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6份试卷)兰州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6份试卷)兰州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科综合(历史) 24.据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除了分封土地给盂之外,同时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 其它青铜铭文也载有周王在封鲁、封卫、封唐时,同时赐给“殷民六族”、 “殷民七族”、 “怀姓九宗”。 这一做法 A .反映了土地私有化趋势 B .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 C .加速了华夏族融合进程 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2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 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A .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 .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 C .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 .利于维系封建专制统治 26.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 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 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27.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孔子,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 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C .开启了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 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28.1871 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 10 年前增加了 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 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较多 B .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 .列强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D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 “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 运动 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C .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30.1938 年 11 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声称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 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 12 月,为 “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主要表明 A .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 B .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 C .日本灭亡中国的策略发生了新的变化 D .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 31.1952 年,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 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 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这说明当时中国在外交上 A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B .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C .努力推动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 .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2.在古典时代, 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 感,而不是希腊城邦附近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这可能主要得益于 A .直接民主的制度 B .城邦公民的平等理念 C .高度的文化认同 D .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 33.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了国王反对罗马教皇以及教皇支配的教会的有力 武器。这反映出罗马法的一项重要特征是 A .维护罗马帝国的国家利益 B .强调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 C .倡导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D .以人权名义否定宗教信仰 34.18 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现 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农业生产的衰退 C .对外贸易的发展 D .税收政策的调整 35.1871 年有个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 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A .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B .俾斯麦“铁血政策”不利于真正实现统一 C .联邦制体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D .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 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 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 动下, 1920 年春北大即准予 9 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 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1922 年 10 月,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 未有结果。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 2004 年第 8 期) 材料二 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 1897 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 1914 年,西部 12 个 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 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 1916 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 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 在必行。 1919 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 1920 年 8 月,第 19 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年第 3 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 20 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 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 1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浙江义乌人通过“鸡毛换糖”起家,发展小商品 经济进而创业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电视剧故事梗概如下: 陈家村乡民在雪地中捡起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孤儿,取名为鸡毛(后改名陈江河)。从小耳濡目染大人 们鸡毛换糖,他学会了怎么快速对货物进行估价交换,获得最大利益。村民出去鸡毛换糖讨生计,被当作 “投机倒把”而被抓,鸡毛火烧仓库救下乡亲,却被迫离乡避难,走南闯北跑遍大半个中国。陈江河先后 倒卖过小商品、承包过袜厂、卖过五金和百货,过五关斩六将,克服了诚信危机、赢得了市场信任,做出 了属于自己品牌的商品,将传统零售业做到极致时又做互联电商,加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洪流中将生 意铺向世界。 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 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指出它所反映的改革开放时期重大历 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 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45.[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材料 1978 年 10 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 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 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 在谈判中, 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 “joint venture ”并将其解释为 “合资经营” 。 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 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 ‘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 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 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 1979 年 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0 年 4 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 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9 分) 文科综合历史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C B D A B C D C B A D 41. (1)思想:①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②男女同校; ③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 6 分,每点 2 分) 评价:①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 ②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4 分,任答两点即可) (2)结果: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选举权) ,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 (3 分) 原因: ①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 ②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为美国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中国妇女则深受封建礼教禁锢; 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而当时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不利于推动妇 女参政权的改革。 (12 分) 42. 示例 (1)情节:村民出去鸡毛换糖讨生计,被当作“投机倒把”而被抓。 (2 分) (2)历史现象:改革开放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国家对个体商贩管理仍很严厉。 ( 2 分) (3)概述和评价: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 缚,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国家对个体商贩管理仍很严厉,许多倒卖小商品的人被以破坏社会主义经济 秩序的“投机倒把”罪而被抓,个体商贩只好进行地下商品交易。 ( 4 分)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的转型, 也是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更新;个体商贩被作为不法分子处理,严重打击了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改善 人民生活,也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性。 (4 分) 45. (1)原因:①“文革”结束不久,仍受“左”的思想禁锢; ②长期封闭,缺乏信任,对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 (6 分) (2)作用:①引进了国外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 ②促进了国内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 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④带来观念改变,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9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科综合 24、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 “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 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实现国家的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5、《通典· 职官》曰:“至后汉,则(尚书更)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 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 sou), 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 ”材料反映的实 质是 ( ) A. 尚书职权的扩大 B.三公权力的削弱 C.专制皇权的加强 D. 中枢体系的调整 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 ( 宋代 ) 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 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 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 27、明初规定 : “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 1391 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 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主要说明明初官营手工业 A. 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 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B. 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C. 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 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29、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 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30、1937 年 9 月,蒋介石在庐山公开发表的《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讲道,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 之宣言, 即为民族意义胜过一切之例证, 表示愿“接纳”全国各党派共同御侮。 蒋介石这一表态说明 ( ) A. 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即将形成 B. 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已完全消除 C.中日之间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 国民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31、2008 年 7 月,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 2013 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承包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开工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的影响是: A.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 B. 促进农业向保障功能转变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 不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32、罗马法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在古代 罗马( )。 A. 强调对公民的人文关怀 B. 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 C.关注对个人利益的保护 D. 注重规范社会公共秩序 33、1930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 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 33 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 1931 年底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 1932 年 4 月更增加到 76 国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 )。 A. 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 缓和世界经济危机 C. 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4、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 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 A. 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 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35、1956 年~1961 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 8.3 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 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A. 与美争夺中间地带 B. 联合印度夹击中国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41、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以复“华夏衣冠”为方针,在洪武元年( 1368 年)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 胡姓,一切禁止” ,“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 ,禁止蒙古、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 民族的统称)在本族内通婚,而听其与汉人为婚姻。 ——赵毅、赵秩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 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 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 2012 年 10 月,白人失业率为 7.0%,非洲裔失业率为 14.3%,拉丁 裔的失业率则为 10.0%。⋯⋯美国人口统计局 2012 年 9 月 12 日的数据显示, 2011 年非洲裔美国人家庭 收入中位数为 32229 美元,不到非西班牙裔白人收入的 60%;非洲裔美国人贫困率为 27.6%,约为非西班 牙裔白人贫困率的 3 倍。⋯⋯跟其他族裔相比,警察更袒护白人。纽约市在 2011 年 68.5 万次警察街头 拦截检查中,超过 85%针对黑人和拉丁裔人群。 —— 雷振扬 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出怎样的民族政策?( 4 分)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 10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存在哪些种族歧视现象?( 9 分)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 教训?( 2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从经济发展看,近 20 年到 30 年来,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逐渐改变了南北力量差距悬殊的局面。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兴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新兴经济 所占比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 39.7%上升到目前的超过 50%。由于经济实力对比的改改变, 20 国集团逐 渐取代 7 国集团成为国际社会讨论重大经济问题的主要平台。 --- 丁原洪《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动》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指出它所反映的当代世界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 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观点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准确全面) 43. 2018 年 10 月 18 日,第六届冰山彩林 . 生态文化旅游季、第九层四川乡村文化旅游节 ( 秋季 ) 在四川省 黑水县达古冰川景区开幕,直要持续到 2019 年 2 月底,游客可以欣赏到圣洁冰山和多彩黑水。下图为黑 水县旅游资源分布图。 评价黑水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并分析举办旅游节及冰山彩林节色尔古乡的意义。 (10 分) 44. 【历史 ----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开皇十一年(公元 591 年),全国统一刚刚完成,为适应新形势需要,隋文帝杨坚发布诏令改革。 这一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军户编入民户。在此之前的府兵,家属随营居住,频繁的战争使府兵家庭难以安 定下来,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生活非常困难。军户编入民户后,改属州县管理,可依均田令受田,家属也 得到解放,即使士兵番(戍守) ,家属好可和一般民户一样从事生产。军户不再存在,但军人军籍依旧, 与军府的关系也没有改变。无论在役、在军或家,凡属军役范围内的事,都归军府管理。这次改革的实质 是变兵民分享为兵农合一。 ---- 摘自《古代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兵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府兵制改革的意义。 (7 分) 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BCBDA DACCD DA 二、 主观题 41、( 1)一、强制的民族同化政策( 2 分) 评价:在当时有巩固统一、稳定社会作用( 2 分) 大汉主义和民族歧视,本质上体现了专制主义,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 (3 分) 二、 新中国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 2 分) 评价:新中国最大限度满足各少数民族平等自治、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愿望; ( 2 分) 促进各民族韹大团结,改善民族关系,巩固国防; (2 分)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 (1 分) (2)现象:对有色人种的就业歧视,是导致收入差距和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分) 司法和执法领域种族歧视严重( 4 分) 教训: 种族歧视导致美国近年来美国白人和有色人群之间矛盾冲突频发, 只有实现民族之间真正平等 才能促进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和繁荣发展。 (2 分) 42、示例:历史现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 2 分) 观点:新经济对全球化的贡献越来越大。 (2) 概述和评价: (8 分)略 (只要符合是题意即可) 43.( 1)特点:军户编入民户,实行兵民合一( 2 分) 原因:军户制不利于府兵家属的生产和生活;均田制的实行为军户编入户民提供了保障;扩大社 会生产的需要。 (6 分) ( 2)意义: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提高了军队胡战斗力。 (7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 I 卷( 60 分) 单项选择题 30 题,每题 2 分。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参考消息 16 年 8 月 6 日报道,地质学家发现了 4000 年前中国黄河发生大洪水的首个证据。并对 废墟中发现的三名儿童骸骨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结果显示,他们死于公元前 1920 年,当时恰好是中 国重大的文化转型期,研究人员据此推断,夏朝始于公元前 1900 年左右,而不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的 公元前 2070 年。据此推断 A. 因此夏朝应该建立于 1900 年左右 B. 在历史研究中地质学家比考古学家重要 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唯一发源地 D. 历史结论在历史的研究中将不断被质疑 2.子张问孔子: “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 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据此“继周者”为 A.王位世袭制 B .内外服制度 C .封国并行制 D .皇帝制度 3.孔子批评季氏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反映 A.礼崩乐坏 B .分封制崩溃 C .井田制瓦解 D .百家争鸣 4.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转变的史实为 A.楚王问鼎 B .三家分晋 C .周公辅佐成王 D .秦灭六国 5.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 、“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 样划分依据 A.社会经济形态 B .地方行政组织 C .专制集权的程度 D .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6.钱穆说: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 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 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据此 A.三代至唐皆为封建贵族社会 B .平民社会推动民主思想发展 C.唐宋间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 D .其判断依据为选官制度变化 7.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 “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 到自由解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从宋代开始已向近代社会过渡 B .两税法取消了人头税 C.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 D .唐朝更具有中世纪特点 8.汉代以后儒学大家们惊呼“孟子后 , 千载无真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以后的儒学背离了孟子性善论 B .今文经学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C.古文经学已失传无法找回孔孟思想 D .儒学已成为统治者统治的工具 9.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 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0.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 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 A. 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 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 11.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 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A. 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 B. 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 C. 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 D. 逐渐瓦解士族门阀经济力量 12.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 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 的独特之处是 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加强对地方官员监督 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13.古希腊农业文明与大河流域不同,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古希腊人更早地提出节育、晚婚的理论。 也更早地向希腊半岛以外移民。土地所有权是公民的专有权利,希腊的政治集体、公民集体和土地所有者 集体是一回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希腊以奴隶制工商业文明为主 B .古希腊以农业文明为主 C.古希腊节育政策导致了小国寡民 D .贵族因经商而积累财富 14.1215 年英国贵族们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王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公开阐明了法律高于王权 的思想,指出王权必须受到监督,提出了保护基本人权的条款。材料反映 A.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英国代议制是习惯形成的 C.欧洲中世纪已有了宪政 D .基本人权已经得到了保护 15.有学者在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时提出, “民主制度往往可能是低效率的,有时还可能是腐败性的, 但它能把人民和政府以其他制度所没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这说明 A. 政府低效和腐败引发公民不满 B. 直接民主的弊端更为突出 C. 公民参政必然带来行政的低效 D. 城邦至上根植于民主制度 16.公元前 494 年,大批平民由于受债务所迫,有丧失自由沦为奴隶的危险,奋而以激烈手段自卫。 他们以“撤离” (离开罗马)为武器迫使贵族接受承认平民政治权力的协议,创立了护民官制度。这是罗 马平民政治运动的开始。其反映 A.罗马平民以暴力的方式反抗贵族 B .护民官制度缓解了贵族与平民间矛盾 C.平民与贵族斗争推动自然法发展 D .平民政治运动推动了共和制的确立 17.在古希腊,一般城邦都禁止不婚,斯巴达还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务,生育下一代是 公民的责任。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包括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到控制。由此可见,在古希腊 A. 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B. 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C.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D. 规范公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 18.“专制之下无祖国”,其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进 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其说明 A.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 .民族国家观念古已有之 C.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淡化了祖国观念 D .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 19.有学者认为英国代议制的形成是旧瓶装新酒,非常强调制度建设的程序性和原则性,下列最能体 现这一点的是 A.《权利法案》颁布过程 B .迎立詹姆士二世女婿威廉到英国做君主 C.首相任命内阁成员 D .议会多数党领袖接受君主任命才为首相 20.19 世纪 30 年代开始,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逐步取消了“腐败选区”的议席,新兴的工业城 市有了相应的议席;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利。 A.其打破了特权选举扩大了选举权 B .这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权 C.这表明了无产阶级已取得选举权 D .其推动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21.1777 年 11 月 15 日,经过大陆会议反复讨论后,草案才得以通过,定名为《邦联和永久联合条 例》 (简称《邦联条例》 ),《邦联条例》成为 1787 年美国联邦宪法之前的一部国家基本法。 A.巩固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 B.不利于各殖民地联合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C.有利于战争期间国际贸易 D.独立后巩固了美利坚合众国中央集权统治 22.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 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 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 .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23. 1845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 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24. 6 . 1917 年 3 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 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25. 下表是 1853 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其说明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3.6 亿 人均 0.75 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 人 人均 934.5 便士 1246 A. 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的太少 B. 中国市场购买力很弱 C.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顽强抵制 D. 洪都拉斯工业水平高 26.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出现“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 亩之课而不足”的现象,反映了 A.列强侵略使中国社会动荡物价上涨 B .市场饱和米价下跌农民生活艰难 C.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使农民生活艰难 D .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市场不稳 27.陈旭麓先生说: “人们多注意 1840 年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 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 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他比 1840 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其说明 1860 年代 A.华夷观念已经开始被打破 B .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并实施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D .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 28.甲午战后,光绪帝不断“逼问御贼策” ,“言及宗社声泪并发” 。并提出要“痛除积弊,于练兵、 筹饷两大端” 。从 1895-1898 年戊戌维新光绪改革几乎一天也未停止过。说明 A.康梁上书变法正逢其时 B .康有为说服了光绪帝努力变法 C.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矛盾尖锐 D .光绪帝弘扬民族大义挽救民族危亡 29.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 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这一任务完成预示着 A.国民党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 B .战略决战任务即将完成 C.渡江战役的形势已经成熟 D .土改运动将在全国开展 30. 17.1991 年 12 月 21 日,俄罗斯等 11 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 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 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第 II 卷 (40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材料 结论 1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 。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 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 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大国之间的战争 不可避免。 2 20 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 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 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 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 求没有关系。 中国的“文革” 跟美国的群众运 动是一致的。 3 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 ,他在《神曲》里写道: “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 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 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 但丁是近代早期 反对宗教的人文 主义者。 4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 “挖铁路” 行为,张海鹏教授说: “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 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 ”而袁伟时教授却说: “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 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 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 义和团运动扑朔 迷离,难以洞察 真相。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表中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 请选择其中一 组,结合所学史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32.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30 分) 材料 结论 1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 。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 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 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大国之间的战争 不可避免。 2 20 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 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 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 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 求没有关系。 中国的“文革” 跟美国的群众运 动是一致的。 3 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 ,他在《神曲》里写道: “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 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 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 但丁是近代早期 反对宗教的人文 主义者。 4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 “挖铁路” 行为,张海鹏教授说: “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 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 ”而袁伟时教授却说: “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 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 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 义和团运动扑朔 迷离,难以洞察 真相。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络, 从唐后期到 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 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 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 注重平等的经贸往 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 自公元 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 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 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 道路:从西班牙国王⋯⋯ ( 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 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 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 21 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 。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 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 。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海路”的兴衰情况 及其原因。 (12 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10 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 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8 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30 题,共 60 分 1-5 DCABB; 6-10 DADCA; 11-15 DDBBD; 16-20 BBADB; 21-25 ADAAC; 26-30 CBAAD 31. (10 分)不当之处历史事实原因分析 材料一:不当之处:否定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及制约战争的因素大大增强。 (3 分) 历史事实:政治民主化(联合国) 、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 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 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 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 美、 俄、 欧盟、 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4 分) 原因分析:对材料的理解绝对化、教条化。 (3 分) 材料二:不当之处: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群众运动等同看待是错误的。 (3 分) 历史事实:美国的群众运动是反战和平运动,中国的“文革”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 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4 分) 原因分析: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3 分) 材料三:不当之处:但丁“反对宗教”这个论断不合理。 (3 分) 历史事实: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神权至上的主张,主张改造基 督教会,追求人性解放,并不是反对宗教。 (4 分) 原因分析:把材料中的“教会”等同于“宗教” ,概念不清;没有把但丁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文明、 文化背景中解读。 (3 分) 材料四:不当之处“义和团运动扑所迷离,难以洞察真相。 ”这个说法欠妥。 (3 分) 历史事实:两位教授的结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持的史观不同。张海鹏教授从革命史观出发,认为 它是反抗侵略的手段,应该给予肯定;袁伟时教授从现代化史观出发,认为它是排斥工业文明,与现代文 明背道而驰,应予以否定。随着大量史料的出现,人们是能够洞悉历史事件的真相。 (4 分) 原因分析:解读材料时忽视了历史理解会因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 (3 分) 32.(30 分)(1)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 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 (2 分) 兴衰情况: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逐渐衰败。 (2 分) 兴盛原因:唐后期到宋朝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造船技术的提升、指南针的应用等经济和科学技 术的繁荣、政府的重视;政府重视,唐朝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4 分) 衰退原因: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拓展;传统朝贡赏赐不计经济效益,倍偿 其价。 (4 分) (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并垄断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 分) 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 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 面貌。(6 分) (3)背景: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渐加强; 国内背景,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 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渐提高。 ( 4 分) 认识: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 贸易之路, 一方面实现其通道价值即全球互联互通; 另一方面要通过合作实现战略安全即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 (答到互联互通方面给 2 分,答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给 2 分,共 4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 求的。 24.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 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这说明 A. 王权权威提高 B. 官僚政治萌发 C. 宗族等级严格 D. 周王权威削弱 25. 《晋书》“秦变周官,汉遵赢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 得其时制者也。”材料意在强调 A.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 B. 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 C.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 D. 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 26. 当 1911 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 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 人室之实祸。 ”这反映了立宪派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 B .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C.具有反帝反封的进步性 D .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27. 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 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 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美国结束了越南战争 B. 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28. 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 在②阶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 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9.1903 年 4 月 17 日《大公报》注: “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 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 ”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A.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 B .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 D .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 3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 50%的土地和 10 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 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5%,却生产了苏联农 产品的 25%—30%。造成这一现 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31. 下图是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 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 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 B. 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 D.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32. 西汉海昏候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 孔子身高 1.82 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 2.2 米。这种现象说明 A. 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 B. 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 C. 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 D. 《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 33.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 1857 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了人类 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电气时 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 经济危机的爆发式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 科学技术史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34.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称:“中国⋯⋯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 处之地位,与所感之痛苦,⋯⋯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国民 党于此,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这表明国 民党意识到 A. 通过联俄改善外部环境 B. 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 C. 改善民生是其首要任务 D. 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 35.20 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人的头脑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千千万万个印象,“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 的无数微尘”, 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 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 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该作家主张 A. 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B. 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 C. 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 D. 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 ( 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汉时期开始从封建制向官僚制过渡, 但这也仅指行使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形式即官制而言的, 至于 具有行政管理技能的官员和理性的法律这两点, 在秦汉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都一直尚付阙如, 致使中国早期 的官僚制萌芽一直未能发展为现代的官僚制。 ——马克斯·韦伯 材料二 (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事实上,它们 有的造福于公共利益,有的则造福于私人。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材料三 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 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 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美) HGCreel 顾立雅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 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 请回答: ( 1)简述汉代完善官僚体制建设方面的重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韦伯认为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无法发展为现代官僚体制? ( 2)指出材料二中罗马法分类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法是如何有利于“罗马国家稳定”和造 福“个人利益”的? ( 3)村料三中学者认为科举制和罗马法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对后世的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 由。 42. ( 17 分)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表为 19 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 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 准确) (二)选考题:共 25 分。 43.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10 分) 有这样一个地方,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旅行家,也希望前往那里,享受终极旅行体验。这里虽然被评 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 因为该国政府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 政策。这里就是不丹——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1)该国成为全球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条件有哪些? (2)该国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44. [ 历史 ----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 13 所国立大学、 5 所学院 和 9 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 20 所 私立大学和 33 所私立学院中, 1934 年和 1935 年有 32 所获得了资助, 1936 年有 40 所获资助。不应低估 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 4~5 倍的增长。到 1937 年,有 2042 所中学, 1211 所师范和 370 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 545207 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D C D D C B D A D D D 41. (1)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制,为中央举荐合适的人才;设立太 学,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原因:通过儒学经义培养的官员缺乏行政管理技能;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缺乏理性的法律精神。 ( 2)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提高官吏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裁决商业纠纷,保护正当商业利益;调 节个人财产关系,缓和社会各阶层关系。 ( 3)科举制以学识作为考试内容,有利于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 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有利于社会公甲公正。 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 的先驱;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42. 示例一: 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 论述: 19 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继之而起。工业革命在经济 上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 工业资本主义崛起; 政治上以英国议会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由 主义、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这一切预示资本主义将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另一方面,为了开展工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通过鸦 片战争等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进而造成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 同时, 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但如何实现近代化,是传统且落后的中国面对的重 大课题。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国则成为西方侵略对象,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 示例二: 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 另一方面, 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经济上, 外商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 政治上, 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的阶级力量崛起, 提出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诸实践, 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封建 制度和统治秩序; 思想文化上, 伴随西方思想涌入, 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尽管如此,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殖民利益,而决不是为了传播近代文明、帮助中 国成为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44. ( 1)内容:院校合并;扩展经费资助范围;努力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学校。 ( 2)意义: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促进了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受教育人口,提高了国民 素质。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 ,周公问何以如此 之晚,伯禽说: “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 。这表明分封制 A. 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 B. 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 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 D. 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 25.魏晋时期, 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 唐代以降, 政府下令编纂 《五经正义》 , 去“异端邪说” ,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一变化 A. 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 B. 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 C.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 D. 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 26.据《宋会要》记载: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 20 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 5 个市舶司, 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这折射出宋代 A.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B .外贸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C.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质变 27.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 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 生民根本大计”。 对那些不关乎“六 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 B .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 C.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 D .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28.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 上呈公文, 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 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 .中华民国时期 29.鸦片战争后, 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 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 路牌广告,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东 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 B .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上海广告业发展迅速 D .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30.1945 年 10 月 17 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 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由此可知重庆谈判的主要 意义是 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31. 下表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新中国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 年份 194 9 1 950 19 51 1 952 19 53 建交国家 数 10 9 1 0 0 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 B.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西方对华封锁 D.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繁荣,城邦大量职务以抽签的方式在公民中产生,但部分职务在任职期间的 所有费用需自己负担,因此长期被城邦富裕阶层把持,这说明古代雅典 A.财政困难制约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公民难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 C.工商业发展加剧城邦的贫富分化 D.经济能力影响公民的参政程度 33.在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讨论中,很多代表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 决各州立法的条款。这一主张 A.体现了美国加强中央权力的渴求 B.在美国宪法中基本得到落实 C.赋予了中央政府较大的司法权力 D.根植于美国久远的历史传统 34.“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 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用市场调节的方式管理经济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以渐进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D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35.《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 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 “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 效忠对象产生迷惑”。这表明 A.全球化助长了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 .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C.全球化使移民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46 题为选考题,考 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 分) 材料一 宋代开启了海洋知识积累和传播的新时代,形成了综合运用牵星术、地表目标、水情导航的成熟的导 航技术,首次将指南针运用于导航。宋代近海贸易的发展促成了近海区域市场的形成,加强了近海地区的 市场联系,推动了海洋性地域特点的形成,为远洋贸易及其与内地市场的联系奠定了新的运行机制。水上 信仰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完整有序的水上神灵信仰体系,催生出圣妃信仰等若干新的信仰因素。宋人对 亚洲海域的地理方位、航路、季风、潮汐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宋人的观念中海洋不再是虚幻的神仙 世界,而是充满风险和财富,可生财取利的生存空间。 ——选编自黄纯燕《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 材料二 14 世纪,鼠疫席卷欧洲,带走了 2400 多万人的性命。 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欧亚商路关闭,奥 斯曼土耳其人在之后不到 50 年的时间理,将自己的国土推进到了欧洲的中心维也纳。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的宗教斗争几乎在争夺土地的过程中同步打响。幸运的是,体魄强健、免疫力强大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在鼠疫流行的灾难中受到的损失远小于其他欧洲各国。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人口急剧膨胀,各种奢侈品和 日用品的价格高涨起来,黄金供应的不足,使得市场上货币成色下降,信用降低,国内矛盾都开始激化。 生产力的水平与稀缺的资源已经无力在内部解决整个国家出现的危机。 此时的欧洲, 文艺复兴带来了经济、 艺术上的复苏和思想上的解放; 地圆说的出现, 让航海家和水手们不再担心向着大海航行最终会掉进地狱; 在从阿拉伯人和中国人那里学到一些航海技术的同时, 欧洲人自己在船舶制造和航海仪器的发明上也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仅 1200 年至 1500 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便整整增加了两倍;罗盘、直角仪、海图、 三角帆、艉舵也相继出现。恰在此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发明了三桅帆船。 ——选编自《大航海时代: 1434—1644》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航海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4 世纪欧洲社会面临哪些历史机遇和挑战?( 8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晚期,东西方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命运产生的共同 影响。( 5 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 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 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法律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为所 有的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公正; 在公共生活中, 优先承担公职所考 虑的是一个人的才能, 而不是社会地位或者属于哪个阶级; 我们 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 BC5世纪,伯利克里 《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 上的演讲》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个机构 之中, 就不会有自由存在。 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 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 ” 1748 年,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 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 的条件。 ” 1848 年,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外国革命是由争自由而起, 奋斗了两三百年, 生出了大风 潮,才得到自由, 才得到民权。 ⋯⋯民族主义就是为国家争自由, 但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 ⋯⋯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 中国 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 ” 1924 年,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二讲》 材料涉及到关于“自由”的诸多探讨。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 (要求: 概括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地理题、 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 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 (10 分) 始建于 1937 年的丰满水电站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有“中国水电之母” 之称。 1998 年松花江流域的嫩江发大水。由于丰满大坝的存在,很好地发挥了调蓄和错峰功能,保住了 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段的安全。由于当时的施工水平有限,运行至今的丰满水电站老坝存在诸多缺陷,虽经 多年补强加固和精心维护,但部分缺陷仍然无法彻底消除,后被评定为“病坝” 。 2018 年 12 月 12 日运行了 80 年之久的丰满水电站老坝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随着爆炸声和烟尘的腾 起,丰满水电站老坝拆除工程成功实施首次爆破。拆除完毕后,原坝左岸的 90 米、右岸的 306 米坝体将 会作为遗址保留,用于发展旅游业。 说出大坝旧址的旅游价值并探究可在大坝旧址开展的旅游项目。 43.[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 (10 分) 2017 年 12 月 28 日 14 时,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路面的全称是承载式高速光伏路 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 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上电,就好 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 简述光伏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并讨论短期内实现大规模运行的可能性。 44.[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 15 分) 材料一 1935 年 11 月 3 日,国民政府发布《财政部关于施行法币布告》 : 一、自 11 月 4 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 1936 年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 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 二、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其照常行使。 但不得增发,逐渐用中央钞票换回⋯⋯ 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 11 月 4 日起, 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 其余银类, 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 六、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自由买卖外汇,稳定法币汇率。 材料二 法币改革后, 中国摆脱了世界银价波动给国内经济造成的干扰, 南京国民政府大大加强了对当时中国 经济的掌控。⋯⋯国民政府在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被大大提升,也为日后大搞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 " 白银时代 " 的终结 : 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始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特点。(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历史影响。( 9 分) 45.[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 分) 材料一 据统计, (一战期间)在欧洲的华工总人数达到 14 万⋯⋯他们都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相关的铁路、公 路、船坞、兵工厂、军火库、草料厂等部门工作,有些华工则直接参与军需物资的装卸运输,更有一些华 工被安置在战争前线从事挖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战地通信、掘埋尸体、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 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一战死在欧洲的华工至少有 4000 人。 ——摘编自吴琼的《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 材料二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当地时间 12 月 10 日上午,在法国的北方重镇阿拉斯 (ARRAS)市的中心花 园圣 - 瓦斯特 (SAINT VAAST),军号声、中法国歌先后响起,中法国旗迎风飘扬,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劳 工树立纪念碑的仪式,在风雪中启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劳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劳工赴欧参战的看法。( 6 分) 46.[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5 分) 1905 年 11 月 2 日,清朝政府勾结日本政府文部省发表《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要求中国留学生对 在日学习活动、与国内通信要在清朝政府驻日公使和日本学堂登记,而且只能住在留学生学校宿舍。 这个规则出台后,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但是在该如何具体应对这场斗争的方式上,留学生 们出现了严重分歧。 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为代表, 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 一派以汪兆铭和胡汉民为代表, 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以至最后留日学生 总会的干事们不想承担责任,纷纷辞职不干了。这种情况让日本报纸幸灾乐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 之众”, 1905 年 12 月 7 号的《朝日新闻》甚至干脆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国人缺 乏团结力,陈天华就是在看了这张报纸后的当夜,连夜手书了一封被后世人称为“绝命辞”的信,第二天 就赴海而死。 ——选编自《百度百科:陈天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天华“蹈海赴死”的历史背景。( 8 分) (2)根据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天华“蹈海赴死”这一历史事件。( 7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