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原则,以礼为仁的表现形式,把道德行为和修身济世联系起来。这反映了孔子( ) A. 认为礼是道德核心 B. 希望恢复周代礼制 C. 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D. 倡导道德的自觉性 【答案】D 【解析】“,以礼为仁的表现形式,把道德行为和修身济世联系起来”的目的是倡导道德和行为的自觉性结合,D正确;孔子认为“仁”是道德的核心,A错误;B属于礼的目的;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 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 A. 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 逐渐趋向简易化 C. 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 追求气韵相结合 【答案】B 3. 董仲舒认为,天与人在形体结构上是一致的,在思想和道德意识上是一致的,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的。这一认识( ) A. 凸显了天人感应的科学性 B. 发展与继承了孔子的天人观 C. 把人性与人伦关系天理化 D. 意在阐释君权来源的权威性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的内涵,主要是从上天的角度阐发君权的来源,D正确;天人感应强调的是限制君主暴政,A错误;董仲舒和孔子天人观是相反,B错误;C属于三纲五常思想。 4. 传统的中医学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而且始终把人当作有机整体来辩证论治。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 ) A. 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B. 讲究“天人合一” C. 注重整体性的研究 D. 注重经验的总结 【答案】C 【解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而且始终把人当作有机整体来辩证论治”说明古代医学治疗的整体性,C正确;实用性不是材料体现主旨,A错误;B属于董仲舒思想;D中经验不符合材料主旨。 5.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这一画作反映了唐代( ) A. 佛教发展兴盛 B. 中外文化交流 C. 市民文化繁荣 D. 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说明唐朝画家利用中外交流的思想加入绘画,B正确;佛教发展不是材料主旨;唐朝时期市民文化没有繁荣,是北宋以后,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 6. 宋人反对一味地沉溺于情感,一味抒发个人怨怒的创作倾向,主张用理性控制情感,普遍能以哲思的操持反观自己的情感,也正是因为理性的自持使他们能够吟咏的性情而不为性情所累。宋人的这种文学观体现了( ) A. 宋代文学的内敛性 B. 道德教化影响文学创作 C. 宋代文学的多元性 D. 文学平民化的趋势明显 【答案】A 【解析】“因为理性的自持使他们能够吟咏的性情而不为性情所累”说明宋代文学不注重情感因素,从内敛性出发,A正确;道德教化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文学多样性进而平民化与材料不符合,C和D错误。 7. 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中国区域文化色彩浓厚 C. 商人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 文学作品的商业化倾向 【答案】D 【解析】“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体现出当时文学作品逐渐走向商业化,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信息,故A错误;区域文化不符合题意;古代一直不重视商人,所以商人地位并没有改变,故C错误。 8. 2010年1月2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说明( ) A. 梅兰芳对京剧走向成熟起了关键作用 B. 梅兰芳对京剧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C. 京剧艺术是国际交往的主要内容 D. 京剧是世界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知,梅兰芳对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故选C。京剧艺术走向成熟指的是在同治、光绪年间,国际交往的主要内容是外交关系,京剧是我国独有的剧种,故排除ACD。 9. 有学者指出,虽然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其认识仍然没有高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传统主流思想。其意在说明林则徐在认识上( ) A. 并非真心主张学习技术 B. 尚不足以引领时代潮流 C. 并未摆脱天朝上国局限 D. 仍然坚持传统对外政策 【答案】C 【解析】林则徐虽然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没有高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传统主流思想,主要是由于林则徐没有超越天朝上国限制,C正确;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A错误;林则徐引领当时学习西方潮流,B错误;林则徐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错误。 10.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直接打开了国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曾国藩、李鸿章的回答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君民共主,设立议院” C. “师夷长技以自强” 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答案】C 【解析】曾国藩、李鸿章属于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C正确;A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B是维新派主张;D是新文化运动主张。 11. 梁启超自1896年担任《事务报》主编以来,尽力使报刊通俗易懂,他开创了半文不白、平易通畅、直抒胸臆的“时务文体”。这种文体的出现( ) A. 有利于宣传共和思想 B. 配合了新思想的传播 C. 发出了文学革命信号 D. 推动乡村报刊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梁启超发表“时务文体”主要是满足维新思想的需要,配合新思想发展的需要,B正确;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A错误;C属于新文化运动思想;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B 【解析】材料“1920年9月”“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上海就已经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C项错误;D项错误,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1920年9月”这个时间点。 13. 五四时期,胡适呼吁:“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争人格。是呀,自由这东西从来不是谁给的,那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胡适在此表达了( ) A. 家天下被推翻的必然性 B. 政府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C. 公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 D. 建设民族国家的紧迫性 【答案】C 【解析】“争取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争人格”强调的是公民意识觉醒,C正确;A中必然性说法绝对;材料中没有提及政府对于人权的保障,B错误;国民建设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14.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 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中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故C项正确,D项比较片面;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5. 毛泽东曾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 ) A. 善于总结革命失败教训 B.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C. 准确分析旧中国的国情 D. 正视了五四运动的功绩 【答案】B 【解析】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传播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说明文化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要性,B正确;材料没有总结革命失败教训,A错误;C和D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6. “双百”方针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有一种“如沾春雨,如坐春风”之感,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因为“双百”方针( ) A. 激励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B. 破除了文艺意识形态限制 C. 强化对社会主义的歌颂 D.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创作风格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具体内容是: 百花齐放指的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的是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的提出为科学文化工作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励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故选A。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双百方针是为了保证科学文化工作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故B可排除;C是双百方针的作用而不是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可排除;自由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因此D的说法是错误的。 17. 1962年,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据此可见当时邓小平( ) A. 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 以生产力为判断标准 C. 认为法律要为经济让路 D. 赞成农民搞承包经营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生产关系要切合生产力发展的需求,B正确;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法律与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内涵,C错误;D是改革开放之后。 18.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B项;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增长,并不表明已经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D项。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复兴 【名师点睛】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变化反映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渴望上大学,大学的“精英式教育”应当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本题较好地契合了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热点,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和周年热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 19. 政党伦理是一个政党伦理品格、道德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党的道德性和先进性的深刻体现。“三个代表”的核心是加强党的建设,而其中彰显其先进性的政党伦理之精髓的是( )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服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中精髓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正确;A和B不是理论精髓,排除;D是邓小平理论。 20.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多指专门以教授青年善辩而获取报酬的职业教师,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他们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是非的人。这是因为在柏拉图等看来,“智者”( ) A. 过于追求名利与技能 B. 哲学探究偏离了道德 C. 诋毁苏格拉底的思想 D. 醉心于投机城邦政治 【答案】A 【解析】“而获取报酬的职业教师”说明智者运动的学者比较追求功名利禄,A正确;出来没有提及道德问题,B错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推崇苏格拉底思想,C错误;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21.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不但把圣母变成了人间妇女,把使徒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了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扩大 B. 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C. 画家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D. 艺术家多出身与平民阶层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思想,“艺术家不但把圣母变成了人间妇女”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扩大,A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仍然信仰宗教,B错误;此时绘画想象力丰富,C错误;文艺复兴时期限于社会上层,D错误。 点睛: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22. 马丁·路德从《圣经》的《福音书》认识到:耶稣基督已死,业已代人类在上地面前赎了罪,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以得救。这一观点( ) A. 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理论 B. 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C. 有助于教徒摆脱宗教束缚 D. 促进自由宗教观的形成 【答案】D 【解析】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得救,主张人人可以阅读圣经,这种思想促进自由宗教观的形成,D正确;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基督教的基本理论,A和C错误;宗教改革是限制天主教会的影响,B错误。 点睛:宗教改革时期的基本含义:①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特权。②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由。 23. 表1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表1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 A.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B. 文化间的交流加深 C.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差异 【答案】C 【解析】中方科技主张经验总结,西方科技著作注重试验和观察,中国属于封建社会,西方属于资本主义社会,C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二者主要区别,排除A、B和D。 24. 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俄国出现。由此可见,产业革命( ) A. 与政治变革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B. 打破了原有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 C. 有利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进步 D. 使重大技术获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产业革命与政治发展较为密切配合,A正确;产业革命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B错误;C和D与材料中主旨不符合,排除。 25. “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观的色彩变化。”下列属于该描述的美术作品是( ) A. 库尔贝《石工》 B. 莫奈《日出·印象》 C.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D. 毕加索《格尔尼卡》 【答案】B 【解析】印象主义注重光和色的结合,材料“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说明是印象主义,故B正确;A是现实主义;C是浪漫主义;D是现代主义。 点睛:印象派前期:追求光和色的研究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后期: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26. 自然选择会淘汰掉不适应特殊环境的个体,但对进化论来说,“足够好”就行了,任何生物都不必非要十全十美。按照达尔文理论,“足够好”是指( ) A. 适应生存与繁殖 B. 有利于环境改善 C. 物种发展高级化 D. 物种体现多样化 【答案】A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的意思是说物种要适生存与繁殖,A正确;环境改善不是物种能做到的,B错误;C和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 点睛:1.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2.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3.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都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他们都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7. 贝多芬(1770—1827)幼年时期曾追随聂费学习,他对贝多芬的思想起过重要的影响,贝多芬曾说“我恨恶劣的侯爵比我恨强盗更甚!”可见,贝多芬( ) A. 幼年成长环境较恶劣 B. 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C. 受启蒙思想影响较早 D. 推动了古典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我恨恶劣的侯爵比我恨强盗更甚!”说明贝多芬对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憎恨,主要是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C正确;A属于贝多芬个人经历;B中开创和D中推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8.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们》、《代表们登陆》等影片,直接捕捉了生活中的场景。可见,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突出特征是( ) A. 动作性 B. 纪实性 C. 无声性 D. 时效性 【答案】B 【解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们》、《代表们登陆》”都是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的题材,反映出此时电影的特点是纪实性,B正确;A、C和D与材料特征不符合,排除。 29. 有学者认为,对于自然科学来说“1900年无疑使一个崭新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 量子学说的提出 B.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C. 诺贝尔奖的颁布 D.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A 【解析】1900年普朗克依据黑体辐射提出量子论,标志物理学进入新时期,A正确;B是1905年提出;C不属于科学成就;D是19世纪晚期。 30.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美国于1958年2月也发射了一颗卫星。1961年4月,苏军少校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一个月后,美国人谢巴德也飞上太空。美苏科技研发的主要着眼点是( ) A. 探索宇宙求和世界 B. 发展科技造福人类 C. 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 D. 抢占军事科技优势 【答案】D 【解析】美苏争霸从地面进入天空,材料中时间和事件说明美苏各自从抢占军事科技优势角度进行,D正确;A和B显然不符合美苏争霸的需要;C中出来没有提及。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22分,32题18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问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到明末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虽然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是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答案】(1)特点:实用性强,不重视理论研究;发展空间狭小,动力不足。 影响: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并影响西方文明进步;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并逐步落后于西方。 (2)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作用:为现代科学技术奠定基础;开阔了人们视野,改变了人们生活等。 (3)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发挥好科技积极作用为人类服务等。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发展空问是极小”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及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并影响西方文明进步角度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和政治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推动科学技术以及生活等角度思考回答。 (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发挥好科技积极作用为人类服务回答。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在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老一辈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尔、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等,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是一个革命者为扫清共和政治之思想障碍而发起的启蒙运动,这场以法国启蒙运动为蓝本的新文化运动打上了深刻的革命印记,“思想革命”、“伦理革命”、“文学革命”、“语言革命”等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激进色彩。同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革新青年思想为宗旨的启蒙运动,其所呼唤之“新青年”及国人的“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都以巩固共和政治为目标。 ——摘编自高力克《一个革命者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点:涉及多个领域;参与学者众多;影响大。 (2)不同之处:革命印记、激进色彩;以巩固共和政治为目标;参与者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 原因: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近代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一“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等人”“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的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一和二“新文化运动打上了深刻的革命印记”“巩固共和政治为目标”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主共和目标以及教育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