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 试 卷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百家争鸣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百家”泛指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墨、道、法、儒等学说 B 百家争鸣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反映 C 百家争鸣引起思想界的混乱,阻碍了社会发展 D 在争鸣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 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儒学之外的其他学说被禁绝 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5.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董仲舒的改造、推荐 C.“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 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其核心主张 是( ) A.取消文字; B.实行吏治; C.以法治国; D.厚今薄古 9.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 ) 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B.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 C.人定胜天 D.尚贤尚同 10.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B.民贵君轻主张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1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1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3.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 ) A.孟子 B.程颢、程颐 C.王阳明 D.朱熹 14.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15.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16.“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 皆本也。”这一观点出现于( )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7.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 错误的是( )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 18.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19.我国古代的科技高度发达,其中在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包括( ) ①活字印刷技术 ②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技术 ③火药制造技术 ④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0.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1.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2.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23.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日心说 B.相对论 C.量子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 24.“……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 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25.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26.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7.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B. 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28.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帝制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29.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持久战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30.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和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大 C.十二大和十五大 D.十三大和十四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释题(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4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2分)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2分)他提出该思想的目的是什么?(3分)应如何认识?(3分)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2分)它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 32.(10分)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 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2) 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根据所学说明启蒙运动的实质是什么。(4分) (3)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1分) (2) 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 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原因和结果。(3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D A A B D C D D B C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C D A B A B C A A B D B A 31.(1)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法家主张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因循守旧,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思想:君权神授。 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 认识:它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 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都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虽然这些思想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但最主要的是“百家争鸣”形成了一种思想自由潮流。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2. 答案要点:(20分) (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实质:(略)。 (3)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 原则:论从史出。 33. (1)井田制。 (2)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3)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封建政府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三国实行屯田制,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查看更多