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57、58、59)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57、58、59)试题(Word版)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一)试题 高二(57.58.59)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一共50分)‎ ‎1.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 A.中央集权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3.《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4.“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  )‎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 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6‎ ‎.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 ‎7.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组织不断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  )‎ A.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 B.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C.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 D.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8.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在分封制下,西周逐渐形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的局面。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取决于(  )‎ A.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国 B.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C.诸侯国有再分封的权利 D.诸侯无力直接管理其领地 ‎9.元代腹里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兼任,其他行政长官一般由亲王或贵戚兼任。他们的官职、俸禄都与中书省相仿。元代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领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可见元代行省长官(  )‎ A.地位高、职权大 B.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C.由皇帝直接任命 D.由中书省临时派出 ‎10.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行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2.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 ‎ 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国富兵强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 B.重农抑商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 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从春秋时期齐国开始的 ‎13.西汉出现了祸犁耕作法,“用祸犁,二牛,三人”,即两犁并耕,前面两人牵两牛,后面一人掌犁,掘土可宽过一尺。这种新技术,有助于垦辟大片土地,且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据此可以推知,西汉(  )‎ A.粮食的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B.农业耕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C.农耕区域与耕地面积扩大 D.豪强地主势力获得迅猛发展 ‎14.春秋战国时期,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社会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的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争霸战争的频繁发生 D.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 ‎15.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B.“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16.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7.《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学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18.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 A.知行合一 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实行仁政 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19.汉朝是中国古代在国家出现白然灾异时帝王公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或自我检讨)最多的王朝。该现象体现了( )‎ A.汉代自然灾害的爆发更加频繁 B.儒家对皇权的规范制约 C.皇帝接受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20.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宋明理学 C.提倡公平法治 D.以天下为己任 ‎21.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22.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23.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 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24.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25.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以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一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 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视岁之丰歉而为之敛散,以惠农民……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谈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6分)‎ ‎(2)由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6分)‎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朱子语类》‎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并说出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的重要原因。(8分)‎ ‎28.阅读《清代全史》中的几段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 请将引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并说明上述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12分)‎ 高二历史答案(57、58、59)‎ ‎(2019年3月17日)‎ ‎1-5、BBCAB 6-10、DACAC 11-15、BBDBD 16-20、BBCBD 21-22、 BACDD ‎26.(1)皇帝、中书和门下两省官员。丞相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6分)‎ ‎(2) 地方权力一分为四,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中央。(6分)‎ ‎(3)主要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丞相制度被废除。(8分)‎ ‎27.(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2分)‎ 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4分)‎ ‎(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2分)‎ ‎ (言之有理可给分,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核心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答“格物致知”即可得分) (2分)‎ ‎(3)时代特色:批判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4分)‎ 重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的强化或八股取士对思想的禁锢。(4分)‎ ‎28. 社会现象:农业有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提高,从事工商业者日益增多。粮食成为商品;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分) 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产品商业化的趋势必然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且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