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7级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高二上期入学考试 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秋蓉 审题人:康芹 较对人:陶兴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 地区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代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唐代 ‎32‎ ‎11‎ ‎32‎ ‎24‎ ‎5‎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形成 D.汉代铁犁牛耕技术推广 ‎3.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4.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可以说明( )‎ 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B.万历年间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 D.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 ‎5.雍正时山西巡抚上奏:“子孙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者犹肯力农;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这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加强弱化做官愿望 B.市民阶层壮大瓦解传统伦理 C.商帮规模扩大忽视道德教育 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 ‎6.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市。这一变化源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对商业高度重视 C.对外贸易的繁荣 D.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 ‎7.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官府制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8.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 ‎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 )‎ 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 ‎10.下表是1850-1940年间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40年 ‎473‎ ‎0‎ ‎77‎ ‎396‎ 这反映出该地 A.人口辽徙流动频繁 B.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社会经济转型明显加快 ‎11. “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运动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2.“见物即购,尽量将金圆券花去,深恐一夜之间币值大贬致受损失”“米煤布匹等必需品,连迷信品锡箔、白钱、甚至棺材等也在抢购之列,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物资供应紧张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13.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4.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从根本上反映的是 (  )‎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 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 ‎15.从下列两表中能看到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B.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基本瓦解 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艰难发展 ‎16.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 )‎ 行业项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 ‎1953年农轻重比重(%)‎ ‎52.8‎ ‎29.6‎ ‎17.6‎ ‎1957年农轻重比重(%)‎ ‎43.5‎ ‎29.2‎ ‎27.3‎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17.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阶段: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些变化反映的木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D.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18.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9.1998年国务院关于实行住房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与这一目标相关的是(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 B.住房商品化的完全实现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尖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20.‎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概括地讲,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的相关举措,属于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1.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 ‎22.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 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23.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4.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的这种贪婪地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C.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 D.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地方时所要的第—件东西 ‎25.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 A.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26.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27.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28.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日益恶化,但经济学界坚持认为各种自然要素是“天赐物”“无主物”。污染者无需承担社会责任,环境仅是一项工程问题而非社会政治问题。由此可知( )‎ A.经济利益集团促进了环境保护 B.政府自由放任环境的污染恶化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不利于环保 ‎29.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30.1829年英国议会通过《大伦敦警察法案》,1835年通过市镇自治机关法,1839年通过郡督察法,1842年英国第一个现代刑警机构——伦敦警察厅成立,1856年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最终确立了新警察制度,现代警察队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据此判断( )‎ A.英国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B.宪法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保障 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进程 D.工业革命促使议会司法职能加强 ‎31.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 )‎ A.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B.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C.依靠增加劳动力发展 D.依靠殖民扩张发展 ‎32.1882年,德国不到1%的企业,竞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3/4以上,而占企业总数91%的企业却只占有7%的蒸汽动力和电力。材料可反映当时的德国(   )‎ A.工业发展水平已下降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不允许企业自由竞争 D.政治统一存在局限性[‎ ‎33.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的表明(   )‎ A.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B.当时亚洲国家普遍的富有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 ‎34.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35.1933年,美国政府愈识到以往的禁酒令己经不合时宜,于是国会迅速通过了深得民心的啤酒法案,美国人民载歌载舞,开怀畅饮。这反映了(  )‎ A.大萧条对民众心理造成冲击 B.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啤酒业消除危机 C.危机缓解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D.政府扩大国内市场以抵制外国倾销 ‎36.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罗斯福新政( )‎ 评价[来源:Z|xx|k.Com]‎ 学者 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这个问题必然引起的政治也没有解决。‎ 霍华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洛克腾堡 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来 A.最终以失败告终 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C.具有阶级局限性 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 ‎37.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8.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经济”特点的是(  )‎ A.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B.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C.克服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顽疾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39.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作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 A.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D.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40.至1923年秋,(苏联)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进而在私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75%.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第II卷(选择题,满分4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共40分)‎ ‎4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看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截:“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10分)‎ ‎4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 ‎——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的看法。(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