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选择题 ‎1.(2018·河间模拟)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意在于(  )‎ A.维护封建礼教 B.反对思想教条 C.重塑孔子权威 D.反对儒家思想 答案 B 解析 李贽主张应正确看待孔子,不能迷信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对思想教条。‎ ‎2.(2018·保定模拟)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答案 C 解析 “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见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 ‎3.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二者都(  )‎ 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得出二者都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 ‎4.(2019·南昌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崇实致用 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 答案 B 解析 从“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做学问时每一个人的思想、想法是不可能统一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5.(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7)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 ‎6.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化“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  )‎ 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不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答案 B 解析 王夫之批判的只是理学“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等主张,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故A项错误;因为王夫之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故其所提倡的并非“尊公轻私”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故C项错误;王夫之只是主张弱化“理欲一体”而并未“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 ‎7.(2018·泸州模拟)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时代对李贽的评价是不同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8.(2019·衡阳模拟)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的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答案 D 解析 君主立宪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启蒙思想,故B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但并未提出恢复宰相制度,故C项错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要求开明君主统治,并有贤吏辅助,故D项正确。‎ ‎9.(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27)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 答案 B 解析 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挑战,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唯物思想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10.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 A.萌发民本思想 B.主张经世致用 C.提倡轻徭薄赋 D.倡导工商皆本 答案 D 解析 ‎ 据材料,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和国防中的重要性,提出应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11.(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答案 A 解析 以反传统、反教条和反权威自居的李贽遭受到同为进步思想家的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批判,而王夫之的政治主张亦与孔子“礼”的政治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尚未进入崩溃的阶段,故A项正确。‎ ‎12.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  )‎ A.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 C.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精神 D.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无论是秦朝的郡县制还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抑或北宋的削弱藩镇,都是专制君王从自身角度出发的“人治”而非为天下人之计的“法治”,而这是黄宗羲所深恶痛绝和极力反对的,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开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明理学的兴起,是中国传统皇权专制时代士大夫阶层在长期的思想束缚下,已经感受到思想上的困境,而进行的一次次思想上的突围过程,也是精神上的一次次试图振兴的过程。理学家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进一步向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方法相结合的方向。‎ 材料二 当黄宗羲开始潜心于哲学思考之时,雄心勃勃的康熙大帝正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一些御用的理学家受到重用,并有一批理学著作相继问世。程朱理学处于康乾盛世,似乎大有再度辉煌的势头。——以上材料摘编自《黄宗羲对儒学的批判与整合》‎ 材料三 顾炎武猛烈批判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也有微词,主张恢复原始儒学;黄宗羲维护王学道统,弥合朱陆,修正王学。——摘编自《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顾炎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发展。‎ 答案 (1)背景: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民族矛盾的激化;唐末以来朝代更替频繁,威胁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需要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2)批判与发展:黄宗羲批判传统儒学的“君为臣纲”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陆王心学脱离实际的学风,倡导经世致用,提出了朴素的“民权”主张。‎ ‎14.(2018·威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 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答案 (1)背景:农业社会的国情;民众力量的显现;阶级结构的变动;维护统治的需要;知识分子的作用。‎ ‎(2)变化:由受制、服务于君权到批判、否定君主专制。‎ 原因:传统民本思想与明清社会不符;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弊害的显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