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0年9月28日,“第三届中华文化快车——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交流活动在北京孔庙举行。下列与孔子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B. 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 孔子的著作有《诗经》《尚书》《春秋繁露》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教育理念方面主张“有教无类”,认为受教育的人应该没有等级和阶级区别,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而不是战国时期的人,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汉朝时期建立正统地位,故B选项表述不准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而不是孔子的,故D选项错误。 2.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荀子主张性本恶,但是通过礼法教化与规范可以从善,所以A是正确的; 【详解】 3.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反映出荀子主张 A. “以德服人” B. “性本恶” C. “施仁政于民” D. “性本善” 【答案】A 【解析】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说明用德治可以为王,用力治者弱小,用财富治理则贫穷,可见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B是荀子性恶论,不符合材料主旨;C属于仁政思想,属于孟子思想主张;D是孟子人性主张,排除。 4.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C. 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强调仁政、德治,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5.“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庄子的“齐物”观点 C.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 墨子的“兼爱”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世异则事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文王行仁义得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世异则事异”是指世道不同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体现的是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故C项正确;“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与材料变革思想不符,排除A;庄子的“齐物”是指万物齐一,任何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与材料变革思想不符,排除B;墨子的“兼爱”是指没有阶级差别的爱,与材料变革思想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世异则事异”。 6.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将说:“历经战争苦难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军事外交的核心理念——‘非攻兼爱’。”提出“非攻兼爱”这一思想的是 A. 姜尚 B. 老子 C. 墨子 D. 荀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墨子提出“非攻兼爱”,C正确;姜尚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没有提出“非攻兼爱”,排除A;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王霸并用、君舟民水,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非攻兼爱”,联系所学墨家的思想分析解答。 7.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正确理解的是 A. 天人感应 B. 君为臣纲 C. 君权神授 D. 君臣共主 【答案】B 【解析】 “覆露”即荫庇、养育,“持载”即承载。据此,题干材料可翻译为:君主是天,荫庇臣民,臣民是地,承载君恩。君臣关系即天地关系,故选B。天人感应理论强调的是天与人的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人必须顺从天命,排除A;君权神授强调的是君主的权力来源,排除C;君臣共主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出来的,排除D。 8.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汉武帝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刘非服从自己的统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观点适合于此。A项为老子的观点,B项为韩非子的观点,D项为朱熹的观点,以上三项均排除。故选C。 9.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B. 孟子“性善论” C. 老子“无为”思想 D. 墨子“兼爱”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也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与上天是相互感应的。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如果自然灾害降临,历代统治者都会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统治的不满,因此才会出现“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现象,A项符合题意。B、C、D三人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10.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小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A. 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B. 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 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D. 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三者进行融合,故C项正确。 11. 2010年为朱熹诞生880周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中国台湾邮政部门分别发行了以朱熹为背景的纪念邮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朱熹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②朱熹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 ③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④表明两岸华人具有相同的文化心理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故第①项的表述错误;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故第②项的表述错误;朱熹“出世”的理论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第③项的表述正确;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中国台湾邮政部门分别发行了以朱熹为背景的纪念邮票”可知两岸华人具有相同的文化心理,故第④项的表述正确。本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12.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儒学具有盲目自大和具有一定封闭的特性,当然儒学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博大精深的特性,故B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3.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 黄老之学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答案】C 【解析】 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黄老之学、佛学、陆王心学均强调人的气节,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考查的是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14.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春秋战国时代,法家主张厉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因此最受统治者推崇。由此可知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仁政”,道家讲求自然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均不符合题干“专替君主打算”的要求,由此可排除A、C、D三项。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15.《宋史》中出现了下列名字:王克已、刘先忍、张从信、赵安仁、陈孝忠等。从中可以推测这些人的名字深受当时哪种思想的影响?( ) A. 佛学 B. 法学 C. 道家 D. 理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史》中的王克已、刘先忍、张从信、赵安仁、陈孝忠等名字,显然受到程朱理学伦理道德的影响,故D项正确;佛学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 16.“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知行合一 B. 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材料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理学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ABD项属于心学的内容,排除。 点睛: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1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故答案为C项。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道教尚未产生,排除A项;董仲舒新儒学是对正统的孔孟学说进行改造的产物,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吸收法家的权术理论,排除D项。 18.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集注》 C.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 李贽的《焚书》《藏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文字“梁启超”、“评价一位学者”、“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并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可知,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AB两项作者分别为董仲舒、朱熹,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可以排除。D项作者李贽只是离经叛道,并未明确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项。 19.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李贽,提倡男女平等 。其思想实际否定“三纲五常,同时反映出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其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 20.黄宗羲说:“天地之生万物,仁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自三代以后,往往有以不仁得天下者,乃是气化运行,当其过不及处,如日食地震,而不仁者应之,久而天运复常,不仁者自遭陨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 A. 仁与不仁,是决定社会治乱的根本 B. “天人感应” C.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 “天行有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天下是否安定,是否“一团生气”,全系于国君是否施行仁政,故A正确;B是董仲舒的观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是荀子的观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1.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 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 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 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 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阐述了顾炎武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并未批评其对农民的压迫,故A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A;材料对“郡县”和“封建”进行了论述,认为“郡县”优于“封建”,但又认为“郡县”也有缺点,故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了顾炎武对已有的政治体制的论述,反映了他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2.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A. 黄宗羲提倡“法治” B.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C.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时代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制度强化,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体现了时代特征,故D正确。黄宗羲提倡“法治”,也为了反对君主专制,故A排除。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不能说明突出的时代特征,故B排除。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没有反映突出的时代特征,故C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特点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3.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 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 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上这些评价都是符合史实的;而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过高的评价了这些人的思想认识,他们仅仅是反专制而非反封建。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的观点: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人民为主”;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抨击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 24.有人说,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你认为这个“时代”应是指 ( )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②封建制度衰落的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时代 ④封建制度高度发达的时代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①项正确。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开始没落,②项正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在民国时期,与材料不符,③项错误。明清时期思想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并非体现封建制度高度发展,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BC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5.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 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项属于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观点;②项属于黄宗羲的反对君权限制君权主张;③项属于统一思想,符合董仲舒的思想观点;④项属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26.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 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 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 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均强调人的价值,故排除A项;B项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C项中“根本变化”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人类的理性。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27. “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C. “美德即知识” D.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和比较能力。首先应把握题干要求选出的是与“有文化,懂礼貌”意思最接近的选项,然后分析四个选项是否是西方名言及各自的主要意思。A项突出人的主观感受,B项强调对真理的追求,D项不是“西方名言”;C项体现了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 28.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 A. 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B.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C. 拥有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D. 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B项正确;人才优势只是其条件之一,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只是客观条件,C项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是启蒙运动的斗争目标,D项错误。 29.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知,这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A正确;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对现世生活的追求,B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个人幸福,但材料无法体现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排除C;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的神学思想和世俗权威,D错误。 30.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利 ③否定了教会权力高于国家权力的思想 ④简化了宗教仪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期间,各教派都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利,都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都不同程度地简化了宗教仪式,故②③④正确;“ 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故①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点睛】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2009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柬埔寨参加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答案】(1)仁(或礼)。(2)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 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朱熹(或程颐、程颢、陆九渊、王阳明,答出一人即可)。 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4)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仁和礼的角度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本题根据材料二“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等方面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3)本题根据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再从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回答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本题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和谐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32.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3)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思想家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主张。 【答案】(1)原因: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 (3)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得出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根据“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得出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也是重要原因。 (2)差别:朱熹,根据“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得出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根据“心即理”得出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 (3)主张:政治上,根据“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得出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根据“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得出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根据“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得出学以致用。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拉斐尔的圣母像集平易与庄重于一体,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他所创作的圣母,可谓是理想美的化身。 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集纯洁和崇高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永恒真实性。 达·芬奇一反前人的传统画法,把圣母玛利亚置于大自然,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19世纪时期以来的圣母像俄罗斯的圣母像几乎淹没在金子和宝石的光泽中。 韩国人用他们自己的形象诠释了圣母,其圣母神态更具有东方民族特有的谦卑,细长上挑的眼睛是绝对的“韩国制造”。 在非洲,圣母被刻画成非洲黑人妇女的形象。 在中国,圣母自然是黄皮肤的中国妇女形象。 ——摘编自任东升等《圣母艺术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14世纪到19世纪以来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信息:文艺复兴时期所画的圣母像体现出人性化和世俗化的趋势;19世纪以来所画的圣母像体现的个性化和地方性特征明显。 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色是由于天主教神学统治阻碍社会发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而形成。 19世纪以来圣母形象的变化是由于工业化发展;民族国家的发展;文化的多样化趋势加强而导致。 示例二:信息: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人文主义的中心;19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在世界传播开来。 说明:14世纪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而形成等。19世纪以来世界工业文明均有发展;西方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各国民族意识增强;各地民主化进程推进等。 示例三:信息: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基本是在欧洲传播;19世纪以来基督教在世界传播开来。 说明:14世纪新航路尚未开辟;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限;生产力水平较低。19世纪以来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世界各地区各民旅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解析】 第一小问历史变迁的信息,可以从圣母像体现特征变化来分析,也可以从人文主义发展来分析。第二小问说明,根据历史变迁的信息,结合当时阶段特征来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