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补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补考历史试题 Word版

考试时间:2018年7月 — 日 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补考 历 史 试 卷 命题人:李 萍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 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2.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3.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A. 提倡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   B. 只重视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C. 在婚姻中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D. 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4.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梭伦改革也正在进行中。中西方这两次改革的共性 A. 都是商品经济的结果 B. 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C. 涉及的领域都比较广泛 D. 都冲击了贵族的利益 ‎5.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 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6.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 A. 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 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 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7.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 ‎ 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 A.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9.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A. 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 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 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 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10.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11.英国《经济学家》预测:“ 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 A. 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 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C. 福利政策问题不断显现 D. 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12.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娘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大国霸权主义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13.表3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机器制造业 ‎4‎ ‎4‎ ‎2‎ ‎2‎ 联合收割机 无 无 ‎2‎ ‎1‎ 电力 ‎15‎ ‎10‎ ‎7‎ ‎3‎ 煤 ‎6‎ ‎6‎ ‎4‎ ‎4‎ 石油 ‎2‎ ‎3‎ ‎2‎ ‎2‎ 钢 ‎5‎ ‎5‎ ‎5‎ ‎3‎ A.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 D.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14.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 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 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 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物质富足,精神白由 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 ‎15.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16.1936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其旨在 ‎ A.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7.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B. 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18.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19.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 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20.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1840年前 ‎ ‎1894年 ‎ ‎  ‎ 商品值 ‎ 其中国内销售 ‎ 商品值 ‎ 其中国内销售 ‎ 茶叶 ‎ ‎1414.06 ‎ ‎1184.01 ‎ ‎4784.6 ‎ ‎1467.01 ‎ 棉花 ‎ ‎1146.79 ‎ ‎1146.79 ‎ ‎2437.26 ‎ ‎1701.13 ‎ 粮食 ‎ ‎15533.30 ‎ ‎15533.30 ‎ ‎37250.00 ‎ ‎37054.20 ‎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 A.中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B.中国商品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商品国际份额激增 D.工业革命引领中国经济增长 ‎21. 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 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22.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 理在。”朱熹在此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23.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 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A.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B.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 C.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 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24.1928年发表的小说《雨》取材于印第安雨神崇拜观念。讲述大早时节,一个小男孩突然出现,一边撒尿一边唱歌:“大水冲来了,人们快跑啊!”被人收养后,有一天天气突变,小男孩却失踪了,在寻找男孩过程中,却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滂沱大雨。该部小说体现的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魔幻现实主义 二、 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 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词章、经学理论、改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 ‎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乖誊录制。 ‎ 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殷试三级。乡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月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变化。(1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12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时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 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时,政府遇到了许多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 ‎——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D D B A D B A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C D D B C B B B C D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下学期补考 历 史 试 卷 答 案 ‎25.(25分)(1)特点: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体系化、规范化;程序日益严密。(4分) ‎ 影响:有利于吸纳社会精英,形成高素质的官僚队伍;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体现了相对的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对后世的选拔人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后期走向僵化,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转型。(8分) ‎ ‎(2)变化:确立相关法律制度;政治色彩浓厚;考试内容和形式更专业化和标准化;与国际接轨。(6分) ‎ 评: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逐步法制化;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社会动荡,法令无法严格执行,腐败现象严重。(7分)‎ ‎26. (12分)‎ 示例一: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3分)‎ 阐述: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二战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制度性协调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货币合作和全球发展援助等角度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4分);《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3分)。‎ 总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分)‎ 示例二:二战以来,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分)‎ 阐述:二战以来,欧洲各国的衰落,美国以绝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获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并通过认缴较多的股金份额,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进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4分)‎ 为扩大世界市场,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又推动签署《关贸总协定》,削减各国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便利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外经济扩张。(3分)‎ 总之,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掌握了国际规则制定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2分)‎ 符合主题的其他论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7.(15分)‎ ‎(1)特点:历史悠久;注重实用;长期领先世界;吸收外来成果;政府主导;政治色彩浓厚。(6分)(任答三点6分)‎ ‎(2)原因: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原有社会习俗力量强大;原有历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近代城市工商业发展;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民国历届政府积极推行新历;西方文化的影响。(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