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2019届高二(上)期末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48分)‎ ‎1.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C.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D.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 ‎2.封泥(见右图) 是一种官印的印迹,为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其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下列对于封泥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封泥的出现顺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需要 B.封泥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学术价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C.封泥文字能佐证古代文献记载的官制、地理的真实性 D.封泥的出土印证了当时社会流行书写字体的实际情况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诗句与“此项制度”直接相关的是 A.“甲第朱门无一半,天街踏尽公卿骨。”‎ 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某史评曾谈到:“它成书于战国晚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它所包括的《灵枢》和《素问》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它为中医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的“它”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5.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雎》、《蒹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仁爱至上 B.人文关怀 C.强调民本 D.批判怀疑 ‎6.《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造成以上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古罗马的法制比较健全,中国从未颁布任何法律文件 B.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古罗马实行共和制,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 D.古罗马是实行奴隶主民主,中国是地主阶级专制政体 ‎7.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雅典不仅维护了梭伦改革的原则,还向民主化方面继续跨出了一大步。这里的“原则”主要指 A.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 B.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C.扩大民主政治范围和途径 D.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要求 ‎8.下图反映了罗马法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奴隶与贵族的斗争催生成文法 B.罗马人与外邦人的斗争催生出公民法 C.公民法适用于罗马一切自由民 D.万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初见端倪 ‎9.鸦片战争之后,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供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 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综合上述史料可以得出 A.近代时期在华外国人不受任何法律约束 B.近代初期的通商口岸社会局面动荡不安 C.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近代部分沿海城市迅速畸形地繁荣起来 ‎10.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A.安庆内军械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11.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 A.外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历史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汉满矛盾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12.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 A.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 B.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 C.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 D.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 ‎1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A.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埋下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4.以下是近年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9月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15.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入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C.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1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谈到:“中国急需把各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此时,毛泽东所谈到的这个“新中国”的性质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自由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7.“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引发了英国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宗教改革深入发展 C.促进阶级关系的变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加剧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8.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是维护神学的工具 B.资产阶级强调人性,所以反对信仰上帝 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D.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1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联邦政府的人员构成 B.国家主权的分割与制衡 C.联邦宪法至上的特性 D.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20.《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直接说明 A.机器是新的纪律的制定者 B.工人不再是生产的主导者 C.欧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D.工业化带动经济结构转型 ‎21.研究宗教改革的著名学者林赛写道:“当路德宣称,一个真正信奉基督的人必需直接和怀着对上帝的真实信仰依靠上帝,上帝才会通过基督对他说‘我是你的救世主’时,他就是重新发现了宗教。”林赛认为 A.路德创立了新基督教 B.路德救赎了基督众信徒 C.路德树立了信仰权威 D.路德证明上帝真实存在 ‎22.“这一所有民族中最资产阶级化的民族,看起来想把事情最终导致这样的地步,即除了资产阶级,还要有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恩格斯所描述的最有可能是19世纪中期的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3.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记述道:“夫乡勇之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遺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 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法德两国政体完全相同 B.文中“乡勇”是德国侵略军 C.作者对起义原因的分析全面 D.记述具有一定历史参考价值 ‎24.毛泽东在1949年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其中“俄国人的路”是指 A.进行土地革命 B.社会主义道路 C.推翻沙皇专制 D.农村包围城市 二、材料题(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开始就是同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夏朝出现学校,其主要职能是向贵族子弟传授军事、卜筮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很强的职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治职能日益突显,政治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腐朽观念的传播,劳动者地位降低,职业技术教育逐渐不被人重视。但医学、算学、天文、艺术等职业教育,受到统治者重视,先后被列入官学课程,并创立了相应的专科学校。《国语》记载:“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说明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父子兄弟间的传承。‎ ‎——摘编自陈名树《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4分)‎ 材料二 近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孕育于17世纪末,主要有两类职业教育机构。一类脱胎于教会举办的慈善学校,……主要面向贫民进行宗教教育和基本职业技能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基本读写、工业、家庭服务等简单劳动技能,兼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能,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另一类是19世纪初出现的技工讲习所,它一般由知名人士和工人协会举办,面向工人传授简单的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 ‎——摘编自饶贵生等《近现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演变及其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变化情况及其作用。(11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正因为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应战,”的过程便十分艰苦。反观我国近百年来现代化运动的史实,和各种形形色色的运动,无一而非这项“除旧布新”工作之中,“破坏”和“建设”所引起的。由于这些运动性质之不同,它们也标志出我国现代化运动中显明的“阶段性”。‎ ‎——摘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阶段性’”这一主题,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的史实为论据展开阐述。(要求: 明确表达观点,阐述必须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 陈启沅(1834-1903年),名如卿,宇芷馨,号启沅,广东南海人。陈氏家乡栽桑养蚕业甚盛,是广东的手工缫丝中心。陈启沅极关心家乡蚕桑事业。他目睹国外用机器缫丝,产品精良,远胜家乡土丝,遂萌发在家乡创办机器缫丝厂之念,在游历越南河内和暹罗(今泰国) 等地时,注意考察机器之学。1872年,陈启沅在家乡陈氏本宅旁办机器缫丝厂,取名“继昌隆”。机器缫丝业的发展,使手工缫丝工人受到失业的威胁,当时民风未开,视机器为异端。南海知县徐赓陛以机器缫丝厂“一家得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为由,下令各机器缫丝厂停业。‎ ‎——摘自《中国近代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条件。(9分)‎ ‎(2) 根据材料,指出“继昌隆”缫丝厂停业的原因。(6分)‎ 一、选择题(48分)‎ CDDAB BADDC ADBBC BCDDB CADB 二、材料题(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5分)‎ ‎(1) 特点: 学校教育与家族传承相结合; 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职业性; 在学校教育中地位逐渐下降; 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答出四点,得8分)‎ 因素: 社会观念的影响; 政府政策的变化; 经济结构所致或农耕经济为主。(答出三点,得6分)‎ ‎(2) 变化: 兴办主体从教会变为知名人士和工人协会; 教育对象从贫民变为工人; 教育内容从宗教和基本职业技能变为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答出三点,得6分)‎ 作用: 培养具有新技术的工人; 适应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 推动英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答出三点,得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类型一: 赞同该观点: 认为中国近代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学习“器物”阶段; 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代表的学习“制度”阶段; 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学习“思想”阶段。三个阶段具有明显的主题划分,以此论证材料观点的正确性。‎ 类型二: 否定该观点: 认为中国近代化“阶段性”特征不明显。史实阐述中强调在每个重大的现代化运动中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改造。例如: 洋务运动中就有思想解放,学习西方企业制度等,绝不仅仅是学习“器物”。辛亥革命时期,除了政治制度改造之外,还有鼓励工商、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社会改良。‎ 类型三: 认可该观点,但有所补充: 认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确具有“阶段性”特点,但是各阶段中除了核心的改造之外,其他方面也在共同发生改变。(史论过程参见上述两种类型的综合即可。) ‎ ‎2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1) 条件: 南海是重要的缫丝业中心; 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沿海自然经济解体; 陈启沅个人的努力; 洋务运动的刺激作用等。(答出五点,得9分)‎ ‎(2) 原因: 手工业者因机器而失业导致不满; 民风未开,视机器为异端; 政府中守旧势力的有意压制。‎ ‎ (答出三点,得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