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 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A.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C. 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D. 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战乱频仍、兵荒马乱”“ 自由、最为开放”“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可知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是汉朝,C项是明清时期,D项是隋唐时期。 2. 小明的同桌考试作弊,小明想找他谈心,这时候他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温故而知新”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B 【解析】略 3.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 4.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答案】C 【解析】材料“道之大原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C项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故C项正确;董仲舒没有否定王位世袭,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吸收的是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准确解读,即人民服从皇帝,皇帝服从上天。 5. 宋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宋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 理学强化了纲常伦理观念 D.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来的,所以A项错误;B项题意无法反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也源于汉代,所以D项错误。宋代理学开始形成,提出了一整套伦理纲常的思想,并将其上升的天理的高度,故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6. 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最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D 【解析】略 7.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 朱熹 B. 程颐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这位学者出现的时间是明末清初,通过“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可知该学者反对君主专制,且其思想又有启蒙的作用,所以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8. 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 提倡神性,反对人性,肯定神的作用 B.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 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 依据人的智慧品德来进行社会分工 【答案】B .................. 9. “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使新艺术即资产阶级的艺术到来,文艺复兴在表面上是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文艺复兴而非宗教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文艺复兴而非启蒙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0.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了马丁·路德 A. 反对上帝的权威 B. 尊重教皇的权威 C. 否认《圣经》的地位 D. 主张服从政府的权威 【答案】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1. 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 A. 《社会契约论》 B. 《论法的精神》 C. 《理想国》 D. 《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该著作倡导人民主权,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政权。依据所学可知,这是启蒙运动中卢梭的观点,故A符合题意;B项是孟德斯鸠的著作,主要论述了三权分立的学说;C项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论述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D项是康德的著作。所以应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 12.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答案】D 【解析】欧阳修上书的大义是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多为议论时政的内容,如果传到“虏中”,恐于朝廷不便,所以建议政府加强对书籍出版业的管理,故选D。材料中是文化的影响不是书籍出版,故B错误;AC并非欧阳修的主要的表达的意思。 13. 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 A. 徽调、秦腔 B. 昆曲、徽调 C. 昆曲、汉调 D. 徽调、汉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所以对京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徽调和汉调,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的戏曲·京剧 14. 罗素在《人类的认识》里写了首搞笑的诗:自然和自然律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降生”,结果一切都豁然开朗。好景不长。魔鬼喊了一声,“嘿!让爱因斯坦降生”,于是又恢复了原来的情况。这里所指的分别是牛顿与爱因斯坦的哪项成就 A.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B. 万有引力定律与电磁场论 C. 近代力学理论体系与二项式定理 D. 天文反射望远镜与光电效应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电磁场论是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来的,所以排除B项;近代力学理论体系和二项式定理都是牛顿的科学成就,所以排除C项;天文反射望远镜属于天文学范畴,所以排除D项。牛顿的主要成就是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是相对论,故选A项。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牛顿与爱因斯坦 15.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 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 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 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 士大夫醉生梦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B不对,与题干意思相反,此时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严重;C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但与题干不符;D易错选,但仔细分析,也不符合作者的核心观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影响 16.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砍断大树”指的是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希望恢复帝制,并且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与资产阶级的主张是针锋相对、背道而驰的。因此势必要发起一场运动进行抵制,那就是新文化运动。故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17. 毛泽东说:“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 A. 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 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C.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相反的道路”指的是我党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故选C;A属于“先占城市后取乡村”的做法,故排除;B是将两种方法放在了一起,也排除;D与题干所说的“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等信息不是一个范畴,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 18. 下列发展科技、教育的口号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科教兴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双百”方针于1956年4月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③②④,故选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双百”方针;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9. 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 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属于文革时期,C正确;A项是1964年,B项是1965年,D项1983年,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杂交水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成功发射了多种性能的人造地球卫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杨利伟送上太空。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1997年每秒钟能运算100亿次的“银河—III”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73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国家,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贡献。 20. 有位美学家指出:“绘画是从最单纯的事物中抽离出最简单的形式,让画布上出现的是符号般的造型,经由视觉慢慢被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个实物。他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 《日出·印象》 C. 《格尔尼卡》 D. 《向日葵》 【答案】C 【解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与材料中“符号般的造型……代表一个实物”“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的信息不符,故A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与材料中“符号般的造型……代表一个实物”“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的信息不符,故B错误;从材料中“符号般的造型……代表一个实物”“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的信息可知,这指的是现代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故C正确;《向日葵》是后期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与材料中“符号般的造型……代表一个实物”“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的信息不符,故D错误。 二、材料阅读题(共5题,第21题-23题各12分,第24题14分,第25题10分,合计60分) 21. 民本主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在当下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王培智《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康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 (1)归纳材料一中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 【答案】(1)内容:民贵君轻;得民心可以为天子。 目的: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 (2)变化与发展:由重民、爱民与救民到主张以“民”为主体,团结全国人民,实现民有、民治、民享之国家。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3)内涵:重视民生,加大民生投入;推动社会公平。 认识:民本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民本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本的落实需要制度保障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信息可以归纳出“民贵君轻”的信息;依据材料一中“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可以归结出“得民心可以为天子”的信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角度来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以及“结全国人民,“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信息可以从“重民、爱民”到“民主、民治”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状况来回答。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 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信息可以从“民生、平等”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属于典型的开放题型,回答问题时要依据所学古今对待民生措施从民本特征、民生内涵以及民生保障角度思考回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孟子的基本主张;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生思想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做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出,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们有权推翻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启蒙思想家们说的“漫长的黑色”指封建制度,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理性的阳光”中的“理性”? (2)材料二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有何影响? (4)归纳材料四卢梭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1)教权主义、等级制度、贵族特权、封建剥削制度等。 “理性”指从人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出发,不唯上帝,不唯权威,不唯古书,唯理性是从。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法国进行反封建专制主义起了进步作用。 (3)对权力“平衡与制约”的思想。(或者答三权分立等)。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的作用,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言之有理可得分) (4)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说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此问的两个小问具有相对性,从而本问总体上比较简单。关于第一小问的“具体内涵”,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欧洲的封建制度”展开认识即可,主要把握:教权主义、等级制度、贵族特权、封建剥削制度等。关于第二小问的“理解”,主要围绕欧洲启蒙运动关于“理性”的内涵展开认识,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思想”,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分析、认知得出,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关于第二小问的“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适当拓展,主要围绕对“对法国大革命(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推动、促进作用”维度展开认识,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对历史事物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问考查欧洲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思想主张相关内容。关于第一小问的“孟德斯鸠的思想”,主要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等即可得出。关于第二小问的“影响”,把握住其“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积极意义”立意,围绕相关史实展开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对历史事物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问考查欧洲启蒙运动卢梭思想主张相关内容。关于第一小问的“卢梭的基本观点”,主要根据材料四关键信息“人们都要遵守契约”、“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们有权推翻他” 等即可得出,即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关于第二小问的“根本原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从宏观上把握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同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本问具有一定难度。主要从经济上去把握“根本原因”,即根本上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相关思想主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民主思想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 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答案】(1)中体西用。洋务派。 (2)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3)陈独秀。民主和科学。 (4)①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是洋务派的主张,核心主张主要突出中体西用或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均可。 (2)材料二的变官制属于维新派的观点,政治主张是要准确的回答为主张在中国保留皇帝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所以材料三的作者是陈独秀,材料三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 (4)材料一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材料二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材料三是学习西方的思想,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呈现的特点也就容易解答了,这是从学习内容变化的角度分析的,当然呈现的特点也可以从救亡图存的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案】(1)核心:民权主义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材包围城市)。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景:建立社会主主国家。 (3)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围绕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解决的问题是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生富裕。第二小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以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掌握。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革命的两个步骤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代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利益,其革命发展前景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逐步开创的。第二小问,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内容、意义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图一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图二 大亚湾核电站 材料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的科技成果的时间,其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从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功主要应用的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时间:1964年影响: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从军事领域到民用领域。 (2)减少网络的消极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3)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应扬长避短,合理利用,造福人类。 【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片一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标题可知报道的事件是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重大历史事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标志了我国成为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原子弹技术的国家,有助于打破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维护世界和平。由图一可知核技术是用于军事;由图二可知核技术开始应用于民用。 (2)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可知,该公约主要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上浏览不良信息,维护青少年身心安全,要求青少年文明上网,友好交流,不欺诈他人,但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减少不利影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由材料一中图片一可知,核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核恐怖的阴影,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但另一方面核技术应用于民用领域,又给人们开辟了新能源,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材料二可知网络既可以带来不良的信息,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另一方面有加强了人民的交流与联系,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由此可知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但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所以科技的发展应该扬长避短,合理利用,造福人类。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中国的核技术;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