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2.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3.毛泽东在一首诗词中写道“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注:二十万:指国民党兵力二十万人;不周山:借喻国民党统治支柱。)其中反映的史实是发生在( )‎ A. 毛泽东明确了农民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B.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 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4.史学界认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问题是认识到了民族的敌人,明确指出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这里的“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 ‎ ) A.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 B.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突出了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 D.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革命理论 ‎5.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称赞“南方谈话”是“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A. 解决了推进改革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 B. 正式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经验 D.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形成 ‎6.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地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C.对东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偏向 D.有利于文化普及与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所接受 ‎7.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 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 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 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D. 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8.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纪念某位科学家诞生300周年的演讲中说:“他确实解读了苍穹之谜。并且他相信,运用同样的沉思中的想象力,他也能解读上帝的秘密,解读神明预定的过去与未来事件的秘密。”这位科学家解读的“苍穹之谜”和“上帝的秘密”( )‎ A. 直接推动近代天文学的革命 B. 使人类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C. 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世生活 D.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9.有学者说,“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是(当时)相当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共同做出的历史性的选择。”该学者所要阐明的是( )‎ A. 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彻底反封建的意义 B.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转向学习社会主义 C. 民族资产阶级失去了革命性且成为革命对象 D.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10.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11.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清议报》和《新新民从报》两种利物上发来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 ) 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 B.引入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 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 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12.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在此期间只有少数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于是这些“少数特别警觉的人” ( ) A.撰写了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发展工商业 C.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D.提倡变革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 ‎13.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 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 资产阶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D.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4.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没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这一变化说明( )‎ A. 民主共和观念成为共识 B. 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C.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D. 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15.加尔文的先定论有这样的理解:神在创世以前,在永恒之中就已经选召了圣徒。但是,神的旨意里面已经包含了他允许受造物有自由的意志。所以,神虽有主权,人却有责任。与此说法相近的思想理念是( ) A.“自助者天助之” B.“制天命而用之” C.“人是万物的的尺度” D.“天生我材必有用”‎ ‎16.“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 A.欧洲宗教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英国光荣革命 D.法国启蒙运动 ‎17.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下列选项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是( )‎ A. 战国绢帛画形态飞扬神秘古拙 B. 魏晋“以形写神”的文人画产生 C. 唐朝注重人物的线条晕染法出现 D. 宋代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 ‎1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周礼·地官·遗人》‎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语言杂乱),其事乱。”‎ ‎《国语·齐语》‎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商君书》‎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 ‎《汉书·食货志》‎ ‎ 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19.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20.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可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 ) A.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 B.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 C.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 D.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 ‎21.明代小说、戏曲等都特别昌盛。在短篇小说方面,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拍案惊奇》为代表,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此外,也出现了一些以描写男女爱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从社会层面讲,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表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 表明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政权并立 D. 反映了广大知识分子对理学的不满 ‎22.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中国古代科技呈现上表中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 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发达 B. 历代统治者普遍重视科技 C. 古代中国战乱较少 D.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 ‎23.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 A. 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4.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 A. 儒学已经成为考试必修内容 B. 政府大力推广儒学 C. 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 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材料中的“革命原则”包括( ) ①人民主权说 ②追求现世幸福 ③社会契约论 ④分权制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 (12分)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黄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黄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源由。(6分)‎ 材料二“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6分)‎ ‎27. (1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盛唐之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宋代文化以丰厚的底蕴、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瑰丽的色彩,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推向高峰,不仅给近千百年来的中国民族文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朱保书《辉煌的宋代文化》‎ 材料三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四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3分)‎ ‎(2)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新现象,如何理解宋代文化对“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举三个例子说明。(6分)‎ ‎(3)概括材料三、四关于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主要原因的不同看法,并谈谈你的理解。(6分)‎ ‎28. (10分)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伴随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先进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1)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觉醒的? (4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 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第二阶段 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第三阶段 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2)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6分)‎ ‎29. (13分)我们走过的2014,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又一个甲午之年。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 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新京报2015年1月1日新年社论 ‎(1)材料中纪念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分界线,战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核心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探索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4分)‎ ‎(2)材料中纪念的新中国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分)‎ ‎(3)材料中“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让20世纪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巨变发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3分)‎ ‎(4)思想理论改变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思想谈谈你对理论创新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A ‎6.C ‎7.A ‎8.D ‎9.B ‎10.C ‎11.C ‎12.A ‎13.D ‎14.D ‎15.A ‎16.D ‎17.D ‎18.B ‎19.B ‎20.C ‎21.B ‎22.D ‎23.A ‎24.A ‎25.C ‎ ‎26.(1)君权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大理.去人欲”‎ 源由: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五行家等具有神秘色彩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教等学说。‎ ‎(2)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 ‎(3)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27.特点:求知质疑: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主张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等。‎ ‎(2)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出现。‎ 理解:宋代,三大发明逐渐外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指南针的发明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促进近代科学复兴和思想解放。‎ ‎(3)科技落后原因:材料三认为是注重儒学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轻视科技人才;材料四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 理解:中国科举考试是以儒家经典作为主要内容;自然经济的封闭和分散性;专制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大陆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 ‎28.(1)最初觉醒: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历史背景:英国等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工业文明优越性显现;‎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原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等;‎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9.(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 本质变化: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意义: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4)理论创新的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