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命题人 李晓兰 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 1.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 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3.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4.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 ‎5.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 ‎6. 王安石所言的“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变法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市易法 C.保甲法 D.免役法 ‎7.《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推行均田制 ②实行三长制 ③实行俸禄制 ④废除宗主督护制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8. 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 农田水利法 C.青苗法 D. 方田均税法 ‎9. 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生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C.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10. 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教职人员可以婚嫁 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D.先定论 ‎11.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12.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13.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 ‎ ‎14.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 ‎15.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 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7.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18. 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保国会成立 ‎ C.强学会的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 ‎19.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 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 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21.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22.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23.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 ‎ 24. 在穆罕默德·阿里登上埃及政治舞台之际,对埃及争夺最激烈的西方国家是 A.法国与奥斯曼土耳其 B.英国与奥斯曼土耳其 C.英国与法国 D.英国与德国 ‎25. 假设你生活在王安石变法时期,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26. 阿里政权建立前,埃及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有 A.反对外来侵略 B.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C.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27.下列不属于西欧宗教改革作用的是 A. 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 促进了西欧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 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影响 D.使人们摆脱了宗教思想的束缚 ‎28.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未来资产阶级政权提供借鉴的是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B.加尔文主张民主共和教会 ‎ 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的教义 ‎29.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30.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 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均输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市易法 ‎31.下图为《2006年以来的中国GDP》,读图分析,造成GDP出现最低值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B.中国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 C.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制裁 D.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 ‎32.古人云:“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因此,中国古代建立了 ‎ ‎ A.监察制度 B.三公制度 C.谏议制度 D.选官制度 ‎33.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不同之处是 ‎ ‎ A.具有人文意识 B.提倡独立思考 ‎ ‎ C.关注现实社会 D.评判事物标准 ‎34.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 ‎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 C.德意志帝国没有结束分裂局面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35.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闻天曾指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同时面对太多的敌人,……最不应该的就是两个拳头去打人,要知道,打倒一切是小孩子的幻想,结果是被一切打倒。”张闻天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 ‎ A.巩固工农联盟 B.开展武装斗争 ‎ ‎ C.建立统一战线 D.争取进步力量 ‎36.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讲战争危险,从毛主席那个时候讲起,讲了好多年了,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又讲了好久。现在我们应该真正冷静地做出新的判断。“新的判断”是指 ‎ ‎ A.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 C.大规模的战争有可能发生 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37.《续文献通考》中对中国某一朝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有这样一句评论:“天子之威福无下移,盖隐然周世六官(象宰、旬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后世分别作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的别称)之征,而独冢宰(冢宰也作为宰相的别称)不制国用,司徒不掌邦教,以此小异耳。”其评论的是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8. “盖上下交则为泰,不交则为否。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後舟,伊古以来,盛衰治乱之机总此矣。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达民情,而后能张国威,御外侮。”持有这一思想观的人应是 A.荀子 B.李鸿章 C.郑观应 D.陈独秀 ‎39. 卢梭在他的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强调,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定,统治权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天賦人权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衡 ‎40、下中圈出处我国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 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中国成功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41、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2、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43、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44、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 ‎45、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4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行汉制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47、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统一北方 D.阶级矛盾 ‎48、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49、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50、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 51、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52、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其含义是 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 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 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 D.他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5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工厂 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C.建立兵工厂 D.发展商业 ‎54、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 A.中央集权 B.整顿社会秩序 C.创办近代工厂 D.建立海军 ‎55、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 A.福泽谕吉 B.吉田松阴 C.伊藤博文 D.高杉晋作 ‎56、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57、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58、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59、被称为近代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60、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61.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 ‎ ‎62.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 ‎6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 ‎ ──《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 ——欧阳修 材料三: 两张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 “旧的政治、经济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表现。(7分)‎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不得照抄原文。3分)?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4分)‎ ‎(3)材料三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变化是什么?(1分)‎ ‎(4)上述三场改革从目的看,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 (1分)‎ ‎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10. ADDBA DBDAC ‎11-20. DDCAA CDABB ‎21-30. DCCCC DDBAD ‎31-40. ACDDC DDCBC ‎41-50. ABBBD BBBCC ‎51-60. CDABA ACDDB 材料分析题。‎ ‎61.(1)方式:官营。  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 62.(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 ‎63.(1)依据:推动了社会转型,顺应时代潮流。(1分)‎ 表现: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废除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工授爵。(6分)‎ 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不强,制度混乱。(3分)‎ 王安石的措施:通过免役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增加了财政收入,用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加强军队力量,并改进取士之法选拔人才。(4分)‎ ‎(3)鲜卑人改穿汉族服装,移风易俗。(1分)‎ ‎(4)目的相同:都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维护统治的改革。(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