催生成文法 B.罗马人与外邦人的斗争催生公民法 C.公民法适用于罗马一切自由民 D.万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初见端倪 二、非选择题(共2题,25分) 21、(15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体制既不同,建立于其上之政治,自亦不同。如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只建立在每一小城市中,尚不能扩充成为一国家。……秦、汉以下,全国大一统之中央政府,非神权,亦非民权,但亦不得目之为君权。 ——钱穆《国史新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与中国秦汉时期的政权有哪些区别?(2分)造成这一区别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3分)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1分) 材料三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 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1分)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3分) 材料四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4)材料四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3分) 32、(10分)拿破仑曾预言:在人类的记忆里,他的文治将比武功更为光辉灿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已被无休止的动荡弄得筋疲力尽,法兰西需要力量。这个时候,雾月政变发生了。拿破仑执政不久,指定四位法律专家负责起草民法。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人的民法典》。该法典处处为资产阶级利益设想,首先关心的是确保其财产所有权。这部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到什么地方,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宏图《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反法联盟各国都称呼拿破仑为“革命之子”,因为他一如往日排斥波旁皇族。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然而,他把嫁妆送给了这些国家以后,随后又送入了他任命的新王。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得以上台的有利因素。据材料一,分析《法国人的民法典》颁布的历史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作为“革命之子”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称霸欧洲采取的主要军事行动。(4分) (3)拿破仑对他的文治武功作了自我评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拿破仑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答 案 1—5 CDBCB 6—10 BDAAC 11—15DADAB 16—20 ADDDC 21—25BBDDD 26—30 CBACD 31、(1)区别:古希腊的“市民政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而中国秦汉时期是全国一统的中央集权;古希腊为民主政治,而中国秦汉时期为封建君主专制。(2分) 最主要的原因:古希腊工商业经济发达,而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或自然经济) (2分) (2)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3分) 汉武帝:察举制、太学(1分) (3)选官制度:科举制。(1分)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或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观点: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1分) 同意: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导致一人独尊,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2分) 或不同意: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2分) 32、(1)有利因素:社会动荡的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拿破仑的军事声望。(2分) 历史影响: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制定民法的蓝本。(2分) (2)贡献: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2分) 行动:与反法同盟作战;远征俄国。(2分) (3)原则: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价;一分为二,客观公正。(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