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兰州一中2016—2017—1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本套试题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查范围:必修Ⅰ、Ⅱ、Ⅲ。‎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汉武帝时,要求各诸侯王在封国内再分封长子以外的儿子为侯(称“王子侯”),当时分封的“王子侯”达162人之多。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 ‎ A.恢复周代的分封制传统 B.推行儒家的“仁政”理念 ‎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限制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 2.《十二铜表法》规定:“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该规定 ‎ A.旨在维护家长的权威 B.有利于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 C.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 D.可以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 3.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9日凌晨,2016年美国大选投票日的计票工作接近尾声。结果显示,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目前已经达到270张选举人票,领先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将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美国总统选举的主要途径是 A. 由美国参众两院投票选出 B.由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选举 C.由美国民众直接选举 ‎ D.由选举人团投票选举 4.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因而命追随者编就《太平天国战史》,并赞之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这表明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 ‎ A.革命目标有相同之处 B.领导阶级有相同之处 ‎ C.指导思想基本相同 D.都有反侵略的民族精神 ‎ 5.“千古江山吊英雄,红流磅礴走工农。湘江血战连天浪,泸定飞行绝地风。走马南天人似铁,挥鞭北地气凌虹。江山不负英雄志,遗有风流天地中。”这首诗所赞颂的长征精神是 ‎ A.反对分裂、坚持团结 B.不畏艰险、敢于胜利 ‎ C.坚持真理、纠正错误 D.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 ‎ 6.“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俄国本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 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建成 D.促进了工业化建设完成 ‎ 7.今年12月4日,新中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杭州开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B.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 ‎ C.政治协商和区域自治 D.人民主权和党的领导 ‎ 8.20世纪70年代初,新中国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建交高潮,有5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这主要得益于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与美国关系的改善 C.实行了不结盟多边外交 D.团结第三世界国家 ‎ 9.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领域的学者们在发展贫困人民的事业时经常使用“帝国主义剥削”“新殖民主义”“核心与外围”“两极分化”等术语。这些术语的出现反映了 ‎ A.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紧张 B.不结盟运动兴起 ‎ C.世界经济发展分化严重 D.冷战不利于经济发展 ‎ 10.《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zhú,大锄),试诸壤土。”据此推测,这里的“美金”是指 A.黄金 B.白银 C.青铜 D.铸铁 ‎ 11.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大都会,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越 B.战略位置重要 ‎ C.封建官府所在地 D.工商业的发展 ‎ ‎ 12.从清初的“剃发令”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这一变迁反映出 ‎ A.工业文明的影响 B.思想观念的变化 ‎ C.激烈的政治斗争 D.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 13.从1920年到1936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近代工矿业所占比重由4.9%提高到10.8%。其原因主要是 A. 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 D. 官僚资本发展的促进 ‎ 14.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宣传画《工厂的烟囱是苏维埃祖国的呼吸》。它反映出苏联国家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A.快速实现工业化 ‎ B.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1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爷爷赶集肩上挑”,到“爸爸赶集开车跑”,再到“儿子赶集点鼠标”。这一历程反映了 A. 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 B.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 C.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D.思想观念的巨大差异 ‎ 16.《世界文明史》认为:“虽然上述的一些原因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某些生产领域并不需要根本的技术改良,工业革命无疑地就会被推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对技术改良起了推动作用 ‎ B.技术改良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 ‎ C.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 D.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 ‎ 17.右图深色的阴影部分表示二战后某一国际组织的成员国。请判断这一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北约组织 C.华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 18.“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侵略 C.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掠夺和文化的融合 ‎ 19.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注重现实,追求和谐 ‎ C.天人合一,关注自然 D.研究来世,主张静虚 ‎ 20. 在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时,已经蕴含着理性的成分。下列思想家中,鼓励人们理性思考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 21.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 22.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在英国,他特意在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李鸿章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美国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回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 B.坚持中体西用 ‎ C.注重引进外资 D.维护国家主权 ‎ 23.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西方媒体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这一讲话 A.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 C.是“南方谈话”精神的具体体现 ‎ D.意味着中国将走不结盟的第三条道路 ‎ 24. “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惊人的争论,使众多知识领域的探究重新得到评价,尤其是博物学、植物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上评论针对的是 ‎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 ‎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25.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种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莫奈的《日出·印象》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强调人的理性 B. 表现强烈的感情 C. 深刻展现社会现实 D. 科学技术进步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0分,共50分)‎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古代到近代,欧洲的许多强国曾称雄于世界。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整个欧洲已是脆弱不堪,支离破碎,昔日的欧洲列强都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西欧国家纷纷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各国间大量的贸易、人员的往来等等,都推动了欧洲各民族向着联合方向迈进。‎ 材料三:1950年,法德实现煤钢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材料四:阿登纳: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和条件。(10分)‎ ‎(2)从欧洲和世界角度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历史意义。(10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9世纪还未结束之前,“工业革命”的“兵团”控制了整个世界,并且要求所有的非工业化民族向它进贡。……当工厂开始向这种家庭系统挑战时,煤就象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新兴工业。……城市文明也就代替了农业文明。城市变成商业中心以后,它们的文化价值也就逐渐地下降了。‎ ‎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 ‎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是如何“变革世界”的。(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李斯特的观点。(10分)‎ ‎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法国巴黎是19世纪世界的“神经中枢”。‎ 兰州一中2016—2017—1高二文科班期末考试 ‎ 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0分,共50分。‎ ‎26.(20分)‎ ‎(1)(10分)‎ ‎(2)(10分)‎ ‎27.(20分)(1)(10分)‎ ‎(2)(10分)‎ ‎28.(10分)‎ 兰州一中 2016—2017—1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文科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A B B A B C C D C C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B C A B A C 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0分,共50分 ‎(1)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西欧各国吸取了历史教训(2分);西欧各国之间生产的联合,贸易、人员往来频繁(4分);两极格局之下欧洲各国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分);西欧各国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2分)。‎ (2) 对欧洲: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提高政治地位(6分)。‎ 对世界格局:开始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进而冲击两级格局,开始出现政治多极化趋势;(4分)。‎ 27. ‎(1)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商业迅速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将亚非拉变为其市场和原料产地,东方从属于西方。(10分)‎ ‎(2)李斯特反对自由贸易,主张贸易保护(3分)。自由贸易是随着工业革命完成扩展后的必然要求,但对落后国家冲击较大(4分),李斯特的观点站在较落后国家立场,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3分)‎ ‎28.(1)启蒙运动成就辉煌: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著名启蒙思想家,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5分)(2)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摧毁旧的封建制度,传播新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2分)(3)法国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如,雨果、巴尔扎克的文学巨著,大卫、莫奈的绘画等。(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